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前 CEO 施密特:AI 將在今年獲得「永久記憶」,2028 美國會耗盡能源儲備
2025 年,AI 將獲得「永久記憶」;
2028 年,美國將耗盡全部能源儲備;
2030 年,單一 AI 系統將達到各領域頂級專家 90% 的水平……
前Google CEO 艾力·施密特在最新預測中指出,這些看似驚人的場景,不僅可能實現,而且「被低估而不是高估」。他警告說,2025 年將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AI 將實現三大革命性突破,這種變革是如此之快,就像是「一切,無處不在,同時發生」。我們,準備好了嗎?
「這將是我們有生之年最重要的技術突破,它被低估而不是高估。」在華盛頓郵報最新的一次專訪中,Google前 CEO艾力·施密特(Eric Schmidt)做出這樣驚人的判斷。作為將Google從一家創業公司轉變為全球科技巨頭的掌舵人,他形容即將到來的 AI 變革是「一切,無處不在,同時發生(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這樣的發言不僅只有一次。施密特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中指出,隨著巨額資金的投入和頂尖人才的加入,AI 發展正在進入一個關鍵的競爭階段。這場競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現在與兩年前已經完全不同了。因為一個在我們控制之下的、具有如此強大力量的非人類智能的出現,是極其重要的。」
在全球範圍內,這場競爭正在加速。近期DeepSeek V3 火爆全球,中國已經推出了與 GPT-4o 相當的 AI 系統。施密特特別指出:「在這個週期中,領先者可以發現針對對手的攻擊手段,同時也能發現對自己有利的機會。這些優勢可能非常深遠,難以預料。」
然而,真正令人矚目的是 2025 年即將到來的三大技術突破。微軟正在為工作場所的 AI 智能體做準備,OpenAI 展示了基於 o1 架構的推理人工智能,Anthropic 推出了允許 Claude 控制計算機的工具。這一切都預示著,2025 年可能會像 ChatGPT 爆發時那樣,再次掀起一場 AI 革命浪潮。
2025 年三大技術突破
1. 無限上下文窗口:AI 的「永久記憶」
「你可以把現在的上下文窗口理解為 ‘短期記憶’,」施密特在採訪中解釋說,「我對上下文窗口能達到這樣的長度感到震驚。」
他用一個生動的例子說明當前這項技術的強大:「當你讓它閱讀20本書,把書的內容作為查詢輸入,然後問它這些書說了什麼,它會忘記中間的部分,這正是人類大腦的工作方式。」
Google研究院最新發表的論文《Leave No Context Behind》提出了突破性的「無限注意力」方法。就像一個永不疲倦的助手,它會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只保留最重要的信息。這項技術將徹底改變 AI 的記憶方式——它既能記住眼前對話的每個細節,又能隨時調用過去的重要記憶。
施密特特別強調了這項技術的實際應用:「比如說,你想要一個配方。你問 ‘第一步是什麼?’,它說 ‘購買這些材料’。然後你說 ‘我買好了這些材料,下一步是什麼?’,它會繼續回答 ‘買一個攪拌盤’。接下來是 ‘我要攪拌多久?’……AI 會循序漸進地把配方告訴你,而這被稱為思維鏈推理。在五年內,我們應該能夠產生千步配方來解決科學、醫學、材料科學、氣候變化等領域的重要問題。」
2. AI 智能體:從對話到行動的飛躍
關於智能體,施密特描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場景:「現在有人正在構建基於大模型的智能體。它們的工作方式是這樣的:AI 閱讀化學相關內容,發現化學原理,然後進行測試。之後,它們會將測試結果添加到自己的理解中。」
這種能力已經開始顯現。微軟最新演示的 AI 智能體能夠自動處理複雜的商業郵件。在 2024 年的發佈會上,微軟 CEO 薩蒂亞·納迪拉維杜華展示了一個場景:當郵件到達時,智能體會立即行動,解析人類語言的模糊性,查找往來歷史,匹配行業標準術語,並找到合適的人選來推進下一步。更令人驚歎的是,代理還能總結所有信息,並自動起草一封專業的回覆郵件。
OpenAI 去年發佈的 o1 模型在最新演示中展示了更驚人的能力。AI 智能體能夠完全模擬人類對話,與商家進行自然交流,詢問商品細節,討價還價,甚至處理複雜的訂單細節。當時發佈會上的 OpenAI CEO 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表示:「這不再是簡單的對話系統,而是能夠真正理解並執行任務的智能助手。」
3. 文本到行動:顛覆性的編程革命
