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教父稱人類滅絕風險翻倍,12 位大佬 2025 年預測全曝光

回首 2024 年,「今年晚些時候」「在未來幾週內」「加入候補名單」無疑是 AI 領域最流行的三大謊言。

OpenAI 的 AGI 炒作牽動全球目光,Anthropic、Gemini 等競爭對手的迎頭趕上攪動市場格局、開源模型的崛起讓巨頭們始料未及。

在這場生成式 AI 的狂歡中,「泡沫」之聲也此起彼伏。

而預測新一年 AI 發展走向似乎早已成為每年的保留節目,我們也特地蒐集彙總了一些 AI 圈大佬預測,一起來看看吧。

英偉達高級研究科學家 Jim Fan:我們的孩子將作為「機器人原住民」長大

知道我們是沒有到處都是先進機器人的最後一代人,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我們的孩子將作為「機器人原住民」長大。

他們將讓類人機器人烹飪米芝蓮晚餐,讓機器人泰迪熊講睡前故事,讓 FSD 自動駕駛送他們去學校。

我們是「機器人移民」的一代,正在邁向無處不在的物理人工智能新世界,就像我們的父母是「數字移民」一樣,在 6 英吋的觸摸屏上學會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這是一段既發明科幻技術又重塑自我的旅程。所有能夠移動的事物都將實現自主化。

從現在起,每一年都是屬於機器人的一年。

為即將到來的狂野 2025 舉杯 🥂

AI 教父 Geoffrey Hinton:未來人類與強大 AI 相比,就像 3 歲孩童

據 BBC 報導,「AI 教父」Geoffrey Hinton 教授日前調高了對 AI 可能導致人類滅絕的風險預測。

這位今年剛剛獲得盧保物理學獎的科學家表示,在未來三十年內,AI 導致人類滅絕的可能性已經從此前預測的 10% 上升到「10% 到 20%」之間。

Hinton 將 AI 的到來比作工業革命。

他進一步闡述道:「在工業革命中,人的力量 [變得不那麼重要],因為機器更強大——如果你想挖一條溝,就用機器挖。」

「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是一種取代人類智能的東西。普通的人類智能將不再是最前沿的技術,取而代之的將是機器。」

而當 Hinton 被問及是否改變了對潛在 AI 末日風險的分析時,Hinton 表示這一風險確實有所上升。他解釋說:「我們以前從未需要應對比我們更聰明的事物。」

他以母嬰關係為例指出,在自然界中,較不聰明的事物能夠控制更聰明事物的例子極為罕見。

在他看來,未來人類與強大的 AI 系統相比,就像 3 歲孩童一樣。

對於 AI 的發展速度,Hinton 表示遠超預期,「非常非常快」。他警告說,該領域的大多數專家認為,在未來 20 年內可能會出現比人類更聰明的人工智能,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想法」。

「我們完全沒有經驗去感受擁有比我們更聰明的東西是什麼樣的。」

Google AI Studio 負責人 Logan Kilpatrick:智能體全面爆發還要再等一年

2025 年是 AI 視覺能力普及的一年,而 2026 年將迎來智能體的全面發展。

從能力到大規模生產存在約 12 個月的過渡期。雖然大多數視覺用例目前已經具備實際應用能力,但尚未實現廣泛部署。

而智能體技術仍需進一步優化,才能支撐 10 億用戶級別的應用規模。

微軟 AI 負責人 Mustafa Suleyman:具備永久記憶的 AI 將讓你擁有一個第二大腦

我對 2025 年 AI 將具備永久記憶這一點非常有信心。

我們現在已經能夠精準地從網絡上檢索信息,並且智能助手可以在15分鐘內更新最新的新聞和網絡內容。

這種記憶能力將用於構建你的個人知識圖譜,包括文檔、郵件、日曆等。這將徹底改變你的體驗,因為你不再需要在幾次會話後重新開始。

它能夠記住你三週前提到的想法……這就像擁有了一個第二大腦,成為你思維的延伸,這也是情商(EQ)如此重要的原因。

Hugging Face CEO Clément Delangue:巨頭崩塌、中國領跑、生物突破

對 2025 年 AI 的六項預測:

將出現首次圍繞 AI 議題的大規模公眾抗議。

一家大型公司的市值將因 AI 而減少一半或更多。

至少 10 萬台個人 AI 機器人將獲得預訂。

中國將開始在 AI 競賽中領先(這是其在開源 AI 競賽中佔據優勢的結果)。

生物學和化學領域的 AI 將取得重大突破

我們將開始看到 AI 在經濟和就業增長中的潛力,Hugging Face 上的 AI 構建者將達到 1500 萬。

《金融時報》Richard Waters:2025 年不會出現真正的「殺手級應用」

1.

2025 年,單純依靠增加數據和算力的模型增長形勢將減緩,最有前景的方向是具備多步推理能力的模型,Google 在 Agent 類功能方面發展潛力充足。

2.

2025 年將出現首批能直接介入用戶生活的 AI 應用,但由於技術可靠性問題,大規模推廣仍需謹慎。AI 將繼續以「無處不在」的方式融入各類應用,而非出現真正的「殺手級應用」。

3.

