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累虧超5億,“漸進式”玩家佑駕創新押注L2敲鍾

21世紀經濟報導見習記者 焦文娟 廣州報導

佑駕創新完成了2024智能駕駛IPO的收官之戰。

12月27日,佑駕創新(2431.HK)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近兩個月以來繼地平線、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上市後,第四家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智能駕駛企業。

佑價創新上市首日高開高走。截至27日收股,首日高開報19.4港元,較上市發行價17港元漲14.1%,總市值77.44億港元。上市當日募資總為6.66億港元。其中,基石投資人康成亨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Horizon Together Holding(地平線)合力認購5.4億港元,其中康成亨認購5.29億港元。

招股書顯示,IPO募集所得資金將主要用於提升研發能力、招聘與留任相關研發人才、提高生產效率和解決方案競爭力、加強銷售和營銷能力以及用於營運資金和一般企業用途。

佑價創新是智駕賽道的明星企業。在上市之前,佑價創新已經完成17輪融資,總融資金14.48億元,受到了阿里巴巴CEO吳泳銘、四維圖新、嘉實投資等投資人的青睞。

佑駕創新很早就開始謀求上市。2023年6月,佑駕創新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為謀定二級市場做準備。但一開始,佑駕創新的目標是衝刺A股。改製兩個月後,佑駕創新馬不停蹄啟動A股上市輔導,但籌備工作卻在2024年5月終止,佑駕創新轉戰港股。

選擇赴港上市後,從今年5月27日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開始,佑駕創新的iPO進程按下加速鍵,從首次遞交招股書到敲鍾僅用了七個月。據LiveReport大數據統計,2024年以來上市的新股平均上市週期(首次遞交招股書至上市日)約為393天。

目前,佑駕創新的主營業務主要有三類,即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智能座艙解決方案,車路協同。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仍是其主要業務,今年上半年其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營收達1.82億元,貢獻了76.7%的總營收。具體到細分業務,佑價創新的營收目前仍主要依靠L0至L2的iSafety業務,其營收為1.53億元,占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營收的八成,毛利率仍低於同行。

不過,趕著上市熱潮敲鍾的佑價創新仍深陷虧損。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今,佑價創新經調整後累虧超6億元。對佑駕創新來說,上市才是活下去的關鍵。

“漸進式”後來居上?

與今年智能駕駛上市潮中L4企業不同的是,佑駕創新發家於L0業務從而逐漸進入L2賽道,是“漸進式”道路的擁簇者。

“基於漸進式的路線,MINIEYE(佑駕創新)在汽車產業鏈中既可以是Tier 1也可以是Tier 2,能夠根據不同的客戶,在兩種角色中靈活轉換,更快實現商業化。”佑駕創新董事長劉國清表示。這也意味著佑駕創新既可以向主機廠提供定製化的智駕解決方案,也可以給Tier 1提供方案。

佑駕創新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業務已經佈局了十餘年。早在2015年,佑駕創新已經發佈了其第一代智能駕駛方案——iSafety,擁有車距監測、碰撞及偏離預警等功能,提供L0、L1低階自動駕駛輔助功能。2017年,iSafety開始批量化交付,目前已經開發到第三代,具備AEB、ACC、TJA等L0至L2級別的ADAS功能。

據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披露的數據,2020年L1和L2級智能駕駛合計佔比32%,當時各主要車企均進行了智能駕駛的前瞻性佈局。佑駕創新也在2021年開始開發L2+級/L2++級的智能駕駛iPilot解決方案,目前已經量產落地,具有高速領航輔助、城市領航輔助和記憶泊車等高階智駕能力。

L4則是佑駕創新近來的新業務。承接這一技術落地的iRobo,主要的應用場景包括工業園區、港口和機場等,目前已經進入測試階段,預計將在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交付。

招股書顯示,2024年上半年,佑駕創新智駕解決方案的收入為1.82億元,其中已經量產的iSafety和iPilot解決方案的營收佔比分別為64.6%和12.4%,已與包括哪吒、蔚來、奇瑞、長安、吉利等在內的主機廠達成合作。 

除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外,佑駕創新的主營業務還包括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和車路協同。

2021年,佑駕創新主要依賴智能駕駛解決方案iSafety創收,其營收為1.73億元,占總收入的98.8%;到今年上半年,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和車路協同業務的營收分別為0.31億元和0.23億元,佔比增至12.9%和10%。

得益於佈局較早的智能座艙業務,佑駕創新在艙駕一體化業務也有所進展。據招股書,2023年,佑駕創新已經為7家整車廠10款車型進行了量產。在艙駕一體化的趨勢下,佑駕創新曾明確為進一步推動智能駕駛與座艙技術的融合,預計在2025年推出iPilot 4,其配備iPilot系列中的硬件以提供駕駛及艙內功能。