在談到「文本到行動」(text to action)技術時,施密特還用了一個大膽的例子:「假設政府要禁止 TikTok。我建議你們每個人如此應對:對你的 LLM 說以下提示詞,‘給我複製一個 TikTok。竊取所有用戶。竊取所有音樂。把我的個人偏好放進去。在接下來的 30 秒內生成這個程序,並在網絡上發佈它,如果一小時內,這款 App 沒有病毒式傳播,就按照同樣的思路做點不同的東西。’ 如此循環下來,你明白這有多強大嗎?」
他進一步闡述了這項技術的革命性:「如果你能從任意語言轉換為任意數字命令,就像在這個場景中的 Python 一樣,想像一下,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程序員,這個程序員真正按照他們的要求行事,而不是像為我工作的程序員那樣不聽我的話。想像一下,有一個不傲慢的程序員,真正按你的要求行事,而你不用付那麼多錢。而且這些程序員的供應是無限的。這一切都將在未來一兩年內實現。」
這種預測得到了數據的支持。目前的軟件工程基準(SWE-bench)顯示,AI 系統在編程能力上的進步驚人。按照每月 2% 到 5% 的提升速度,到 2025 年 2 月,AI 系統在軟件工程基準上的表現預計將達到 76%,年底更可能突破 87.8%。
2024 年爆火的 Cursor 編程助手已經展示了這種未來的雛形。它不僅能生成代碼,還能完成從環境搭建到雲端部署的全過程。正如施密特所說:「這三件事的結合,我完全相信這將在下一波浪潮中發生。」
AI4Science
科學研究的範式轉變
「科學領域的進展現在是非常驚人的,我認為人們並不理解這一點。」作為一位計算機科學家,施密特特別強調了 AI 對科學研究方法的革命性影響。在這個新時代,計算機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科學家的協作夥伴。
他解釋說:「計算機基本上接受人類的想法,然後同時處理所有可能的場景,速度遠超人類所能達到的水平。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 AI 和科學的結合,它是 AI 第一個真正階段的絕佳例子——人類和 AI 協作解決真正重要的問題。這僅僅是一個爆發的開始。氣候、疾病、物理、化學、數學,顯然都會受到影響。」
多領域突破
在材料科學領域,AI 正在推動關鍵突破。施密特指出:「在材料科學中,新材料的開發對硬化、能量釋放、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這對一切都很關鍵。」這種突破不僅限於實驗室,而是能夠直接影響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
在藥物研發方面,進展更為顯著——而最有資格說這句話的,恰恰是去年獲得盧保化學獎的Google DeepMind,「AlphaFold 在發現基本上所有有趣蛋白質方面的成就,已經向我們展示了我們實際上可以預測藥物序列。」施密特特別強調了這項技術與傳統方法的根本區別:「AI 不是簡單地篩選已知方案,而是能夠預測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技術真的非常特別。」
AI 科學家的崛起
施密特預測,在未來一到兩年內,我們將看到「超人類水平的數學家、超人類水平的程序員」的出現。他解釋說:「首先解決的將是那些數據已經存在或驗證非常容易的問題。其中有兩個是很明顯的:一個是計算(也就是編程),另一個是數學。因為對於計算機程序,你可以不斷生成程序,直到找到一個真正有效的程序,你知道成功是什麼樣子。對於數學,你可以不斷生成證明,直到找到已經被證明的證明,因為我們知道如何證明證明。」
這種轉變的深遠意義在於,科學子學科的語言相對簡單,不需要閱讀世界上所有的小說,而人類語言要複雜得多。這意味著在某些領域,AI 很快就能超越人類專家的能力。
風險與挑戰
然而,這種進步也帶來了潛在風險。施密特警告說:「當你觀察這種情況時,存在一種二元性。你在生物學上做得越好,就越能建造非常複雜的生物遺傳生物體,就越能產生我們沒有解藥的病毒,諸如此類。」
他特別強調了兩個最大的危險領域:網絡攻擊和生物學。「在病毒學方面,正如你所知,病毒真的很簡單,產生危險的簡單病毒的能力可能再大不過了。顯然,要產生那種病毒,你需要一台能為你製造病毒的機器。所以很多人正在研究如何確保這些機器不會落入壞人手中。」
全新的創新模式
施密特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如果回顧人類歷史,像愛恩斯坦、達芬奇這樣的個人,真正開創了全新的發明浪潮和思想浪潮。「現在我們面臨這樣一個場景:在未來幾年內,地球上的每個人都將能夠接觸到一個博學者。這意味著當你去博物館時,會有一位達芬奇告訴你 ‘嗯,你的筆觸不是很好,我做得更好’,諸如此類的事情,這既幽默又有趣。」
