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金融滲透率增長6.2倍 金融科技成新助推器

文/王丹妮

中國汽車業在過去的20年里能一路高速增長,汽車金融服務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相應的金融滲透率也不斷增長,20年來增長了6.2倍。市場參與主體也從最初的銀行加保險模式及其失敗退出,到後來汽車金融公司的出現和興起,再到後來銀行重新加入,與汽車金融公司共同掌控市場話語權。

汽車消費金融最初是金融機構通過各品牌經銷商渠道以直營方式展開,隨後開始出現集中及專業化的SP助貸模式,並大行其道發展至今。其中也出現過互聯網汽車金融服務平台的興起與殞落。展望未來,科技的賦能將進一步提高汽車金融服務的效率和水平。

金融滲透率增長6.2倍

自1998年保險公司推出“車貸險”以後,銀行開始通過“車貸險”的保險保障開展汽車消費信貸業務。

伴隨著天津一汽夏利2000和上海通用別克賽歐的閃亮登場,10萬元經濟型轎車一時風頭無二,不僅顛覆了以往汽車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這種傳統觀念,更是打開了普通老百姓擁有私家車的新時代大門,大大激發了國人的汽車消費需求。在銀行與廠商的合力推動下,2001年至2003年,個人汽車貸款業務迅猛增長。

1999年,中國的汽車信貸消費滲透率只有3%左右,到2003年,中國汽車信貸消費滲透率達到18%左右。

然而,由於缺乏管理經驗和風控技術,2004年,因快速擴大的汽車信貸出現了高壞賬率,車貸險因賠付率高居不下、涉嫌詐騙案件和法律糾紛較多而被中國保監會全面叫停。失去了保險公司的擔保,2004年,銀行也集體叫停汽車信貸消費業務,滲透率進入快速下滑階段。2006年上半年,滲透率跌至4%左右,與1999年相差無幾。

2004年,在銀行全面退出汽車信貸消費市場之時,中國第一家汽車金融公司——上汽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自此,中國開啟了汽車金融行業快速發展曆程。

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國內汽車金融業務又開始回暖,滲透率也開始逐漸上升,這主要得力於專業汽車金融公司數量增加及業務範圍的不斷擴大和政策扶持;到2008年,滲透率達到8%左右;2009年《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要扶持汽車消費信貸及汽車金融,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滲透率達到10%;從2010年開始,滲透率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2011年,滲透率達到14%左右;2013年,全國平均金融滲透率接近20%,其中高檔豪華品牌已經超過30%。

此後的近10年時間,伴隨著各類促進汽車消費政策的不斷出台,以及越來越多金融服務主體的加入,再加上由於車價不穩,市場競爭激烈,眾多廠家頻繁通過0利率貼息金融方案吸引客戶,汽車金融滲透率以年均增長幾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至2016年,全國金融滲透率達到30%;2018年達到43%;2021年汽車金融滲透率達到53%。此期間,也是汽車金融公司的黃金期。

隨著2022年房地產進入冰河期,銀行強勢猛攻汽車金融市場,廠家與金融機構聯合推出的金融方案也開始脫虛向實,0利率貼息金融方案明顯減少,汽車金融滲透率開始擠掉水分。根據21世紀新汽車研究院的監測,2022年和2023年,中國汽車金融滲透率分別約為51.5%和50.5%,出現略微下降。而汽車金融公司的市場佔比也在逐年下降,汽車金融服務市場由10年前的汽車金融公司占絕對主導演變為汽車金融公司與銀行雙寡頭局面。

SP助貸模式興起

汽車金融公司原本主要開展本集團旗下品牌的金融業務,渠道上基本依賴本品牌的4S店開展。隨著上汽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GMAC)發展外品牌業務,SP模式(即服務提供商模式)應運而生。

2008年11月18日,GMAC所屬的SP——雲南彙通行產出第一單,標誌著國內SP模式的雛形出現。最初GMAC還是依賴4S店的按揭部門來處理外品牌的貸款業務。2011年左右,GMAC把此業務從4S店剝離出來,授權給專門成立的汽車貸款服務公司來操作,於是誕生了第一批為金融機構與車商服務的SP。

而2010年8月註冊成立的上海燦穀投資管理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穀)始創團隊便來自於GMAC。憑藉著專業的團隊和服務,燦穀一度成為全國最大的SP,並讓合作夥伴晉城銀行在2016年下半年聲名鵲起。2018年7月26日燦穀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2019年財報顯示,當年燦穀促成的新增汽車貸款總額達到人民幣280.54億元。燦穀還先後與微眾銀行、工商銀行、網商銀行、郵儲銀行、中國銀行、上海銀行、華瑞銀行等多家銀行合作。