儘管面臨主要科技公司的競爭,英偉達預計仍將保持領先地位,到 2027 年,三大科技公司將各自部署百萬量級的自研 AI 芯片,英偉達的軟件優勢仍是其重要護城河。

4.

大型科技公司的 AI 競賽將持續推動資本支出,市場可能出現較大波動和調整,在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下,AI 概念炒作可能仍將持續。

馬斯克:2025 年 AI 智力或將反超單個人類

到 2025 年底,AI 很有可能會超越任何單一人類的智力,而在 2027 年或 2028 年,它可能甚至會超越所有人類的智力總和。到 2030 年,AI超越所有人類智力總和的概率接近 100%。

Gemini 後訓練多語言能力聯合負責人 Shane Gu

2023: ChatGPT

2024: AGI

2025: ASI

OpenAI CEO Sam Altman:AI 用戶呼聲榜單出爐,你 Pick 誰?

常見主題:

通用人工智能 (AGI)

Agent

更好的 4o 升級

更強大的內存

更長的上下文

成人模式

深度研究功能

更強大的 Sora

更多個性化

(有趣的是,我們即將推出的許多重大更新在這裏幾乎沒有被提及,或者提到得很少!)

Y combinator 合夥人 Jared Friedman:AI 影片會議將成真?

2024 年,大家終於可以和 AI 打電話,且由於低延遲,通話體驗變得非常自然。

我認為明年我們也會看到類似的進展。

那就是能和 AI 進行 Zoom 通話,而且會有面部表情和完整的虛擬頭像,整個互動過程是實時的,看起來就像和真人在屏幕上對話。

Meta Llama 生態系統的 AI 合作夥伴 Diego Guerra:Llama 4 系列將有多個版本今年,Llama 4 系列將有多個版本,並推動全方位的重大進展,同時在語音和推理等領域實現一系列新產品的創新。

敬請期待。

學者 Gary Marcus:2025 年,AGI 依然是場「白日夢」

關於 2025 年 AI 發展方向的 25 項預測

高等置信度預測:

1.

即使埃隆·馬斯克聲稱會實現,我們今年也不會看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出現。

2.

到 2025 年底,沒有任何單一系統能夠解決 2027 年 Marcus-Brundage 的 AI 任務中的四個以上任務。我甚至不會對全年沒有任何任務被可靠解決感到驚訝。

3.

AI 模型的利潤將繼續保持微薄甚至不存在(但芯片製造公司將繼續表現良好)。

4.

美國仍然幾乎沒有任何法規來保護其消費者免受生成式 AI 帶來的風險。

5.

AI 安全研究機構將提供指導,但在應對真正危險的模型時,他們幾乎沒有法律權力阻止這些模型的產生。

6.

生成式 AI 的可靠性問題將持續困擾其發展。

7.

幻覺現象(更確切地說應該叫虛構現象)將繼續困擾生成式 AI。

8.

推理錯誤將繼續困擾生成式 AI。

9.

「AI 智能體」在 2025 年將被無限誇大,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然不可靠,只有在非常狹窄的應用場景下可能表現良好。

10.

類人機器人將獲得大量關注,但不會有任何發佈的產品能夠達到像《機器人總動員》中「羅斯機器人」那樣的能力。

11.

OpenAI 將繼續在其產品成熟並以可接受的價格廣泛提供之前,提前幾個月甚至幾年預覽這些產品。

12.

幾乎沒有放射科醫生會被 AI 取代(與 Hinton 2016 年臭名昭著的預測相反)。

13.

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無需人類對交通進行監控)將繼續僅限於少數幾個城市使用,主要集中在西方國家,並且主要在良好天氣條件下運行。

14.

圍繞生成式 AI 的版權訴訟將在全年持續進行。

15.

能耗將繼續上升併成為一個主要問題,但很少有生成式 AI 公司會公開其使用情況。

16.

被 AI 取代的勞動力將少於 10%,可能少於 5%。

17.

我仍然支持我在 o3 發佈一小時前做出的三項預測:它將令人驚歎,但會被證明不可靠,並且遠非通用領域的可靠技術。

中等置信度預測:

1.

技術壁壘仍難以確立。相反,美國和中國的模型將趨於更相似;歐洲的一些系統可能逐漸趕上大致相同的水平。

2.

由於對價格及其穩定性的擔憂,很少有公司或消費者會大規模採用 o3。

3.

公司將繼續嘗試使用 AI,但將其應用到生產級系統並實現現實世界中的大規模擴展仍然會比較謹慎。

4.

2025 年可能是主要 AI 公司估值開始下降的一年。(不過,正如所說,「市場的非理性可能持續的時間遠比你的償付能力更長」)。

5.

Sora 在物理領域的問題仍將持續。

6.

神經符號 AI 的影響力將顯著提升。

低置信度,但值得討論的預測:

1.

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場大規模網絡攻擊,其中生成式 AI 將扮演重要的因果角色。

2.

「GPT-5 水平」的模型可能仍然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