如何捕捉低空經濟的創新機遇與市場紅利?|甲子引力

一場圓桌,剖析這一年的低空經濟。

要說什麼是2024年科技產業創新中的關鍵詞,「低空經濟」一定榜上有名。

這一年被認為是低空經濟的「元年」。國家層面對低空經濟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明確了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地位。 低空經濟更是因其應用廣泛、產業鏈條長和技術密集,被視為未來新萬億級賽道。 

面對一個火熱的新興產業,它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有哪些機遇與挑戰?這一年,行業發生了什麼,又該如何激活這一領域的創新動能,實現產業升級與可持續發展,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12月11日,在「甲子光年」舉辦的2024甲子引力年終盛典上,四位低空經濟領域的專家和創業者圍繞《迎風而上:如何激活低空經濟賽道的創新動能》這一主題,討論了低空經濟行業的體感、發展、場景與未來。

千方集團航空業務板塊首席運營官趙威,探討了低空經濟與地面交通的協同發展。他提到千方集團在構建從產品到運營的多元化運營體系,以及如何利用其在交通領域的綜合能力,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

星邏智能董事長王海濱指出,無人機機庫不僅是充電和回收設施的起點,更是無人機智能化發展的關鍵。他預見了一個由無人機機場、自動駕駛系統、低空調度平台和數據分析平台構成的未來。

曜宇航空創始人楊立強調了其在設備可靠性和效率上的專注。他們通過技術創新,將電動無人機的續航時間提高到兩小時以上,極大地擴展了檢測範圍,使更多低溫、高海拔、等極端場的穩定作業成為可能。

國發低空聯合創始人、中國新興產業研究院執行秘書長劉亞楠從政策和服務的角度出發,討論了地方政府在低空經濟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通過政策服務企業,同時考慮企業需求和痛點。

各位嘉賓一致認為,儘管低空經濟的政策支持不斷加強,但行業仍處於發展初期,真正的爆發期尚未到來。四位嘉賓討論了空域管理、安全保障、場景應用等關鍵問題,並對未來的增長點進行了預測,包括能源領域、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細分市場。

一個小時的討論,讓我們抽絲剝繭瞭解這一年的低空經濟。

以下是今場圓桌的交流實錄,「甲子光年」整理刪改:

1.談體感:火熱,但真正的爆發期還沒到

何偉康:2024年被認為是「低空經濟的元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打造低空經濟作為新增長引擎,北京、上海、蘇州等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低空經濟相關支持政策。在這個背景下,想先請各位分享下,作為從業者,今年對行業最大的體感是什麼?

趙威:今年(低空經濟)政策出台的非常的密集,各個政府不管是國企還是地方政府都開始籌備產業基金或者項目預算。但是從整體來看,現在還沒有到真正的爆發期,我們現在也是持一個觀望的態度,政策出台得這麼密集,對於整體的方向,我們認為明年還會有新東西。

千方集團航空業務板塊首席運營官趙威

王海濱:我們在2021~2023年這三年時間里,每一年都實現100%~150%的增長,這也得益於新能源、能源監測這個領域的堅實發展。

低空經濟的概念出現,從政策的推力上面給了更好的發展速度,國內是一個市場,海外還有另外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我們是面向國內和全球兩個市場提供產品解決方案。從綜合來看,我覺得拉力上面一直都有,能源領域和安防領域,從推力上面最近半年時間非常火熱,這是我們的感受。

星邏智能董事長王海濱 

楊立:今年,我們感受到低空經濟的政策像雪片一樣飄來,但我認為,現在還沒有到真正的爆發期。

我的兩次創業經歷都在低空經濟領域,我有幸趕上了兩次風口,上次是資本風口,這次我稱之為產業風口。這次的感受是所有人,包括政府、投資人、客戶,所有信息都變得更加成熟和產業化,討論的內容更加務實。

曜宇航空創始人楊立

劉亞楠:我們觀察低空經濟主要關注基礎建設層面,包括物理基建、信息基建、數字基建,重視地方監管、服務、安全保障及地方產值規模等。

今年低空經濟在三月份兩會報告中被正式寫入中國未來十年戰略新興產業,提名賽道依次為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我的主要感受有兩點:

