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0年前的一根網線說起 中國這張網改變了什麼?

作者/  IT時報記者  孫永會 毛宇 孫妍 潘少穎 錢立富

編輯/  錢立富 孫妍

30年前,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將中國與世界相連,開啟了中國互聯網元年。

巨變,由此而生。

三十年間,網絡已由最開始的教育和科研專線,轉變成人們生活、辦公必不可少的工具,從BBS聊天到影片電話,從郵件Email到5G新消息,改變了千家萬戶的生活。與此同時,隨著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成熟,千行百業實現「觸網」,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移動支付、小程序、短影片、算法推薦、共享經濟等創新不斷湧現,重塑了無數行業的內生動能。

寶鋼的技術專家還記得,20世紀末剛參加工作時,「土辦法」使用居多,如今在生產管理中則靠數據「說話」,從經驗主義走向數據驅動。中僑職業技術大學的老師還記得,以前獲取在線學習資源、查找科研資料艱難無比,而現在,海外線路加速服務讓中外交流只在一瞬間。

類似的記憶、感歎還有很多。30年,信息通信供給從簡單的一根線,走向了一張網,再走向了能滿足千行百業個性化需求的綜合信息服務,包括算力、AI、影片、組網等等,讓每個行業、每家企業都能汲取數智能量。

「鋼鐵巨人」說:

智慧製造如此而來

坐落於上海市寶山區富錦路885號的寶鋼股份,似乎每一寸空間都瀰漫著鋼鐵的獨特氣息:整齊劃一的深藍色工服、熱火朝天的生產車間……在這裏,機器的轟鳴聲與金屬碰撞發出迴響,一條條表面泛著橘紅色光芒的鋼板緩緩通過軋機,完成「軋」這一重要工序。這些「新鮮出爐」的鋼板溫度高達900多攝氏度。

「有變化,也有不變的地方。」寶鋼股份中央研究院高級主任研究員王全勝1999年加入公司。據其回憶,不變之處在於,所生產的鋼板、鋼卷、鋼管等主要業務和總體流程未變。變化之處主要有兩個,一方面,公司產品的能力升級了,應用領域更寬泛了;另一方面,管理和生產方式經歷了「土辦法」到「數字化管理」的轉變,從依賴人講故事到靠數據擺事實,再到用新技術實現精細運營,從而提高效率,減少損失。

王全勝剛參加工作時,電腦還是一種稀有物品,除了寫報告的時候用電腦完成文檔以外,大部分的工作需要靠開會時的紙筆記錄進行傳達。「那會什麼都比較慢,更別說什麼自動化系統了,加上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有限,許多工作要依靠人工操作和經驗判斷。」他如此感慨。

「但很快,‘土’的時代就結束了。」隨著IT通信技術的進步,辦公自動化逐漸普及,公文流轉不再需要通過手寫傳達,生產線上的數據也被集中起來,而不是僅靠人工記錄。2005年前後,寶鋼開始使用SAS系統(一種數據倉庫與分析系統),將生產的數據彙總到該系統中進行集中管理,自此,數據開始發揮更大的作用。「開會的時候,大家不再憑感覺說話,而是用數據說話,用數據來達成共識。」王全勝說,這是管理方式的一個重大轉變,從經驗主義走向數據驅動。

自2013年開始,影片監控佈滿了生產線各處,管理和生產方式再度迎來變革。在傳統的操作上,需要在距離生產線比較近的地方搭建操作台,便於讓操作人員看到、聽到生產現場的情況,當出現異常時,能夠迅速進行處理,而沒有特殊情況的時候,則需要時刻進行觀察,以防止出現隱患。伴隨影片監控的佈局和迭代,工作人員可以集中監控生產過程,生產操作更加精簡,人力投入也得以優化,甚至能夠拍出鋼卷的狀態,當出現異常時自動進行反饋。

再後來,5G和AI的浪潮來襲,寶鋼這家硬核的製造業巨頭又和新技術碰撞出了火花。在上海電信等產業鏈夥伴的支撐下,寶鋼基於5G專網開展了大量創新,提升生產效率、安全水平。比如,5G可以減少設備維護員工的日常電纜巡檢,特別是在一些安全風險較高區域的日常巡檢中,能夠從根本上改善生產勞動安全狀況;5G網絡可以「一網多用」,承載生產線攝像頭、聲音、震動傳感器等多路生產信號。

