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農人隊“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新賽季折桂後分享秘籍:創新要既大膽又保守

12月27日,2024光明多多垂直農業挑戰賽暨第四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收官。經過160多天的努力,六支決賽隊伍在單產、總產、種植效率、能耗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突破。

最終,綜合各項評分,中國農業大學賽博農人隊奪得冠軍,其憑藉精準的數據分析和智能調控,將集裝箱種植生菜的栽培面積生產效率提升到了0.33千克/平方米/天,而每公斤生菜的耗電量降低至12.25千瓦時,達行業領先水平。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其信為冠軍團隊賽博農人隊頒獎。潘勇 攝▲中國農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其信為冠軍團隊賽博農人隊頒獎。潘勇 攝

上海農科院團隊在約42立方米的空間中實現了一茬生菜超300公斤的產量突破,且綜合品相、食味俱佳,最終獲得本屆大賽二等獎和“最佳風味獎”。

來自葉菜俠(山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葉菜俠隊以及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聯合組建的綠葉先鋒隊,並列第三。此外,種出單株重達460克“菜王”的葉菜俠隊獲得“最高單株重量獎”,六支隊伍中用電量最低的上海交通大學室墨司源隊摘得“最佳節能創意獎”。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至今已舉辦四屆,本屆大賽要求參賽隊伍在規定的預算範圍內,將一隻20英呎的集裝箱改造為“新農田”,並設計智慧種植方案進行生菜生產,吸引了16支隊伍的142位國內外優秀青年專家學者報名參與,最終六支隊伍成功晉級決賽。

“各參賽隊伍展現了卓越的技術實力與創新能力。”大賽評審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指出,大賽不僅體現了選手們在產學研用方面的深刻理解,更為植物工廠未來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頒獎典禮現場,中國農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其信表示,當今時代進入了又一次創新浪潮,凸顯以人工智能和生命科技為代表的交叉融合創新模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拚多多和光明花博邨聯合舉辦這樣一種以支援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為主題的大賽,對促進全社會科技進步,對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以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

產業派、學院派攜手攻堅

過去五個半月,六支決賽隊伍在各自設計、改裝的集裝箱植物工廠內展開AI種植生菜的攻堅。相比傳統種植,植物工廠具備高產高效、生態智能的優點,但也面臨建設和運營成本高的行業難題。降本增效成為擺在各團隊面前的最大挑戰。

賽博農人隊是上屆大賽“最佳節能獎”獲得者,在本屆大賽中大膽採用冷源接入、冷凝水回收等多源節能調控技術,但在種植架的設計上選擇了傳統的層架式。

▲ 12月6日,15位大眾評審對6支團隊種植的生菜進行食味品鑒。倪永孝 攝▲ 12月6日,15位大眾評審對6支團隊種植的生菜進行食味品鑒。倪永孝 攝

該團隊將集裝箱和自然環境設計為一體,在生菜生長明期,當箱外溫度比箱內低10攝氏度以上,或在生菜生長暗期,箱外比箱內低7攝氏度以上,系統就會自動引入外界冷源進行降溫。決賽階段,賽博農人隊抓住一波侵襲上海的寒潮,開啟了冷源接入系統,空調日能耗環比前日降低了56%。

對比上屆賽事,賽博農人隊在栽培面積提升2倍多、產量增加近6倍的情況下,空調能耗佔比反而下降了近70個百分點,成效顯著。

賽事組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賽博農人隊的最終栽培面積生產效率為0.33千克/平方米/天,目前日本植物工廠領軍企業未來公司的該項數值為0.3-0.45千克/平方米/天。

“如果將這套方案應用到大型植物工廠,每公斤生菜的用電成本可以降到行業領先的10度電以內。”隊長楊浩表示,這次既“大膽”又“保守”的方案不僅獲得了很好的種植效果,也讓他們看到了其他團隊的創新與優勢。

例如,上海農科院團隊從規模化生產攤薄邊際成本視角出發,設計了一套高產、低耗的植物工廠方案。其核心是一方面通過創新設計吊掛式可移動栽培架,讓栽培架根據作物生長需要收縮或拓展,將集裝箱的空間利用率提升到了2.34;另一方面則通過大量前期和試種階段的光試驗,找到了適合生菜生長的低能耗光配方。

經過50天的線上悉心“照顧”,上海農科院團隊最終實現1680株、總重299.55千克的“大豐收”,其中A級商品達標率超90%,加上采樣及大眾評審環節採收的生菜,其一茬生菜的總產量達到302千克,排名第一。而折算栽培面積生產效率,該團隊取得了0.28千克/平方米/天的優異成績。

