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 AI 生圖神器太好玩了,連提示詞都不用寫

AI 生圖工具,已經多得氾濫了,但 Google 最新推出的 Whisk,還是找到了一種很新的玩法,讓見過世面的網民也直呼好玩。

只需輸入三張圖片,subject(主題)、scene(場景)、style(風格),Whisk 就可以生成一張博采眾長的圖片。

圖片來自:Google圖片來自:Google

舉個例子,主題是老人,場景是藤蔓,風格是 90 年代復古動漫,寫上「角色騎著飛行單車」的提示詞,等待一會兒,一張類似吉卜力畫風的新圖片誕生了。

圖片來自:Google圖片來自:Google

老人還是那個老人,戴帽子,穿西裝,拿著書,但他騎上了提示詞里的車,場景和風格也都變成了參考圖片的樣子。

Whisk 的長處便在這裏——讓我們少寫、不寫提示詞的同時,輕鬆玩轉各種風格,媽媽再也不擔心我不會寫提示詞了。

關注 AI 第一新媒體,率先獲取 AI 前沿資訊和洞察

別寫複雜的提示詞了,直接把圖片端上來就行

別看只需要幾張圖片,Whisk 的玩法簡單,卻又無窮無盡。

刷刷刷上傳三張圖片——主題圖片,麥當勞薯條;場景圖片,莫奈畫作《睡蓮》;風格圖片,像素風遊戲《星露穀物語》。

不寫提示詞,直接生成,Whisk 給出的結果,一張更比三張強。

除了上傳自己的圖片,我們也可以擲骰子,讓 Whisk 隨機生成主題、場景、風格。

其實,Whisk 為我們提供的預設風格已經很夠用,徽章、貼紙、刺繡、黏土、美漫、馬賽克拚貼等等,特色鮮明,效果立竿見影。

只要有腦洞和想像力,無需一個字,僅僅通過不同圖片的排列組合,我們可以不斷地做完形填空的遊戲——主題+場景+風格,而且不是每個空都必須填。

1.主題圖片,熏雞;2.場景圖片,梵高《星月夜》畫作;3.風格圖片,日本木版畫

1.主題圖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2.場景圖片,電影《千與千尋》劇照;3.風格圖片,蒙德萊恩抽像畫

1.主題圖片,微信「死亡笑臉」表情包;2.場景圖片,電影《星際穿越》劇照;3.風格圖片,史努比漫畫截圖1.主題圖片,微信「死亡笑臉」表情包;2.場景圖片,電影《星際穿越》劇照;3.風格圖片,史努比漫畫截圖

1.主題圖片,衝浪預設頭像粉色恐龍 momo;2.風格圖片,Jellycat 玩偶

另外,Whisk 的每一次生成,場景和風格只能選擇一個參考圖片,但主題可以選擇多個。這意味著什麼?我們可以讓多個角色同框了!

比如,讓馬斯克、奧特曼、朱克伯格通通變成琺瑯徽章。

三位的服裝、裝飾、神態都還原得挺好,朱克伯格的話筒和項鏈都沒漏掉,但人臉沒法保持一致性,全部變成了大眾臉。

雖然 Whisk 減少了寫提示詞的需求,但你需要寫的話,Whisk 也鼓勵。

在對話框加上一句「角色們都舉著一塊告示牌,上面寫著 AGI」,徽章小人們輕輕鬆鬆地遵循了提示詞。

如果我們需要某個場景或者某種風格,但一時找不到參考圖,Whisk 的預設也沒有提供呢?

