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觀察丨探索海洋科技前沿路徑,企業靠賣品質海鮮賺“第一桶金”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農業正成為海洋科技企業初創期,最好的發展錨點。

近日,新農業品牌一米八農業科技在杭州公佈2024年主要業績數據,2024年共捕獲近百萬餘尾大黃魚,還把1000多萬顆貽貝送至國人餐桌;在技術方面,目前已實現全程冷鏈運輸超100萬公里,鮮活海產在24小時內就能從東部沿海運至西南地區。現場,該企業董事長胡曉明表示,這一年的發展超過預期。

水產和技術並行,正讓靠天吃飯的漁業企業,轉向跟技術要效益。此前,好當家、開創國際、國聯水產等漁業板塊A股上市公司,已在遠洋捕撈、深海養殖業務,通過提高海域利用率、提升關鍵裝備技術、完善產業配套設施、健全標準體系,將傳統漁業企業轉向海洋科技、智慧漁業賽道。

至此,還處於初級階段的國內深遠海養殖產業,有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抓手。

探索農業新實踐

挖掘背後的藍海賽道

為了發展海洋科技,漁業就是巨頭企業發展初期的選項。這種發展思路已在很多A股上市公司中體現。他們已開始從傳統漁業轉向與海洋有關聯的高新技術產業。

青島國信旗下擁有深遠海品質海鮮品牌國信水產,主推深海野遊大黃魚,在此之外還涉足了造船業、房地產業、互聯網行業等賽道,建設運營了“國信1號”智慧漁業深遠海養殖工船、青島城市地標海天中心等。

主要業務為魚、蝦遠洋捕撈的A股上市公司開創國際,在其經營範圍內也包括了船舶設備、信息技術服務等。“海參一哥”好當家前三季度扣非淨利下降近八成的背景下,則選擇了在上遊種苗端進行擴張,研發了雜交刺參。

同樣,一米八農業科技在的業務定位為高品質海鮮領域的基礎上,其經營範圍也包括海上風電、海洋工程等。

發展高新技術的漁業企業之所以仍將品質海鮮作為核心基礎業務,在於其供給毛利率較高。據遠洋捕撈龍頭企業開創國際2024年半年報顯示,其毛利率為24.41%,此前一度突破30%;好當家2024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在下降了4.54個百分點後,仍有13.61%。

在企業通過較高毛利率獲得了良好業績和大量資本後,便瞄準現有業務背後的另一條藍海賽道,發展智慧漁業、海洋科技,追求更高的預期收益。

以技術帶動傳統漁業

競逐海洋科技藍海賽道

海洋科技是一個在國內還沒有超大型企業涉足的領域。

業內人士分析稱,由於門檻高、競爭不充分,也是最有可能出現超額利潤的賽道之一。在這條賽道上,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使漁業生產等相關業務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續化,是其發展方向,也是好當家、一米八農業科技等正在嚐試的。

據一米八創始合夥人、CEO鄧中華透露,公司正在跑通育種育苗、養殖捕撈、精深加工、冷鏈運輸、品質管控、品牌市場等全產業鏈後,打磨形成嚴格標準,通過它來規範整個產業鏈,從而保障高品質,努力促成產業良性發展。“比如,每年至多打磨2個品類,並以10年、20年的尺度去持續跟蹤和優化產品。”

這其實就是借助良種繁育技術獲取更好業績。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首席專家張海發以石斑魚為例談到,開展良種繁育工作,將海水魚新品種“虎龍雜交斑”推廣養殖後,實現每年產值超百億元。包括,海水蟹循環養殖、LED集魚燈、“三元”漁光一體養殖模式都有類似的意義。

如今,漁業已和技術緊密聯繫在一起。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專家高文看來,以前漁業都是靠天吃飯,現在主要靠人工養殖,這對智慧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工程院院士、魚類生物技術專家陳鬆林則認為,目前,海水養殖存在病害嚴重、尚未建成水產種質資源庫、人工繁育技術不成熟、育種技術創新不夠等瓶頸。他建議,盡快建立育種育苗繁育基地,加強海水育種技術創新,選育抗病高產新品種,打造技術平台和產業化基地,探索智能化、體系化、前沿化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