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Ray-Ban 智能眼鏡新功能初體驗:AI 功能很實用,但只是「預覽版」

Meta 的 Ray-Ban(雷朋)智能眼鏡近日大有向 AR 硬件發展的趨勢。

Ray-Ban 智能眼鏡在發佈之初強調「科技」與「時尚」的結合,它的早期功能也比較簡單,主要以拍照攝像、聽音樂和接打電話,以及與 Meta AI 助手的簡單互動為核心,主打一個「智能」。

除了 Meta 賦予這款眼鏡的科技元素,「雷朋」所象徵的文化潮流也是它的主要賣點之一。2023 年 9 月推出新版本之後,Ray-Ban 智能眼鏡受到消費者的強烈青睞,市場反饋相當良好。

圖源:PetaPixel圖源:PetaPixel

前不久,Ray-Ban 智能眼鏡推出的兩項新功能「Live AI」和「實時翻譯」似乎體現出一些向 AR 硬件靠攏的意思;最近又有傳聞稱這款眼鏡要加裝顯示屏,這無疑是其邁向 AR 領域的一個大跨步。

可以說,經過更新之後的 Ray-Ban 智能眼鏡主打「真實世界與虛擬空間的疊加」,實際上這就是增強現實(AR)技術的定義。那麼這些最新功能究竟是「利器」還是「雞肋」呢?

CNET 的編輯史葛·史丹(Scott Stein)在對這些功能進行了初步體驗後,給出了一份「主觀」評價:它們更像是伴侶而非助手,給人的感覺像是一種「始終在線且更具侵入性」的 AI 的「未來預覽版」

Scott Stein.圖源:CNETScott Stein.圖源:CNET

Live AI:持續觀察世界的眼睛

顧名思義,用戶可以通過「Live AI」功能與 Meta AI實時地進行互動。Meta 官方表示,該功能開啟後,Meta AI 可以持續看到用戶所看到的內容,並且可以「更自然地」與用戶交談。

實際上,這種「持續」的觀察是通過「實時影片錄製」來實現的。影片不會保存供用戶觀看,但它們會被發送到與眼鏡藍牙配對的手機上,由手機上的 Meta AI 處理完成後,再實時發送回眼鏡。

Live AI 功能開啟時,眼鏡上的 LED 燈會亮起,表示它正在「觀察」和「傾聽」。從正面看,LED 指示燈位於眼鏡的左側,右側則是一顆 12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

圖源:LensCrafters圖源:LensCrafters

根據史葛對這個功能的體驗,他認為人們很難注意到,或者「並不關心」LED 燈的存在。史葛還表示,戴上這款眼鏡,人們同樣難以察覺你正在使用「智能科技」,並且還在與 AI 對話。

聽起來,Live AI 功能似乎相當「無感」,但同時史葛又提出了一番自相矛盾的言論:使用這個功能與 AI 對話看起來就像在「自言自語」,而大喊提示詞「Stop Live AI」才能關閉功能的設置更是讓他看起來像一個「奇怪的傢伙」。

然而,這並不足以成為一種「偏見」。畢竟,Live AI 功能已經不需要用戶說出「Hey Meta」才能啟動了,想要關閉它也只需輕按右側鏡腿上的按鈕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 Meta AI 功能並不支持連續對話,一問一答之後就會自動結束。如果想要繼續提問,需要用戶通過提示詞「Hey Meta」重新喚醒 AI。

圖源:Mashable圖源:Mashable

史葛在辦公室戶外兩個場景下對「Live AI」功能進行了實際測試,發現它有時確實能提供比較有用的反饋,但大多數情況下給出的都是「泛泛而談」的回答。

但是當史葛問及對辦公室傢俱擺放的意見時,AI 的回答是「房間看起來設計良好且功能齊全,似乎不需要明顯的改動」;當問及「我在哪?」時,AI 表示「你正身處一個公園或者廣場,周圍有樹木和建築物」。

對此,史葛表示他一直在嘗試獲得建設性的反饋,但很難得到任何「非通用」的答案。不過,這似乎是目前大多數人工智能助手的通病。

史葛在進一步測試中還發現,這個功能無法給出任何關於「人」的描述,理由是,AI 認為描述人的外表或者性格是不禮貌也是不正確的。

圖源:CNET圖源:CNET

總而言之,史葛認為 Live AI 功能早期測試版的感覺不明確的用途結合起來顯得有些「荒謬」。他表示,由於眼鏡沒有配備顯示器,這讓他在使用 Live AI 功能時像是在「猜測」眼鏡究竟在看什麼。

史葛將目前 Live AI 功能的表現總結為「beta 版」。此外,在 Live AI 功能開啟時,Ray-Ban 智能眼鏡的續航時間只有 30 分鐘,似乎更加佐證了「beta 版」的判斷。

實時翻譯:很實用,但不完美

使用之初,史葛就直接指出了對「實時翻譯」功能的失望,因為它支持的語言太少了:目前,這項功能僅支持將英語翻譯成法語、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

不過這項功能仍然獲得了史葛「比 Live AI 更有幫助」的評價。他認為,相比 Live AI 不算太明確的使用場景,這個功能起碼讓人知道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圖源:CNET圖源:CNET

目前,實時翻譯功能需要下載特定語言包才能使用。用戶可以通過這一功能直接與講以上三種語言的人實時交流,翻譯內容會由眼鏡的開放式揚聲器播放;或者,也可以通過「Meta View」app 查看翻譯內容,作為參考。

史葛與講多米尼加西班牙語的同事對實時翻譯功能進行了測試。在對話過程中,史葛表示他「似乎能夠理解大部分內容」,但並不完美:對於某些短語或者習語,它翻譯得還不是很準確

另外,實時翻譯功能並不能做到「同聲傳譯」的程度,它的時間延遲非常要命。史葛表示他很難判斷翻譯是否已經結束,導致他在與同事交談時難以把握節奏。

與市面上的大部分耳機一樣,Ray-Ban 智能眼鏡也可以連接手機的翻譯軟件進行翻譯;或者,它也可以直接對書面內容進行翻譯,不過這都與「實時翻譯」功能無關。

AR 眼鏡的「原型機」?

在 Ray-Ban 智能眼鏡推出以上更新的當天,Meta 的首席技術官兼增強現實硬件部門 Reality Labs 負責人安德魯·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在公司博客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加速未來》的文章。

博斯沃思在文中表示「2024 是 AI 眼鏡大步前進的一年」。而在 2021 年,Meta 首次開始製造智能眼鏡,從那時起公司就認為智能眼鏡是邁向「最終想要構建的 AR 眼鏡」的良好第一步。

Andrew Bosworth.圖源:WIREDAndrew Bosworth.圖源:WIRED

經過多年的技術探索和「從現實世界中的學習」,Meta 認為「眼鏡」這個載體是當今移動計算平台的自然演變,有望成為真正理解周圍環境的多模態系統。此外,它還是迄今為止 AI 原生設備的「最佳外形尺寸」。

這樣一來,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 Ray-Ban 智能眼鏡時至今日仍在推出「重磅更新」,甚至還要添加顯示屏了:它在為被寄予了「下一代計算平台」厚望的 AR 眼鏡探路。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愛範兒」(ID:ifanr),作者:範津瑞,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