一是在混亂中尋求發展和機遇;二是光打雷不下雨,我們知道低空經濟中遊要有經濟形態發展的前提是飛行器必須能飛起來,飛行活動涉及飛行安全與航空器在飛行場景的落地,以及QC場景尚未開放前,上下遊如何進行產業協同,解決產品場景適配與訂單問題,因此我覺得挑戰和問題目前是大於機遇的。

國發低空聯合創始人、中國新興產業研究院執行秘書長劉亞楠

2.談發展:空域是關鍵,安全是底線

何偉康:作為行業從業者,你們認為目前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劉亞楠:蔡國強最近舉辦煙花秀,臨近活動結束,約2000架無人機墜毀。有說法是因為當天氣候惡劣,大風導致;也有說法是因為主辦方沒有提前向公安部門報備,導致公安部門採取飛控安全反製措施。

所以,我覺得現階段空域管理體系,從空域審批到地勤與通信體系化的安全管控存在一定流程規範與標準化的問題。從標準製定角度,飛行物上天,安全保障是第一位。安全保障包括適航認證審定、飛行器準入標準、飛行器進入場景開放的安全服務保障,以及數字底座核心要素保障。

從服務到監管、再到政策的支持,我覺得這是現階段標準化最需要推動的幾個方面。

楊立:劉總提到了紅線問題,我想為低空經濟從業者說幾句話。實際上,我從業十一年,我們在很多地方作業巡檢時遇到相反的情況。例如,空域申請非常難,我們經常需要等待一個月甚至兩個月才能得到空域。

但是,有些勘探和巡檢是沒辦法等的,我有幾個觀點:安全固然重要,稱之為「底線」。在這個市場中,我們要用更包容的態度審視整個場景,而不是為了安全,一杆子打死都不要用。

我們如何找到平衡點?最重要的是市場,無人機更多涉及工業化場景。

我和電力系統領導討論時,他提供了一個數據:高危電力系統監測人員平均每年增長一歲。如果2022年是40歲,2023年就是41歲,今年就是42歲。從人口角度,我們後面很難補充,要麼不願意幹,要麼沒人幹。如何支撐中國龐大的基礎建設在未來的安全和巡檢,包括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的海外國家基建?

我認為,市場是核心,安全是底線,空域和政策是輔助。我覺得這幾件事應該共同推進,而不是單獨考慮某一點因素。

王海濱:剛才兩位討論的是空域問題,我想談一談場景。我們要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現在有三個大場景:載物、載數、載人。載物是指無人機在物流、植保等領域的應用;載數涉及到無人機進行數據採集和分析的工作,如巡檢、監測等;載人指通航包括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前兩個場景屬於純無人機場景,對空域要求不高,飛行頻次高,附加價值密集。

許多央國企如能源集團、化工集團,涉及電網、發電側的光伏、風電等,需要大力推進無人機監測,替代危險操作,應對工作老齡化問題,因為年青人不願意從事這些工作。

如果央國企層面能大力推進無人機低空經濟,儘量使用無人機低空經濟,這會非常有利。

第二,垂直線條與各地分佈的線條合作,政府低空經濟建設平台如果能與能源集團、大型央國企集團的飛行平台矩陣式複用,這樣的話能夠避免社會重覆性建設,如果能夠打破這個次元壁,能夠極大地提高社會運行效率和低空經濟運行效率。

趙威:千方是交通領域的龍頭企業,是上市公司,涉足大交通到小交通,包括鐵路和水運。基於業務場景,我們正在進入與高速公路和交通集團的更多合作。在合作過程中,我們會進行一些嘗試。

例如,在運營場景中,我們首先考慮安全問題,並提出建議,如無人機監測和反製。由於企業沒有權利,我們可以將數據提報給交通管理部門。我們再考慮如何產生經濟效益,比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剛才楊總提到,電力巡檢時人均壽命提高,這反映了低空為企業帶來的優勢,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保障。我們在既保證安全又能夠產生經濟的前提往前去推,這裡面又碰到一開始說的場景。

空域開放對企業的發展實際上是一個製約。如何打破這個瓶頸,明年3月份我們拭目以待,看看國家會出台什麼樣的促進政策。這是我的看法。

3.談場景:低空經濟中的服務創新

何偉康:過去的一年,有沒有哪些場景讓各位看到感覺眼前一亮?

