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2024|胡麒牧: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開啟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

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2024年,中國經濟過險灘、闖難關,在戰勝困難挑戰中不斷髮展壯大。

站在歲末年尾,如何複盤2024逐夢2025?12月30日,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談了他對2024年的感悟和對未來的展望。

封面新聞:回顧2024年,這一年的感悟是什麼?

胡麒牧:在內外部宏觀經濟環境、地緣政治環境和技術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應該靜心反思時代之變。首先,從內部產業結構來看,要求我們培育競爭新優勢,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外部環境的變化意味著我們的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制度型開放更加重要。我認為貿易戰是表象,究其根源,我們面臨的卡脖子問題、貿易保護問題,背後是傳統競爭優勢存在被替代風險。所以要開啟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以新供給滿足新需求,找到高水平動態均衡點。

所以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相互作用的辯證關係不但在我們的內循環起作用,這個辯證關係從跨國經貿投資合作的角度更是存在。這個挑戰未必是壞事,國際標準的對接、制度的優化,也會通過市場機制倒逼我們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封面新聞:您覺得在2024年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

胡麒牧:我通過新的調研、實踐完善了“技能樹”,所以對技術驅動產業變革的理解更深刻了。

如果說失去了什麼,我認為最主要是時間。時間過得太快,一天24小時根本不夠用。

而且產業形態迭代得越高級,我們時間的機會成本就越來越高,容錯率越來越低。沒有用好時間,讓時間創造足夠價值,就是失去時間。

封面新聞:對於您來說,2024年的關鍵詞是什麼?

胡麒牧:尊重規律。對個人來說,“變化”是不變的,要主動走出舒適區,主動去變化。要順應規律,主動去變化,有戰略定力和戰術靈活性。

封面新聞:展望未來,您有什麼樣的想法和期望?

胡麒牧:要持續學習,尤其是在科技革命+信息供給大爆炸的時代,經驗是雙刃劍,有可能幫你規避風險提升效率, 也有可能讓你錯過機遇,機會成本很高。所以要善於自我否定,才能更好掙脫束縛去面對挑戰。

封面新聞:“請回答”從2020年啟動至今已五年了。對於過去這五年,您有什麼想說的?

胡麒牧:封面出題我做答,其實也是借此機會讓我每年去做一個複盤和展望。既有我個人的人生複盤,也有對經濟形勢的複盤和展望,很有意義。

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人都有需要自己複盤的內容,每個人都應該有個年底的問答。這不是寫工作總結,重點強調工作成績,一片祥和,而是要與自己內心對話,客觀總結得失,找到真實的答案。如此才能整裝出發,再啟征程。既不錯過機遇,也能遠離潛在風險。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