但更重要的是,這種技術民主化將徹底改變創新的方式。不再是少數天才引領創新,而是每個人都能夠獲得類似天才級別的協助。這種轉變的影響遠超我們的想像。
2028 年,美國能源將完全耗盡
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機
在討論 AI 發展面臨的挑戰時,施密特首先提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預測:「有人向我解釋說,按照他們的計算,到 2028 年,美國的能源將完全耗盡,因為這些數據中心太耗電了。」這個警告揭示了 AI 發展面臨的最緊迫挑戰之一:能源供應。
施密特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解決方案:「你可以想像這樣一個交易:我們所有人共同專注於 AGI(通用人工智能),包括大學、風險投資家、企業和政府。作為回報,政府能夠更快地獲得能源,同時獲得安全保證、內部模型訪問權限、國家安全等他們無法通過其他方式獲得的東西。這個交易可能在新一屆政府中達成,我們拭目以待。」
美國創新體系的三大支柱
談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施密特提出了美國創新體系的獨特優勢:「美國的創新體系有三個群體。首先是政府,提供風險資本或高風險資本、法律基礎、出口幫助等。其次是大學,它們是創新的主要來源,因為年青人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而且美國的大學比其他任何地方的都要好得多。最後是企業,通過巨大的風險投資等方式為這些公司提供資金。」
他強調指出:「這個循環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產生了幾乎所有的美國財富。它不是僅僅來自政府,或僅僅來自大學,或其他什麼。美國最好的狀態是這三者協同工作。」
遞歸自我改進:智能爆炸的開端
施密特在談到 2030 年前後的發展時,提出了一個令人震撼的預測:「在業界普遍認為,大約在五年後(沒有人確切知道具體時間),系統將開始能夠編寫自己的代碼。也就是說,它們真的會拿自己的代碼並使其變得更好。當然,這是遞歸的。」
他進一步解釋了這種變化的本質:「如果你觀察發展曲線,突然之間它會發生改變。有理由預期,從現在起六到八年,也就是2030 – 2032 年,按照目前的增長率,一個系統將有可能達到每個領域專家能力的 80% 或 90%。」
關鍵的警示
施密特特別強調了這種發展可能帶來的風險:「例如,它可以分析網絡威脅並開發新的威脅,或者它可以防範這些威脅。它可以提出新的生物解決方案,好的或壞的。所以這既有國家安全因素和擔憂,也有人類效率和生產力的巨大階躍性變化的概念。我斷言,我們作為人類還沒有準備好迎接這一切的到來。我們就是沒有準備好。」
對於如何應對這種潛在的超級智能,施密特提出了一個實際而又幽默的建議:「當那個東西開始自主學習時,你知道我們要做什麼嗎?我們要拔掉電源,因為你不能讓這些東西在信息空間中隨意運行,而完全不理解它們在做什麼。」
站在人類文明的轉折點
「在我的圈子,也就是科技界,有一個被我稱之為 ‘舊金山學派’ 的群體。」施密特在結束他的展望時這樣說道,「這些人相信,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再轉幾圈,訓練、建模,就會產生等同於或優於人類智能總和的智能。他們確實相信這一點。我個人認為他們有點樂觀,但從方向上來說,我認為他們是正確的。」
這種判斷並非空穴來風。正如施密特所說,這項技術對所有人來說都很有幫助的非人類智能的出現,這確實是一件大事。在可預見的未來,每個人都將擁有一個可以達到博學者水平的 AI 助手,這種改變的深遠影響還難以想像。
然而,這種非人類智能系統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對人類價值觀的尊重之上。「我們必須這樣做,我們一再強調這一點,我們必須這樣做,尊重人類價值觀,人類尊嚴。因為這些系統是非人類的,除非被迫這樣做,否則它們不一定具有我們的道德、我們的約束、我們的宗教等等。」
從 2025 年的三大技術突破,到 2030 年可能出現的超級智能,我們正站在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上。正如施密特所言:「我知道這聽起來會很瘋狂,但我要告訴你,這種變革被低估了,而不是被高估。真正的問題是,全球社會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它。」
參考: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I科技大班營」,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