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微軟「秘密協議」首次曝光:盈利超過1000億美元就是AGI!
編輯:編輯部
【新智元導讀】AGI有「定義」了!OpenAI和微軟秘密協議曝光:「當OpenAI開發出能夠產生至少1000億美元利潤的AI系統時,就是AGI時刻。」不過,OpenAI或許要在2029年才能盈利,期間還會虧損數十億,所以理論上離AGI還很遠。
何謂AGI?
就在今天,我們終於有了一個明確的、數值上的「定義」!
要知道,此前微軟和OpenAI合作的基礎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為雙方曾有這樣一個協定——
一旦OpenAI達到AGI水平,它就可以終止與微軟的獨家合作關係。
而根據剛剛外媒曝出的「秘密協議」——
當OpenAI開發出能夠產生至少1000億美元利潤的AI系統時,就是AGI時刻。
當然,這個利潤目標還有很長的路。目前,OpenAI還處於虧損狀態,預計要到2029年才能實現首次年度盈利。
此前,關於這個問題爭論頗多,畢竟隨著OpenAI計劃轉型為營利性公司,雙方甚至考慮過,是否應該取消AGI條款。
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奧特曼表示,沒想到OpenAI會成為一家產品公司,也沒想到會需要這麼大規模的投資。
「如果我們早知道會這樣,當初肯定會選擇不同的結構。」
從某種角度看,為AGI設定一個具體的價值標準似乎並不恰當。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完全在情理之中。
畢竟,對於像微軟這樣市值數萬億美元的科技巨頭而言,讓OpenAI基於主觀判斷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顯然不夠嚴謹。
刻意淡化AGI,意欲何為?
此前,OpenAI還在將AGI吹捧為是比人類更聰明、能解決重大難題的AI系統,比如能夠幫助我們找到治癒疾病或者移民火星的方法。
但如今,奧特曼卻開始悄悄地在淡化AGI的重要性了——
AGI基本上相當於你可以僱傭的一個普通人類同事。
我預計我們實現AGI的時間會比世界上大多數人想像的要早,但其影響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此外,奧特曼還在Reddit上發帖稱,僅憑現有的AI芯片就足以實現AGI。
一旦瞭解到這些,再回頭看奧特曼和其他AI高管在演講中唸唸不忘的「AGI」,就顯得頗為耐人尋味了。
對此,市場也紛紛猜測:OpenAI可能會以宣佈實現這種「降低門檻的AGI」為籌碼,試圖擺脫對微軟的合同義務。
不過,OpenAI在2029年實現盈利之前,還將會持續虧損數十億美元。
因此理論上,OpenAI距離AGI還很遠。
而且,根據協議,無論是否達到AGI,微軟都能在2030年之前獲得OpenAI開發的任何技術。但如果在這之後並沒有進行更新的話,可能就不行了。
當然,關於AGI的「認定」標準,仍存在多種解讀空間。
在當前談判中,OpenAI保不齊也會修改規則,允許微軟在實現AGI之後繼續使用其技術。
不過,如果AGI是指「在大多數具有經濟價值的工作中表現超過人類」,那麼前文提到的那種「幫助我們治癒疾病和移民火星的先進AI」,又叫什麼呢?
對此,奧特曼給出的回答是——「超級智能」。
好嘛,玩弄話術,奧特曼果然是一流的。不知ASI對於微軟而言,又將價值幾何?
微軟與OpenAI,激烈博弈
OpenAI採用了雙層管理架構,成為一個由奧特曼在內的9人組成了非營利董事會的營利性部門。
他們主要負責去監管負責開發ChatGPT等技術。
這種架構的脆弱性,在一年前暴露無遺——當時的董事會指控奧特曼在多個事務上沒有向董事會坦白,最終掀起了免職風波。
在達成協議後,奧特曼四天后重返公司,隨後董事會進行了重組。
此後,奧特曼與部分營利部門投資者,一直在推動與非營利組織的徹底分離。
按照他本人的設想,OpenAI將轉型為公共利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採用更為傳統的公司架構。
在新架構下,包括微軟在內的股東將直接持有公司股權,而不是僅享有未來利潤分配權的股份。
這輪談判同時折射出OpenAI業務的快速擴張態勢,包括服務器芯片、AI搜索引擎,甚至人形機器人等領域的宏大佈局。
曾有報導稱,OpenAI預計今年營收將達到40億美元,到2029年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其中,為營收帶來最大份額的業務,便是來自ChatGPT。
鑒於如此驚人的增長前景,此前與微軟達成的合作條款,包括20%營收分成和對其服務器的依賴,對OpenAI而言已顯得愈發沉重。
奧特曼曾在去年12月的一次會議上坦言,「我不會否認OpenAI與微軟之間存在分歧和挑戰,這顯然是客觀存在的」。
The Information報導顯示,自今年10月以來,OpenAI與微軟一直在就OpenAI的商業化轉型進行談判,雙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核心議題——
1. 微軟在營利實體中的股權佔比;
2. 微軟能否繼續保持OpenAI獨家雲服務供應商的地位;
3. 微軟可以自由使用OpenAI知識產權的期限;
4. 微軟是否繼續享有OpenAI 20%營收分成的權益。
雖然轉型完成時間表尚未明確,但雙方都在加快推進進程,且不得不應對時間壓力:
如果OpenAI未能在兩年內完成轉型,最近一輪融資的投資者可以要求收回投資並獲得9%的利息,總計約72億美元。
當然,如果OpenAI繼續保持當前的增長形勢,微軟也未必會選擇撤資。
公司管理層已向員工表示,OpenAI計劃在完成營利性轉型後,回購部分員工持股,這也促使各方都希望盡快完成轉型。
除了微軟這一障礙外,奧特曼還面臨著另一重挑戰。
OpenAI聯合創始人、曾試圖接管公司馬斯克提起訴訟,要求阻止OpenAI轉為營利性組織。他認為這一轉變背離了OpenAI最初為「造福全人類」開發AI的宗旨。
而且,馬斯克的行動已經得到了OpenAI另一競爭對手Meta的支持。Meta甚至給司法部長寫信,直言OpenAI的行為可能會對矽谷產生地震級影響。
考慮到已有多家非營利組織完成過類似轉型,他們的法律論據能否在法庭上站住腳仍有待觀察。
AGI = 1000億美元?
