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洗牌的2024年車市:比亞迪超越上汽問鼎“銷冠”,新能源成“殺手鐧”丨2024年中國經濟觀察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鞏兆恩 廣州報導 2024年全面收官,在“以舊換新”政策的支援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銷均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連續多月突破50%,市場一路走高,車企銷量排位賽也正式揭榜。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了包括傳統車企(含孵化的新能源子品牌)與新勢力在內的13家自主品牌2024全年的銷量,超半數企業超額完成了年度銷量目標。

比亞迪全年銷量突破400萬輛,反超上汽集團問鼎國內規模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憑藉著新能源和海外市場雙增長動能,吉利、奇瑞全年銷量再破紀錄;理想2024年成為首個達成年交付50萬輛的新勢力品牌;鴻蒙智行“四界”陣容集齊,與理想持續上演“雙雄爭霸”;“新人”小米僅交付了8個月,就已實現13萬+的銷量規模。

市場漲聲一片,競爭也日趨白熱化,還有部分車企距離年度預期銷量目標存在一定距離,於傳統車企而言,合資份額不斷下滑,自主品牌發展和新能源的發展水平成為勝負的關鍵,而在新造車領域中,包括蔚來、小鵬實際銷量未達全年預期的情況則更加普遍,更多“玩家”入局發力,新能源品牌逐漸分化,決賽門檻也隨之抬高。

新能源,大汽車集團勝負關鍵

作為全球首個邁過1000萬輛門檻的新能源品牌,2024年比亞迪全年累計銷量為427.21萬輛,同比增長41.26%。比亞迪此前稱,2024年銷量目標是在2023年銷量302萬輛的基礎上增長至少20%,即至少實現362.4萬輛,由此計算,比亞迪的年度目標完成率達117.8%,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燃油車時代憑藉合資品牌打下的優勢被削弱,2024年上汽集團三大合資品牌全部呈下滑趨勢,新的增長動能壓在了自主品牌板塊和新能源汽車板塊。儘管全年集團自主品牌份額提高到60%,新能源銷量達123.4萬輛,同比增長9.9%,創下歷史新高,但仍難抵合資份額下降的拖拽。結構調整下,2024年上汽集團的銷量為401.3萬輛,同比下滑20.07%。

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曾公開表示,2024年行業內外競爭激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不斷提升,燃油車銷量持續下滑,“價格戰”愈演愈烈,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同時,中國車企在歐洲等海外市場拓展又面臨部分限制,經營壓力陡增。

銷量負增長下,上汽集團只能將“銷冠”拱手相讓,2024年比亞迪的整體銷量首次反超上汽集團,正式終結上汽蟬聯18年的國內銷量最高車企集團的紀錄,問鼎國內規模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這也意味著,比亞迪“霸主”地位,可以不再用“新能源”來限定。

“銷冠”易主的背後,是新能源時代下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之間主動權的交接。國內市場新能源車滲透率連續超過50%,自主品牌份額超六成,傳統汽車集團想要尋求新的增量,需要盡快擺脫對合資品牌的強依賴,將更多的籌碼押注在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板塊。

得益於新能源和海外市場同比約50%的拉動,長安汽車2024年銷量創下了近七年新高,以268萬輛險勝奇瑞集團,但距離原定的280萬輛年度銷量目標僅差“臨門一腳”,完成率為95.82%。

未交出滿分“答卷”的長安,對下一年的銷量目標也較為保守。2025年,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提出“3311”的全年目標,即總銷量目標為300萬輛、收入3000億元、新能源100萬輛、海外100萬輛。

與表現中規中矩的長安不同,2024年奇瑞汽車和吉利汽車銷量均創歷史新高,超額完成全年銷量目標。

奇瑞汽車2024全年銷量超260萬輛,同比增長38.4%,創下歷史新高。海外市場再次撐起奇瑞銷量的“半壁江山”,出口汽車114.46萬輛,同比增長21.4%,海外的盤子不斷擴充,奇瑞已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