▲上海農科院團隊決賽期間給集裝箱植物工廠內種植的“優雅”生菜補光。倪永孝 攝▲上海農科院團隊決賽期間給集裝箱植物工廠內種植的“優雅”生菜補光。倪永孝 攝

冠軍爭奪僅在毫釐之間,在這場科技與農業融合的比賽中,青年科學家各顯神通,充分調動創新智慧,將比賽推向新高度。

來自山東的“產業派”代表葉菜俠隊也不甘示弱,其採用植物生長環境線性控制系統搭配“豪華”的通風設計,讓作物即便在人造環境下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日出日落與清風拂面,在足夠“鬆弛”的環境中收穫了單株均重超300克的好成績以及一株460克的“菜王”。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植物工廠把‘優雅’生菜種這麼大,究其原因,我們無外乎將作物當作人來照顧,想方設法讓它更舒適,但最終長這麼大還是出乎意料。”賽後接受採訪時,葉菜俠隊隊長解曉巍尋求與“學院派”團隊合作,從學術角度對“浩克生菜”展開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六支隊伍中唯一省去“操作艙”的綠葉先鋒隊則打造了本屆大賽空間利用率的“天花板”——2.8。這意味著他們設計的立體式“新農田”與相同占地面積的傳統田間種植方式相比,栽培面積是後者的2.8倍。這也為他們最終以近290千克的成績奪得產量第二名奠定了基礎。“賽後,我們將在結構設計、環境控制、品質營養、栽培工藝等方面繼續發力,爭取將中國的植物工廠做成世界領先的水平。”綠葉先鋒隊隊員孫維拓表示。

讓更多人吃上這“一箱子”成果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頒獎典禮上,拚多多高級副總裁、首席發展官朱政指出,拚多多攜手各方力量,搭建起一個開放、包容、合作的平台,旨在激發社會各界對農業科技創新的熱情,共同探索智慧農業的新路徑。

▲ 12月27日,拚多多高級副總裁、首席發展官朱政出席頒獎典禮併發言。潘勇 攝▲ 12月27日,拚多多高級副總裁、首席發展官朱政出席頒獎典禮併發言。潘勇 攝

“垂直農業進入中國20來年,技術不斷髮展、效率越來越高,產業化應用依然面臨不少挑戰,但大家仍一致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前景且正確的方向。”優勝獎獲得者、墨泉隊隊長秦楚漢表示,通過比賽交流獲取更多機會,“大家一起合力推高行業天花板,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在決賽的試種階段,六支隊伍都在主辦方提供的場地調試設備、生活吃住。最初大家有些拘謹,相互只是點頭之交,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產業派和學院派、南方與北方的藩籬逐漸被打破。

葉菜俠隊的集裝箱緊挨著上海農科院團隊,隊員毛欣忙起來便經常讓“鄰居”幫忙打飯,今年9月的崇明島很熱,“大家不熟時,都只能含蓄地拿東西搧風,後來熟絡了也就不再拘泥,乾脆脫了上衣幹活”。

團隊成員生活上相互幫助,技術上也相互學習。上海農科院團隊作為上屆比賽冠軍,本次與成功衛冕失之交臂,隊長苗辰以跳高來形容自己的心情,“最能體現體育精神的就是跳高比賽,即使是冠軍選手也會選擇自己達不到的高度去挑戰,最後一跳註定失敗。求其上而得其中,這不能算是失敗,只能說有些小遺憾”。

他坦言,隊伍最初設定了每公斤生菜耗電量10度的目標,“我們現在已經做到了12.2度電的水平,而賽博農人隊在比賽中嚐試的冷源接入模式給我們很大的啟發,未來可以嚐試這樣的方法繼續降低空調能耗,攻關技術難點”。

室墨司源隊隊長熊元科也認同合作的力量。“比賽中,我們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節能上,相應的策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積累的成果與創意,可以與其他團隊或企業強強聯手,共同進步。”

以賽為媒、研以致用,賽事主辦方拚多多和光明花博邨一直致力於鼓勵和推動獲獎團隊進一步完善創新成果,將技術方案應用到廣袤的田間地頭,用新技術煥活傳統農業,形成品質更穩定、產品更標準、生產更可控的發展方式,進而有效提升農業新質供給的核心競爭力。

“通過比賽中創新技術的應用為新質供給提供技術支撐,有助於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同時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產業的升級和轉型。”朱政表示。

以葉菜俠隊為例,近年來,圍繞垂直農場等新型栽培技術、依託山東製造的優勢,形成了多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葉菜生產裝備體系,並在日本、韓國、阿魯巴、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落地了植物工廠模式。決賽期間,還有其合作方到現場觀賽,欲尋求集裝箱植物工廠合作方案。

墨泉隊的參賽方案也獲得了不少經營主體的青睞,目前正與上海餐飲企業合作,試種健康綠色的韭菜。該公司還與中東企業合作嚐試種植羅勒、芝麻菜等沙拉菜品種,在泰國嚐試種植草莓等非熱帶水果,希望將植物工廠技術推廣至更多地區。

“借助光明多多垂直農業挑戰賽搭建的合作平台和交流通道,我們希望邀請更多心繫農業、情牽農村的優秀團隊,共同推動鄉村振興。”光明食品集團工會主席劉婧表示。

上海花卉園藝(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佟德川則表示:“上花集團也將繼續與各方攜手共進,發揮產業和市場對接的優勢,以賽為媒,加大在農業科技研發與應用上的投入,將這些優秀的成果在崇明、在上海乃至更廣闊的土地上推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