隨著2015年汽車融資租賃公司的快速興起,以及銀行的捲土重來,SP的作用越來越大,隊伍也在迅速擴大。2017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SP大概達到3000家。除了上面談到的雲南彙通行,還有廣西蜂鳥、山東品信等中大型SP。

另一家以助貸業務起家的超大型SP——易鑫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鑫)成立於2014年8月 ,並於2017年11月16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2017年易鑫集團財報顯示,全年共促成逾49萬筆汽車零售及汽車相關交易,同比增長約88%;融資汽車交易量40萬筆;超過1萬7千家合作經銷商,超過228家的體驗店遍佈全國340多座城市。至此,易鑫與燦穀成為SP中的雙寡頭。

近年來隨著市場的演變,監管的推進,再加上三年疫情的影響,SP的總體數量在減少,而一些頭部企業也在轉型。

燦穀從2018年開始發力汽車後市場服務業務,當年後市場服務收入達到1.01億元。2021年開始,燦穀從汽車金融平台向汽車交易服務平台轉型。助貸業務收入佔比從2016年的99.4%下滑至2022年的7.4%。汽車交易服務收入佔比從2018年的0.6%增長至2023年的77.0%。其曆年公佈的財報顯示,2021年全年公司營業虧損為人民幣2,325萬元(365萬美元),2022年全年營業虧損為人民幣9.47億元(1.37億美元),2023年全年公司營業虧損為人民幣7,375萬元(1,039萬美元)。

在燦穀收縮助貸業務的這幾年,易鑫集團的助貸業務發展迅猛:2021年3月,易鑫集團累計汽車金融交易量突破200萬台;2022年8月,累計汽車金融交易量突破突破300萬台;2024年5月,累計汽車金融交易量突破突破400萬台。截至目前,易鑫集團和超過100家以上的汽車廠商,100家以上的金融機構,36000家以上的經銷商締結了合作夥伴關係。

服務規範強化

2019年4月,西安奔馳女車主維權一事引發出當時的汽車銷售市場普遍存在的經銷商誘導車主使用貸款並違規收取金融服務費的問題。事後,涉事經銷商西安利之星汽車有限公司被依法處以合計100萬元罰款;而奔馳汽車金融公司因外包管理違規,被罰80萬元。至此,汽車金融業務的規範管理備受關注。

2022年12月27日,銀保監會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汽車金融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金融機構要依法合規開展汽車消費金融業務:開展與購車相關的貸款業務應嚴格執行《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合規發放個人汽車貸款,禁止向非購車人發放個人汽車貸款。加強貸款合法性、合理性、真實性審查,不得發放無真實交易背景的附加品融資貸款。禁止對提車加價、擔保費等費用提供貸款。金融機構在與經銷商開展汽車金融業務合作時,應當將委託經銷商、擔保公司等第三方機構辦理的業務事項納入外包管理,禁止將授信審查、合同簽訂等風險管理核心職能外包。

《通知》還指出,金融機構應當建立明確的經銷商準入標準,強化經銷商資質審查,實行名單製管理,加強經銷商行為管理,包括明確要求經銷商不得以金融機構名義,或以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為由收取費用;不得提供或與其他機構合作提供首付貸等違法違規金融產品和服務;不得使用與實際不符的“免收貸款違約金”“車輛免抵押”等話術誘導消費者購買金融產品與服務;不得違背消費者意願搭售產品和服務,不得附加其他不合理條件,或向消費者指定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等。

互聯網金融起落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在SP模式興起的同時,互聯網金融也湧入汽車領域。

2013-2015年的這段時間內,由於大部分銀行尚在房地產領域大展拳腳無暇顧及汽車市場,汽車金融公司尚未覆蓋低線城市,融資租賃公司尚未瘋狂入場,汽車市場仍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互聯網金融有著低於傳統金融機構的門檻,一時間紛紛湧入汽車金融領域。

2013年11月成立的第1車貸(上海鋒之行汽車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是中國最早專注汽車後市場的汽車科技金融服務平台,並瞄準了當時各大銀行、非銀金融機構都不大敢涉足的二手車金融業務,可以說是中國二手車供應鏈金融互聯網平台的創立者。

