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海紅利到出海實力
12月19日,由創業黑馬主辦的「第16屆創業家年會」在北京舉辦,年會主題為「AI新紀元 破局向未來」。會上,無變科技創始人、黑馬營27期學員王凱泓以《從出海紅利到出海實力》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王凱泓在演講中提到,跨境出海已經進入到下半場。在下半場,創業者要積極作為,從多個方面做好準備:要打好認知戰;要修煉企劃、節奏、聚焦三大能力;要打造爆品的增長飛輪。他還提到,要「敬畏那片海」,因為1萬公里不可逆;要積極擁抱本土化,因為全球本土化的趨勢不可逆;要在磨底時刻蓄勢破局,「如果磨底之後能夠蓄勢、破局、拿到結果,創業者便夠穿過人生階段性的黑暗隧道,以新姿態迎來屬於我們的光明時刻。」
以下內容為創業家&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節選:
很開心在創業家年會分享。我是無變科技創始人兼CEO、黑馬營27期學員王凱泓。7年前,我開始做跨境出海,曾連續5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80%,在細分賽道男士配飾類,我們連續多年搶佔海外電商平台10+以及「市佔+Best Seller」雙第一,是歐美、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頭部。
接下來,藉著無變科技的出海歷程,向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出海心得和感受。
01
跨過創業生死期
剛起步時,我手裡只有100萬元的啟動資金,也沒有很好的資源。我們是怎樣找到一條活路的呢?
找到「農村」,找到那些對手都不願意去做的、非常辛苦的非標。解釋一下:(1)找非標時,要找到儘可能多的「農村」,如果「農村」不夠多,則說明這個品類不夠非標;(2)做那些對手不願意做的、做那些大廠不友好型的、不做那些需要規模效應才能賺錢的賽道。
我們放下自我,找到一條頭部看不上的小需求,這些需求雖小但真實存在,消費者每天都在反饋。
但電商的本質是頭部效應,頭部贏者通吃。打下相對好的地基之後,我們需要向頭部發起進攻。發起進攻前,要做到先勝後戰,推演自己和對手的優劣勢;發起進攻後,要做到綿延不絕,在對手最強的地方進行飽和攻擊。
02
選擇第二條增長曲線
2022年,我們在第一個品類(皮帶),差不多做到了頭部。做到頭部之後,卻只有兩三個億的規模。我們當時賺了一些錢,有點不甘心,只做一個這麼小的生意。所以,我們開始基於以下思考,尋找第二條增長曲線:
市場足夠大,且過去和未來長期存在。除了市場規模不大,當時我們還擔心皮帶市場未來有可能被瑜伽褲等彈力褲吞噬融合。所以,在尋找新品類時,不被其他品類替代是我們非常關注的指標之一。
有一定的進入門檻。比我大的看不上,比我小的又做不過我。
有一定的長尾效應。長尾非標,但頭部又有標品的特徵。這樣能更好在MVP階段驗證品類。
具備協同效應,組織能力能遷移、能發大。能夠驅動新項目驅動組織進化。
但從這裏開始,我犯了一些認知錯誤。
03
為跨境下半場做好認知準備
2024年是跨境下半場的開始。跨境上半場是出海紅利期。賣家更多是激進進攻搶山頭。但是今年以來,不少10億以上的賣家開始經歷艱難挑戰,因為他們原有的組織模式、商業模式逐漸不適合下半場。
我將下半場稱為認知時代。一把手的戰略判斷至關重要,在下半場,如何調整認知,打好認知戰?