根據OpenAI向投資者披露的文件,微軟與OpenAI去年達成的一項未公開協議,裡面明確規定:
只有當OpenAI開發的AI系統,有「能力」為早期投資者(包括微軟)創造出應得的最大總利潤時,才視為實現了AGI。
而這一數字,便是1,000億美元!
不過,文件同樣規定,AGI的實現還需要由OpenAI董事會依據「合理裁量」做出判斷。
於是問題來了,雙方對現有技術是否具備創造巨額利潤的能力,意見並不統一。
OpenAI表示,為了在「股東回報」與「開發造福人類」的AI這一倫理社會目標之間取得平衡,公司設定了投資者潛在收益的上限。
此前,OpenAI曾與微軟商討將其930億美元的最高收益上限每年提升20%。
若實施這一調整,鑒於還需支付給Y Combinator和Khosla Ventures等其他投資者的最高收益,實際的AGI盈利能力目標可能接1,200億美元。
然而,如此規模的利潤,在近期內難以實現。
OpenAI目前每年仍在虧損數十億美元。今年9月左右,OpenAI向潛在投資者表示,預計要到2029年才能首次實現年度盈利。
這意味著,要實現累積超1,000億美元的總利潤目標,可能還需要在OpenAI盈利後再等數年。
OpenAI轉型為營利性公司,將如何影響AGI的定義目前尚未明確。
據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微軟高層希望能夠通過談判,確保在OpenAI宣佈實現AGI後,微仍能繼續使用其技術。
雲服務協議之爭
OpenAI與微軟之間的另一個重要矛盾點,就在於雙方的雲計算合作協議。
按照合約規定,微軟不僅是OpenAI的獨家雲服務器供應商,還是唯一獲準向雲計算客戶轉售OpenAI模型的公司。
如下圖所示,微軟向OpenAI投入超過130億美元,獲得OpenAI的20%的股權,以及將來上限為920億美元的利潤。旗下的Azure,則是OpenAI的獨家雲服務提供商,費用每年超過10億美元。
而且,微軟可以使用OpenAI開發的全部技術,並將其集成到產品Copilot中;Azure則壟斷了OpenAI模型向雲計算客戶的轉售權,並分給OpenAI兩成收入。
OpenAI則負責訓練新的模型(包括GPT-4、Sora等),並基於訓練好的模型,通過ChatGPT訂閱和對外銷售API的方式獲利。
然而,OpenAI卻對此頗為不滿,認為微軟難以滿足自己訓練和運行AI模型的服務器需求。
同時,OpenAI部分高層還認為,如果能允許亞馬遜和Google等其他雲服務供應商參與模型轉售,公司的營收有望顯著提升。
因此,OpenAI和微軟之間一度劍拔弩張。
微軟CEO Satya Nadella雖然沒有直接回應這一緊張關係,但他承認,要跟上OpenAI和奧特曼的疾速步伐,確實不易。
目前,雖然尚無跡象表明,微軟是否會在雲服務獨家協議上做出讓步,但OpenAI已經開始暗渡陳倉,甩開微軟向外尋求突破了。
在德州阿比林,OpenAI甚至已經開始與Oracle等供應商直接進行談判,爭取在明年年中獲取AI服務器的使用權了。
不過,由於微軟在此前談判中獲得了否決OpenAI與其他雲供應商合作的權利,這項交易最終落地前,可能還需要獲得微軟的首肯。
巧的是,在此期間,OpenAI還意外獲得了來自微軟競爭對手的助力——Google已向美國監管機構提出申請,要求以反壟斷為由,審查、拆分微軟和OpenAI的雲服務協議。
股權分配方案
重組後,非營利組織預計將持有營利實體至少25%的股權,按當前估值計算約合400億美元。
業界普遍認為,微軟最終獲得的股權比例,很可能達到或超過這一水平。
通過保留這份具有重大價值的股權,OpenAI就將履行其法律責任,確保非營利組織獲得與其現有資產相匹配的「公允市場價值」補償。
這些資產包括,對如今奧特曼執掌的營利部門的控制權,以及在完成對微軟、其他投資者和員工的回報後,未來可持續獲得的利潤分成。
完成轉型後,OpenAI計劃為非營利實體設立獨立於現有治理架構的新董事會。而目前的多位董事會成員,很可能會轉任新營利實體董事會的董事職位。
轉為營利性公司後,OpenAI推進上市(IPO)的障礙,將大大降低。
不過,由於OpenAI的政策一直允許投資者、在職員工和離職員工出售股份,並且計劃繼續執行這一政策,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OpenAI尋求上市的壓力。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microsoft-and-openai-wrangle-over-terms-of-their-blockbuster-partnership?rc=epv9gi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microsoft-and-openais-secret-agi-definition?rc=epv9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