第1車貸在成立半年後,2014年6月,業務規模便破億,躋身汽車金融億元企業 ;2015年6月完成A輪融資,業務規模突破10億元,當年12月完成A+輪融資;2016年8月,已完成了26個省83個城市的網絡佈局,9月,該平台業務規模突破100億元。至2017年,第1車貸已建立了覆蓋新車、二手車領域的B2B交易服務、B2C以租代售(汽車融資租賃業務)等多元服務。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拿到多輪融資的企業,在2018年P2P行業迎來暴雷潮、中國汽車產銷28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的年份,也因資金鏈斷裂,大批裁員,最終倒閉。

第1車貸的失敗,除了汽車市場進入負增長,資本市場對汽車新金融的前景有所疑慮,銀行信貸收緊、資金端嚴重缺水等原因外,也有企業自身發展模式的原因。其中,包括其在2017年推出的“夢享車”產品,根據第1車貸的宣傳信息,“夢享車”包含多個業務板塊,以租代售、全款購車、分期購車、租車業務等,幾乎涵蓋所有用車消費方式。此商業模式屬於重資產運作,在汽車產銷量下滑、車價下跌的形勢下,對公司運營影響嚴重。

此外,還有上汽財務推出的好車e貸、神州優車推出的神州閃貸,以及優品車、元寶365、理財範、利往行、車果網、惠人貸、錢內助、惠金所、車e融、上海惠保、微積金、點車成金、眾貸彙等數十家互聯網金融平台也介入汽車金融服務。以上眾多平台中,或謝幕,或轉型,能夠堅持到現在的不到1/3。

金融科技助力

自2019年至今的5年時間,中國汽車行業進入發展調整期,汽車金融行業也持續進行數字化改造和科技化平台打造,提高人均產值和工作效率,拓寬公司業務渠道和業務範圍,特別在獲客、審批和風控上或多或少實現了部分科技化。

其中,多數汽車金融公司數字化轉型已逐步落地實施,數字化在賦能業務開展、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及提高公司運營效率等方面得到了更廣泛地應用,包括協同主機廠商推進金融數字化建設,完成與主機廠零售及庫存融資業務全方位的系統直連,將金融和車輛銷售業務場景通過數字化技術打通,持續優化自動審批模型,提高自動放款客戶比例,提升客戶貸款購車業務辦理便捷度;基於經銷商實際進銷存數據的動態監控,為其提供更為便捷的庫存融資支援等等。

隨著車市環境變化和金融渠道下沉帶來的潛在信貸風險,各家汽車金融機構通過探索應用新技術優化風險模型、建立數字化風控和反欺詐平台等手段提高風險防控能力,並重點針對新能源汽車和二手車風險防控強化科技應用實踐。

比如,上汽通用汽車金融的“北鬥星”、“智多星”等系統讓零售信貸審批更高效更安全;“鯤鵬”、“閃電”等系統為批發業務插上效率騰飛的翅膀。通過大數據、智能決策引擎等技術加持,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實現新能源金融產品自動審批率接近80%,免抵押比例大幅提升至60%。

上汽財務在自主智能風控道路上,業內首創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動態調整模型,結合“多維模型集群”創建立體式汽車金融風險評估體系,多路徑覆蓋不同資質水平客戶,在保證貸後質量穩定的前提下,達到行業領先的貸款通過率水平,全方位助力整車銷售。

長安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結合新能源車型直營模式線上消費場景變革,共同推動線上化賦能方案2.0、3.0版本落地,與整車廠有效實現了產融互聯互通,實現全流程線上化、秒批秒貸。

廣汽彙理汽車金融2024年2月7日成功上線的“鯤騰”新核心繫統,可以疏通零售、機構貸、庫存三大關鍵業務脈絡,實現零售、庫存客戶、機構客戶信息統一管理;優化整體業務流程,提升自動化水平;通過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有效提升風險控制能力。

平安銀行汽車消費金融中心融合機器人控制、機械精準定位、數字孿生等相關技術,結合中國郵政EMS數智化倉儲物流配送綜合服務能力,創新推出“智能檔案服務中心”。該中心全面實現了汽車金融檔案“集中倉儲、自動入庫、自動出庫、一鍵盤庫、智能分揀、自動封裝、統一郵寄”的全線上數智化閉環管理。而“平安警E通”智慧車管服務則在全國多個地區將抵押和解除抵押服務遷移至線上,實現抵押、解抵押手續線上辦理。

中信銀行汽車金融則具有覆蓋審批、簽約、放款、贖貨、移庫等環節全流程線上化的業務能力。

易鑫打造的SaaS平台可服務整個汽車金融產業鏈。易鑫發佈的2024年中期財報顯示,2024上半年,金融科技業務實現收入人民幣8.35億元,同比增長867.3%。金融科技模式促成的融資交易額達到人民幣97億元,同比增長264.1%。

返回21經濟網首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