2024年6月,由上海電信聯合寶鋼股份厚板事業部等打造的「5G確定性網絡在智能製造中的應用」項目榮獲亞洲5G行業創新獎,探索利用5G-A新特性「5G確定性網絡」打造可預期、可規劃、可驗證、有確定性能力的鋼鐵行業智慧專網,並在此基礎上研發出新型控制架構技術,便捷實現鋼鐵製造中多工序協同動態過程的控制。2024年12月份,在各方的協同下,該項目取得了新進展。

大學高校說:

跨越萬里的「面對面教學」 

幾乎與中國互聯網同時誕生的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是上海唯一一所職業本科大學,完整見證了中國互聯網從弱小到強大,和給教育等眾多行業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遙想20世紀90年代,撥號上網的「滋滋滴滴」聲是那個時代獨特的印記。學校老一輩的教師們守在電腦前耐性等待著緩慢的網絡連接,彷彿在叩開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沉重石門。那時,網頁加載緩慢,圖片顯示不全,在線學習資源的獲取艱難無比,科研資料的查找也常常因網絡龜速而令人心焦。但這一切,都成為之後網絡飛速發展的鋪墊。

兩年前,學校大力開展國際教育業務,與德國、挪威、芬蘭等多個國家合作辦學,並開展線上教學、影片會議、國際學術交流等活動。如在與德國的合作項目中,不僅有德國學生前來上海學習無人機技術等專業課程,本校學生通過線上培訓和語言考試後,也有機會赴德深造,獲得本科或研究生學位。

但隨著中外教育合作交流日益加深,校方遇到了煩惱。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信息辦主任趙忻對《IT時報》記者表示,影片通訊卡頓、中斷等問題頻發,影響了教學質量與師生們的交流效率。

上海電信瞭解到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的需求後,迅速組建專業團隊,為學校提供國際專線,通過對德國等方向的鏈路加速,成功解決了與國外交流的難題,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和效率。隨著網絡時延大幅降低,儘管遠隔萬里,但師生之間「見屏如面」,可實時交流。當老師在屏幕這端授課時,鼠標輕點,課件瞬間切換,講解的話語清晰流暢地傳到學生耳中,學生們的回答也能及時反饋回來,課堂互動熱烈而高效。

2024年初,一群德國交換生來到中僑職業技術大學求學,為了讓這些異國學子能與遠方的家人、朋友保持緊密聯繫,校方與上海電信開設了專用的國際寬帶套餐。一根纖細的網線,跨越千山萬水,傳遞著親情與友情。

2024年暑假,校方還與上海電信合作,部署了F湯臣R業務,實現了無線網絡校園內全覆蓋,滿足了師生日常上網需求。

不僅要學得好,也要吃得安全。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對於校園餐飲安全十分關注,在上海電信的技術支持下,引入「互聯網+明廚亮灶」,守護師生們「舌尖上的安全」。

中僑職業技術大學的校園內有三家食堂和一個美食廣場,每天要為眾多師生提供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壓力可不小。自從用上「互聯網+明廚亮灶」,效果立竿見影。現在,師生們可以通過手機實時監控檔口現場,還能在「同學快跑」平台上看後廚直播,食堂的烹飪、售賣等各個環節操作都變得透明化,工作人員的一舉一動都在攝像頭下展露無遺,將「後廚秘密」擺在了大家眼前,全方位接受監督。

「互聯網+明廚亮灶」實現多方共贏,消費者可以遠程查看餐飲後廚的實時狀況,監管部門能高效開展餐飲監督工作,商戶則能實時收到告警消息,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進一步提升顧客信任度。

AI創業者說:

像使用水電一樣使用算力

2019年,陳冉從美國回到國內,看中的是中國在AI時代巨變之下的機遇。剛回國時,陳冉震驚於國內網絡基礎設施的飛躍式發展。

在美國隨便辦一張電話卡,每月通信套餐費都得50美元以上。國內從網絡基建到資費,從技術到服務,都已經超越歐美。可能國內的用戶或企業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大大受益。」他回憶起回國後的第一印象。

2023年ChatGPT橫空出世,乘著席捲全球的大模型旋風,陳冉與其他幾位創始人一起創立開放傳神,想做線上線下一體的HuggingFace+社區,一個面向大模型開發者提供工具平台和解決方案的開源社區。