首先,創始人作為公司的CPU甚至是GPU,一定不能有明顯的認知問題,首先要確保信息源的準確、及時,不能有明顯的信息差;其次需要在公司,行業乃至產業彙集足夠全面的信息。
其次,在正確的戰略方向上,打造組織的執行力。組織的執行力由創始人力、組織力、資源力構成。在公司發展早期階段,永遠不要忽略創始人的力量。創始人一定要躬身入局,保持自己的一線手感。今年10月,我在一次內部公開演講《從1到0》中提到要心態歸零,回歸到創業初期的狀態。創始人一定要警惕自己的懶惰,不要想著依賴團隊拿結果,自己指點江山就可以了。
第三,方向對了,策略好了,還要在曠日持久的瑣碎里相信時間複利,堅持再堅持。
04
修煉三大能力
分享跨境賽道里三個重要能力。
第一個能力是企劃。
創業者需要分析整個品類的競爭態勢的變化,深度洞察所在品類里的需求。在跨境行業,大多數公司沒有特別深的研發能力。絕大多數企業只有競爭力,沒有核心競爭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它們雖有一定優勢,但不足以成為足夠大的壁壘,所以你需要在企劃上具備比別人更深入的洞察。
在與同行交流時,我說,在你們所在的品類賽道里,即便你們把所有資源、團隊都交給我,我也沒有信心拿到與你們一樣的結果,因為我不具備你們長期泡在行業里所獲得的經驗和洞察。一個公司的一把手也要是一位能夠洞察行業的企劃專家。今天,我見到越來越多的一把手都是企劃專家,而之前我大多碰到的都是資源型的或者擅長高流量的一把手。
第二個能力是節奏。
因為跨境的鏈路很長,所以節奏很重要。今天我們看到了很多變化。
2024年,國內外都發生了許多變革。我們看到了AI的機會、看到了消費的疲軟、看到了美元的加息降息週期、看到了拉美墨西哥、巴西的機會、看到了俄羅斯的機會。面對眾多機遇,我們要搞清楚自己的組織力在哪裡。要掌握好自己的節奏,做到先勝而後求戰。
有一句話叫做「最好的節奏是721」,70%是團隊擅長的,20%是努力一下就能做到的,10%是需要團隊進化,可能需要團隊裂變、變革才能做到的。
第三個能力是聚焦。
聚焦,要回歸用戶,回歸產品,回歸經營。尤其是在跨境整個鏈路上,經營是非常重要的。
基於這三大能力,我們就能夠明確我們這家公司的能力模型。也希望對其他跨境出海公司起到啟發和幫助。
05
打造爆品增長飛輪
中國的跨境出海企業,之前吃的是供應鏈紅利,在供應鏈紅利之上,我們要長出更有競爭力的能力,這個能力就是產品力。
在上半場,產品力主要體現在鋪貨能力;下半場,產品力則要轉變為打造精品的能力,而精品的終極目的是變成爆品。任何一家偉大的零售企業,幾乎選擇的都是大單品邏輯。沒有爆品就沒有暴利。這個戰略方向是極其清晰的,但難就難在如何打造出超級大單品。
所以基於超級大單品的邏輯,要進行組織的整體轉型。團隊成員分工要有所變化,原來核心人才是搞流量的人要變成搞產品的人;團隊打法上,要從原來的先上架、測試市場、驗證成功率變成上架之前便要確保成功率。基於強產品做品牌化推廣,同時賦能產品的推廣效率,再利用全球化的力量再次反哺產品。
06
三句想說的話
在演講的最後,有一些個人感受、有幾句話想分享給大家。
第一句話是敬畏那片海,1萬公里不可逆。
最近我們經歷了一些挫折,雖算不上至暗時刻,但也多多少少碰到了一些問題,出海,從美國到歐洲接近1萬公里,這1萬公里是由100個100公里組成的,每個100公里包含大量的環節、無數的細節,而且出海不可逆,產品出去了就回不來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敬畏之心,知道自己不知道。每家出海的企業都在這條鏈路上,在自己的位置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二句話是Born to Global Being Local。
全球本土化的趨勢不可逆。7年前,我們這家公司創立,生而就是一家全球化企業,但7年後的今天,我們要更加擁抱本土化,去深入瞭解每一個國家的文化。
第三句話是磨底、蓄勢、破局。
每一家追求卓越的創業公司,一定是跨出舒適區的公司。只要它保持長期主義,就一定會經歷週期。苦難、磨難以及從高位下跌難以避免。這種磨底並非壞事。如果磨底之後能夠蓄勢、破局、拿到結果,創業者便夠穿過人生階段性的黑暗隧道,以新姿態迎來屬於我們的光明時刻。
創業者靈魂不死,燈塔不滅。
以上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