近兩年的多業務佈局回暖讓佑駕創新的營收規模高於同行。招股書信息顯示,2021年-2023年,佑駕創新營收分別為1.75億元、2.79億元和4.76億元,今年上半年,其營收為2.37億元。作為對比的是,文遠知行同期營收分別為1.38億元、5.28億元和4.02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為1.5億元。

市場需要新故事

虧損是智駕行業目前普遍面臨的困境。儘管營收呈攀升趨勢,但佑駕創新仍在虧損泥潭里掙紮。2021年-2023年,佑駕創新經調整後的淨虧損分別為1.31億元、2.06億元和1.85億元,累計虧損5.22億元,今年上半年淨虧損同比縮窄32%至8244萬元。“根據目前的發展計劃和管理層估計,佑駕創新預計於2026年之前,不會產生任何淨利潤。”佑駕創新在其招股書上表示。

虧損背後是研發的持續投入。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佑駕創新的累積研發投入達4.35億元。2021年-2023年,佑駕創新研發支出分別為8220.1萬元、1.39億元、和1.50億,分別占總收入的46.9%、49.9%、31.5%。但從目前的產品規劃來看,佑駕創新表示已於研發方面持續作出大量投資。未來發力L4則意味著更多研發投入。

銷售成本久居高位也拖累了公司業績。招股書顯示,佑駕創新長期面臨較高的成本支出,其銷售成本主要用來採用原材料和耗材,2021年至2023年銷售成本占總營收的比例持續超過70%。而降低這一成本,則需要受向上遊供應商的的影響。

這也導致了佑駕創新的毛利率水平低於同行。2021年-2023年及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分別是9.7%、12%、14.3%以及14.1%。黑芝麻智能的同期毛利率分別為36.1%、29.4%、24.7%和50.0%;文遠知行同期的毛利率為分別為37.4%、44.1%、45.7%和36.5%。

不過,看好佑駕創新的風投機構不在少數。在一級市場,佑駕創新是少有的能拿到17輪融資的智駕公司,其背後投資者不乏四維圖新、中金資本、元璟資本、嘉實投資、普華資本等機構。2015年,佑駕創新已經獲得阿里巴巴現任CEO吳泳銘的天使輪融資,到2023年11月,在智駕企業經曆一級市場寒冬時,佑駕創新仍能收穫來自博原資本等機構的數億元E輪投資。 

但從融資金額來看,佑駕創新累計融資金額14.48億元,卻在同行中不算突出。小馬智行自2016年成立以來完成了7輪累積超14億元的融資;文遠知行自2017年成立以來完成了7輪逾10.9億美元的融資;地平線則完成了11輪241億元的融資金額。

除了一級市場的融資,佑駕創新的現金流來源還包括業務營收。今年上半年其營收為2.37億元。據灼識諮詢,按2023年L0級至L2+級解決方案的收入計,佑駕創新在國內所有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中排名第七,但市場份額僅為3.2%。智能駕駛賽道技術日新月異,在同行的智能駕駛業務以及在L4上實現量產,佑駕創新的技術落地似乎也慢了一步。

目前L0-L2級的iSafety為佑駕創新貢獻大頭營收。2024年上半年,iSafety業務的營收為1.53億元,占總營收的64.6%,且毛利率僅10.3%,是佑駕創新目前除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業務外毛利率最低的業務,後者毛利率為5.3%。

實現營收的關鍵還在於定點車型的市場表現。公開信息顯示,佑駕創新的定點車型包括哪吒L,主要為其提供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但哪吒L從今年8月開始月均銷量不足2000台。

且從長遠來看,在主機廠競相佈局L2智駕技術、合力推動L2“標配”上車的背景下,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1-6月,中國乘用車L2級新車滲透率達55.7%。L0-L2級已成為存量市場,蛋糕做大的空間已經不大。

高額的研發支出預期、銷售成本和未來營收增長走勢的不明朗為佑駕創新的未來蒙上一層不確定的灰色。到今年上半年期末,佑駕創新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2億元,截至2023年末僅為1.98億元。對於佑駕創新來說,在IPO大潮里走向資本市場是活下去的關鍵一步。

麥肯錫預計,至2030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創收將超過5000億美元。在萬億市場下,有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在同行的對比下,投資者必將從多維度思考智能駕駛賽道里各玩家的投資價值。加速敲鍾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向資本市場講好接下來的新故事,對佑駕創新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