創立社區初期,開放傳神使用的是國外某服務商提供的雲服務,以及國內多家互聯網大廠的算力。但隨著開發者數量快速增長,社區對算力的需求急劇增長,居高不下的成本,以及無法滿足的算力需求讓陳冉頭疼不已。

在全球掀起「算力風暴」之際,國內運營商佈局非常迅猛。「上海電信的算力基礎設施最完整,而且便宜不少。」陳冉向《IT時報》記者透露,他們陸續將90%的算力服務遷移至上海電信,因為社區聚集了2萬多家客戶、近百萬開發者,所以社區對算力的需求非常豐富且靈活,有的開發者要用國外卡,有的開發者要用國產卡,價格承受力也呈階梯狀分佈。

社區算力的需求主要分為三大類:大型客戶需要租用算力做預訓練;絕大多數開發者在社區做模型微調,對網速和存儲的要求高;逐漸增多的是推理需求,這對網速時延要求極高。

我們預測明年是推理大年,AI Agent將迎來爆發。我們社區做的是試駕服務,讓開發者能夠便捷地在自己的業務場景中測試大模型應用效果,所以只有算力這一‘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好,‘過路費’便宜,才能讓更多的車子願意上路。」據陳冉觀察,2024年,國內算力價格戰打響,下降了30%—40%。

但大模型創業者不只看價格,更看重算力質量與服務質量,比如如何保證推理的高速接入,怎麼讓預訓練更高效,如果算力支持的場景少,即使價格再低,開發者也不願意嘗試。

第一次見到陳冉是在模速空間,這裏是上海乃至全國首個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為大模型上下遊企業搭建起公共算力服務平台,上海電信等算力提供方入駐,讓算力成為像水電一樣普惠的公共基礎設施,可以按需調用。

更重要的基礎設施在看不見的角落,從位於徐彙區的模速空間到臨港新片區的臨港智算穀,上海電信架起了雙萬兆全光「高速公路」,支持「一跳入算」,時延低至1ms。

在開放傳神社區里,幾個人的小公司不是少數,為了幫小B用戶提供按時收費的算力,開放傳神不得不斥資在西南、華中地區自建算力中心。

為瞭解決中小型公司通過雲的方式靈活獲取普惠算力的需求,上海電信在今年「雙11」推出公共算力服務門戶——算力超市,不僅彙聚各類算力服務,支持算力在線磋商、算力交易,構建算、存、運一體的綜合算力服務模式,而且支持大模型訓推按時付費。

在AI時代,運營商提供算力服務,就像在互聯網時代,運營商提供數據中心的服務一樣,建好水電般的基礎設施,賦能整個互聯網欣欣向榮。」陳冉說道。

公寓經營者說:

有「個性」的網絡正成為標配

「原以為搬家之後,會有幾天的‘網絡空白期’,沒想到入住第一天,網絡就開通了,像使用水電煤一樣方便。」今年夏天,剛畢業的小薑在上海找到了工作,從學校宿舍搬到單位在浦東的員工公寓。在公寓大廳,小薑掃了上海電信「魔都在線」的二維碼,很快就開通了網絡,「電腦和手機都可以上網,開通時間、速率等都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顛覆了我的認知」。

在上海不少公租房、保障房、人才公寓里,入住時掃碼即可得到網絡服務,已經成為魔都新的上網方式,沒有了從「想用」到「用上」的「時間差」。這就是上海電信基於「智雲上海」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新底座而推出的數字化便民服務「魔都在線」。

不僅開通便捷,更吸引公寓運營方以及住客的是「魔都在線」個性十足。陳亮亮是桂客公寓徐彙田林店店長,樓內有155套公寓,配備了智能門鎖、電動窗簾等智能設備。「我們在上海有好多個點位,也用過不少運營商的通信服務,現在不少點位已趁著改造翻新,陸續用上了‘魔都在線’。」說起使用「魔都在線」的原因,陳亮亮說,公寓大多是長租性質,不少住客短則住一個月,長則半年以上,不少住客在入住時就對網絡提出了個性化需求。

處於鬧市區的桂客公寓周邊有不少「競爭者」,能提供靈活的網絡服務不失為攬客的「優選方法」。

「如果我們公寓只提供普通的寬帶,住客就沒有選擇。但是‘魔都在線’打破了這種局限,住客對網速有需求,自己就能申請升速。雖然同住一個公寓,但每間房的速率不一樣,有的住客把網速升到了500M、1000M。」對於運營方來說,住客根據需要自己申請使用相應檔次的網速,為運營方節省整體升速的成本,也避免了資源浪費。