王海濱:很多時候城市級別物流較多。城市里的分佈式光伏和城市管理共享空域,採用的是一種基礎設施。我們正在推進的事情,可以把給城市巡檢的系統也給分佈式光伏的所有者提供SaaS服務。

我們曾經做風電光伏以及電網檢測,光伏電站里有風電也有光伏同時有自己的升壓站,用一套基礎設施可以給風電光伏三套系統檢測,我們在能源檢測裡面曾經推動過這樣一些方案。

目前我們也希望行業里能有更多類似這樣的方案出來,在場景上提高工業發電基礎設施的效率,降低危險等級,提高安全性的方案。

楊立:關於場景這個問題,先說說在地球的另一面,在甲子光年開甲子引力的這一天,Open AI和一家名為Anduril Industries的公司合作開發了一個利用大數據和大模型的反無人機系統。也就是說,在地球另一面,很多無人機場景是在減少的。

但是我們回過頭看國內,我們會觀察到一些很棒的場景。比如順豐旗下的「豐翼」,把鬆茸從山區里運出來,他們爭取把物資運到村里,你們知道中國有70多萬個行政村,有4萬多個城鎮。以前這種快遞的方式並不是很流暢的,這件事我覺得很棒。

大疆也在今年西藏地區撿垃圾,這是非常好的場景。我們在2020年組織了光學團隊,自研了全產業鏈的高光譜成像儀,也在做環保以及災難汙染溯源。中國有很多河流,今年3月份我們橫跨太湖,用遙感方式預警太湖是否會產生藍藻水華以及應急汙染的溯源。

地方的兩面,一面讓世界變化更亂,一面讓世界變得更好,我看到很多好的場景在這裏。

劉亞楠:在低空經濟領域的亮眼的場景機會,回歸到應急,比如電力設備巡檢,之前有用輪式機器人通過激光雷達和紅外感測技術去監測一些高危作業場景在國家電網中的應用,現在可以利用無人機進行更立體多維的感知、避障和檢測應用,這是比較經典的高危場景。

再比如在地震、洪澇抗險、救災、山洪、火警、山警,需要及時救援的時候,無人機在沒有跟人工智能深度結合之前,能解決最本質的服務還是降本增效,無人機一飛多用,以搶時間進行生命安全的防控和保障。我覺得低空經濟在應急救援方面應用是比較好的,也是一些無人機企業做數字政務、QG QB服務比較基礎的模式。

另外QC消費級我覺得比較好的是載人evtol的機會,未來可能發散一下思維,五年後、十年後能應用的也可以期待明年趙威總他們推出的新產品。載人航空器能飛上天,推動消費級進入下一個階段更本質還是觀光體驗和短途旅行這個賽道,滿足人的情緒價值和提升用戶體驗,不過城市上空的空域規劃也是最大的難點。

基於這個再延伸出無人機的應用,現在在馬來西亞,在南非、南美一些熱帶雨林,有用無人機、航拍或者360度近距離探視,拍到了一些非常美的自然風光,發到自媒體上也會產生廣告效應,這就是更聚焦的場景,這個也是個體層面創業階段比較好的機會。

趙威:在我看來,新的東西都是好的,新的場景都是給我震撼的,所有場景都在嘗試,無論是載人還是無人機的應用場景。王海濱說無人機就是空中的機器人,想想機器人能做什麼,我們在空中做什麼,用這些想我們的場景,這是我們的一個方向。

4.談未來:低空交通新時代下的機遇

何偉康:最後一個問題,各位認為在不遠的將來,哪些細分領域可能會成為低空經濟主要增長點,並且圍繞這種細分領域,公司將做出哪些佈局?