解決方式很簡單,沒有圖片,那就寫提示詞,讓 Whisk 臨場發揮一個。

就像我需要一個讓角色站上去的、像素風格的底座作為場景,就讓 Whisk 幫我生成了。

然後,再把貓貓表情包作為主題圖片,把像素小雞作為風格圖片,就可以得到一個有底座的像素貓貓。

總之,Whisk 就是非常自由,像橡皮泥一樣,怎麼捏都可以。

既生圖又識圖,把複雜的工作流包裝成有趣的「打蛋器」

Whisk,其實是 Google 多模態模型秀肌肉的一種方式。

為了讓我們少寫提示詞,Whisk 整合了視覺理解和圖片生成能力。

Gemini 模型識別圖片,自動生成詳細的描述,然後這些描述會被輸入到 Google 的圖片生成模型 Imagen 3,由 Imagen 3 生圖。

Whisk 是這樣的,用戶只要上傳和生成圖片就可以了,但它自己要考慮的事情就很多了。

Whisk 的每張圖片,不管是上傳的還是生成的,都寫了很長的底層提示詞,並且不藏著掩著,我們點開圖片就能看,也可以上手修改。

如果把一個人作為主題圖片,Whisk 會詳細地描述他的外貌特徵,場景圖片也是類似的。

Whisk 對奧特曼的描述:「一個膚色較淺的男子,有著短而深棕色的捲髮,從胸部以上展示。他有著淺色的眼睛。他穿著一件淺米色的針織圓領毛衣。背景是一面斑駁的灰色混凝土牆。男子的表情嚴肅而中性。光線有些昏暗,他的右臉有輕微的陰影。」

風格圖片略有些不同,如果把一張動畫截圖作為風格參考,Whisk 不會說,畫面里有三個人,而是描述這幅畫的色彩、光線、線條……

Whisk 對史努比畫風的描述:「這張圖片以卡通風格呈現,具有粗獷的輪廓和平面著色。色彩調色板有限,主要使用原色和柔和的次要顏色。光線均勻,缺乏強烈的陰影或高光,給人一種簡單、幾乎孩童般的質感。線條清晰且一致,帶有輕微不均勻的質感,暗示手繪的效果。整體美學讓人聯想到經典的連環漫畫或兒童動畫。」

所以,Whisk 不是精準地複製圖片,而是提取圖片的特點和精髓,將主題、場景、風格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各司其職,互不幹擾。

同時,Whisk 也疊了甲——只從圖片提取少量關鍵特徵,結果可能和預期不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 Whisk 做不到人臉的精準還原。

所以,哪怕選擇不那麼抽像的復古膠片風格,三位大佬的臉也是和本尊都不挨著,但其他細節都很準確。

物體也是一樣,特斯拉的賽博皮卡,經過特徵提取再生成之後,變得非常普通。

但如果是麥當勞薯條這種素材豐富的超級 IP,效果倒還不錯,可以拿來當廣告圖了。試過一些迪士尼的角色,Whisk 複刻得也原模原樣,但圖就不放上來了。

另外,Whisk 還存在一個問題——沒法做很細緻的風格參考,模仿不了某種特定的畫風。

當我讓 Whisk 生成蒙娜麗莎的樂高小人,出來的結果讓我兩眼一黑,但多加一句提示詞,「讓角色更像樂高人物」,Whisk 又能模仿個七八成。

某個漫畫家的畫風就更難模仿了,上傳漫畫截圖讓 Whisk 參考,它最終給出的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漫畫風格圖片,就算通過提示詞強調作品、角色、漫畫家,也不起什麼作用。

其實,Whisk 好玩就夠了,它更適合做一些不追求精準的創意探索,俗稱整活。

Whisk 可以翻譯為「攪拌」或者「打蛋器」,Google 的這個名字取得即視感很強,可不就是把食材都混搭在一起嗎?

Whisk 的不精準,也讓它的定位和傳統的圖片編輯器不同,更像是一種創意工具。有了什麼腦洞,由它實現粗略的視覺效果。

Whisk 生成,1.主題圖片,《火影忍者》截圖;2.風格圖片,毛絨玩具Whisk 生成,1.主題圖片,《火影忍者》截圖;2.風格圖片,毛絨玩具

以前實現 Whisk 這種風格化的效果,跑通一整個圖像生成的流程,我們可能需要在 ComfyUI 搭建工作流。

但現在有了 Whisk,好像就在玩抽卡遊戲或者開盲盒,而且只要能登錄(限美國地區),目前還免費。

體驗指路👇

https://labs.google/fx/zh/tools/whisk

Google 領先的模型能力固然是前提和基礎,但設計出被大家需要的產品,仍然需要創造力和審美。

很喜歡 Whisk 的 slogan:「prompt less, play more.」(少寫提示詞,多玩耍。)

Whisk 出自 Google labs,之前爆火的 AI 播客 NotebookLM,也是出自這裏,後來慢慢發展為成熟的項目。這個實驗室,本身就是這句 slogan 的最好註解。

強大的模型能力,有新意的產品,開放的心態,曾經似乎被 OpenAI 威脅的 Google,風輕雲淡地展現出了王者歸來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