今年5月,在嘉定區開業的魔方智聯2400多套房間都用上了「魔都在線」,「這裏不少租客都是做直播的,他們對網速要求較高,‘魔都在線’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上海電信相關人士說。

「魔都在線」還是一個優秀的數字化自服務管理平台,運營方可以通過後台對寬帶的隨開隨關,實現網絡管理;通過客房信息管理、租客信息管理、設備管理、入住情況分析等,提升運營管理效率。

「魔都在線」更是「智雲上海」提升城市普惠能級的具體服務之一。它不僅是一根「隨開隨用、速率隨選」的雲寬帶,而且是一個永遠在線的惠民門戶,圍繞市民「衣食住行」,在「大內網」集成了醫療健康、智慧助老、視聽娛樂等豐富內容。用戶通過「魔都在線」就可以高速訪問「大內網」中的應用,比如訪問「老年大學」,學習瞭解文學歷史、藝術娛樂、營養膳食等方面的知識。

穩定高速且個性化的網絡如今已成為衡量公寓品質的重要標準之一,「魔都在線」因此頗受歡迎。

企業管理者說:

沒有了「最後10米」的煩惱

從窄帶到寬帶,從銅纜到光纖,從14.4K到千兆、萬兆,這三十年,在接入技術快速升級的推動下,無數家庭的網絡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最後10米」的難題困擾著無數家庭和企業。雖然光纖已經部署到入戶信息箱,但未能再向家庭內部延伸。此前,家庭內部組網通常由第三方公司或用戶自行實施,卻因為WiFi設備安裝位置不合理、預埋網線質量不夠高等因素,導致家庭內部的網絡承載能力不足,出現「千兆入戶易,百兆入房難」的尷尬境況,使得一些用戶發出「雖然升級到千兆,為何家中WiFi網速還是和之前一樣慢」的疑問。

企業也遇到類似煩惱。上海凱建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生產、經營各類塑料製品及食品的企業,擁有廠房1.3萬平方米,包括辦公區域和倉儲區域等。「以前,這裏AP的信號覆蓋範圍比較小,距離稍微遠一點,或者中間有牆等障礙物阻隔,信號就很難穿透,上網體驗比較差。而且,網絡信號還特別容易受到其他無線電設備的干擾,導致信號時有時無,很煩惱,影響工作效率。」凱建實業行政部經理沈技對《IT時報》記者說道。

2021年,上海電信在家庭領域掀起了「第二次光改」,在國內率先推出F湯臣R(光纖到房間)服務,提升家庭「最後10米」連接質量,將光纖從入戶信息箱延伸至每個房間,並基於最新的WiFi技術提供專業組網服務,讓用戶在家中每個角落都能高速無線上網。

F湯臣R風潮隨後席捲全國。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三家運營商F湯臣R用戶規模突破了2000萬戶。而據業內人士預測,2024年我國F湯臣R用戶數年內有望達到3700萬。

與此同時,F湯臣R全光網絡正從家庭走向企業,而且在性能、安裝和維護的便捷性等方面得到進一步升級,幫助提升企業內網質量,更好賦能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2024年上半年,上海電信幫助凱建實業重新搭建企業內部網絡,基於光纖超高帶寬特性,結合全光主網關、從網關設備和WiFi無線技術,將入戶光纖進一步延伸到企業用戶所需的區域,而且實現WiFi無縫漫遊。

在凱建實業,上海電信構架了集「光纖全接入、WiFi無縫漫遊、運維智能化」於一體的智慧廠區。「最終,我們在這裏部署了‘3主32從’設備,讓這1.3萬平方米的廠區實現網絡全覆蓋」,上海電信相關人士介紹。

「現在,上網體驗大幅提升」,沈技表示,「以前,員工進入不同區域時,需要手動切換網絡才能上網。而且,聯網的設備多了,網速就會變慢,甚至有的人上不了網。現在一張網無縫覆蓋整個廠區,企業員工跨樓辦公再也不用頻繁切換,同時網絡容量更大,可以容納更多人高速、穩定上網。

從一根線到一張網,從簡單接入到定製化信息服務,對於企業而言,「最後10米」的煩惱正在消散。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IT時報  費鋒  東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