趙威:細分領域,我覺得對千方來說主要是道路服務。道路服務,大家可能對交通概念停留在道路路面上,其實道路有很多需要關注的東西。

比如所有高速公路40%不是建在路基上而是架高架上,在高架養護、病害查找方面,傳統方式效率非常低。類似場景包括如何利用高速公路服務站,再比如鄉村道路病害,今年多個山區公路塌方,如何提前預防這個現象的方式?類似這種細分場景,將來會有很多。

何偉康:B端細分的場景應用,可能從我們的國情來說,應急安全是一個比較大的細分方向。

趙威:我認為2027年之前,屬於場景培育階段,在2027年到2035年這個之間才是一個爆發期,2035年之後可能是大家的想像空間,在這個階段大家都是在試,任何的錯,任何的場景都可以大膽去嘗試。

王海濱:我們一直在切入能源領域,特別是新能源。我們的邏輯是,每年的用電量都在增加,增加的用電量都希望是新能源電。但新能源電站現在不怎麼建,新增電量從哪來?應該是老電站要提效。如何提效?必須用機器人和無人機解決問題。這是我們一直關注的,也是我們一直推動的事情。

另一個是物流。無人機物流航道相對來講比較低,如果用載重方式,比如一次性可以幾十公斤、上百公斤固定航線,經濟效益就可以算出賬。而不是末端送一杯咖啡這種成本比較高的。

短期內,三到五年內,巡檢、基礎設施方面,中國是最大基礎設施持有國,這些都有爆發性應用。長遠來看,載人收穫值比較高,類比於直升機會在五年之後迎來爆發。中短期來看還是以無人機為主的場景。

楊立:我們現在看到的絕大多數無人機場景,實際上在20年前、30年前都是由通航完成的,也就是載人飛機。在美國有幾萬個通航機場、100萬操作人員,整個有近百年的航空文化。

比如噴灑農藥以前用滑翔機,現在用無人機;電力巡檢以前用直升機,現在用無人機。它不需要駕駛員,改為操作員,極大提高了行業的上限,極大降低了很多行業的門檻。

就我們而言,我們會繼續深耕巡檢。因為在過去十幾年無人機高速發展中,已有很多公司實現了很多場景的從0到1,我們想讓這些場景從1到1萬。這也是為什麼今年提起低空經濟重要的原因,我們希望能夠彎道超車。

比如在電動車行業,很久以前幾個大佬也開過閉門會議。事在人為,只要在場的所有人抱著勇氣,抱著包容的態度一起努力,一定能在低空場景做全世界最領先的公司。

劉亞楠:我覺得設置的這個問題挺巧妙的,它有點像對投資人提問市場機會在哪裡。我覺得我身為產業服務端,跟大家總結幾點,我們前幾年看低空,主要看的還是硬件出海,低空產業鏈上遊的發動機(動力系統)、增程器、以及一些復合材料,包括中遊整機零部件的出海。另一個市場機會,其實更多在軍用領域,無人機的軍事作戰反製系統,比如它去用蜂巢的作戰能力,在俄烏戰場已經有應用到利用無人機蜂群反製軍備去攻擊坦克和軍事防禦。這兩塊市場已經是比較成熟的,而且機會比較大的。

另外,QC場景我覺得低空+物流配送,短程的這種解決方案,比如說景區的一些配送,或者說除了末端以外成本較低,降本增效的一些細分場景,我覺得低空+物流的機會會在這兩年有比較好的應用市場,現在已經在一些地方開始應用,包括豐翼科技,他們已經從主線到支線,再到末端的配送網點。我瞭解他們的智慧物流體系已經搭建得比較好了,包括美團和京東都在佈局低空加物流的場景。

最後我想再總結一下國發低空現在致力於研發飛行態勢感知分析系統,第二塊重心就是我們自研的低空垂直模型,通過自主生成標訊與行業內更即時、專業的結構化信息,致力於更好地服務於產業鏈上遊中遊,最後就是我們在低空安全保障的數字底座產品。此外我認為短期內軟件應用如飛控算法服務、低空網格化、數字化的服務系統,還是行業內普遍能夠有收益回報比的細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