號稱“不客氣”的奇瑞新能源,也在2024年重點發力,雖全年58萬的銷量不及上汽、長安、吉利,但同比232.7%的增長速度,超越一眾車企,包括比亞迪。2024年12月連續5天,奇瑞以風雲A8L為代表的4款新車集中發佈,助力集團年底新能源月銷量突破10萬輛大關。

在傳統車企集體加盟新能源的這場競賽中,奇瑞的進步最快。

吉利2024年全年銷量接近218萬輛,同比增長32%,雖總銷量不及長安、奇瑞,但新能源銷量實現領先,全年累積銷售89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92%,僅次於比亞迪與上汽。集團新能源車滲透率約為40%,在國內傳統車企中保持高位。

2025年,吉利為自身定下了271萬輛的銷量目標,同比增幅預計超24%,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為150萬輛,同比增幅預計達69%。倘若實現,吉利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將會在2025年超過50%。

源於合資板塊啞火以及自主品牌廣汽埃安收縮,廣汽集團2024年總銷量約為200萬輛,同比下滑20%。2024年11月三年“番禺行動”的發佈,意味著廣汽已將接下來的重心轉移至自主品牌,2025年定下了挑戰增長15%的銷量目標,其中自主品牌銷量目標保底100萬輛,挑戰110萬輛。

拒絕為了擴大規模而裹挾到“價格戰”中的長城汽車,交出了一份與2023年基本持平的答卷,2024年全年銷量123.33萬台,與預期的年度銷量目標是190萬輛相比,完成率僅有64.91%。

具體來看,長城汽車銷量主要靠坦克、哈弗系列支撐,新能源車累計銷售32.18萬台,同比增長22.82%,相對於其他傳統車企來說速度較慢。歐拉在新能源市場失利,魏牌新能源未能複製曾經長城在SUV車型上的銷量“神話”,長城新能源還缺少較強的品牌支撐力。

2024年上半年拒絕“以價換量”,讓長城取得了一定的利潤增長,但長時間的“置身事外”,也導致其銷量嚴重掉隊。維持120萬輛的規模已實屬不易,競爭更為激烈的2025年,又是一次對長城量與利抉擇的考驗。

新造車企業門檻提升

2024年,新造車企業有了更多的入局者,除了“蔚小理零”新勢力持續發力,更多傳統車企孵化的新能源廠牌們矩陣擴大,“新人”小米快速上量,鴻蒙智行“四界”集齊發力,銷量集體走高。淘汰尚未結束,決賽門檻也隨之抬高。

“蔚小理”穩步上升,2024年銷量增速均在30%上下徘徊。理想成為首個達成年交付50萬輛的新勢力品牌,雖然2024年純電車型MEGA開局失利,但後靠L6穩住銷量;蔚來子品牌樂道在下半年入局助力,公司全年共交付新車22.2萬輛,同比增長38.7%,但距離全年預期目標仍有差距;小鵬上半年持續低迷,下半年靠MONA M03和P7+兩款車直線拉升銷量,走出低穀,2024年12月站上月交付3.6萬輛大關,但全年總交付量為19.01萬輛,年度目標達成率僅67.89%。

零跑汽車則在2024年實現了銷量的飛速增長,其瞄準15萬元級市場,被打上“平替理想”的標籤。2024年12月已是零跑汽車連續七個月再創月交付歷史新高,交付4.25萬台,全年交付近30萬輛,同比增長超100%,超額完成了2024年25萬台的銷量目標。

“創二代”們2024年在汽車市場的存在感更強,除了因B端網約車市場飽和而逆勢下滑的廣汽埃安,大多廠牌保持了同比70%以上的增長,深藍、極氪2024年銷量保持在22萬輛以上,超越蔚來、小鵬,嵐圖、阿維塔,邁入“萬輛俱樂部”,穩步生存紅線上,向全年10萬輛基盤靠近。

與理想持續上演“雙雄爭霸”的鴻蒙智行,2024年完成“四界”系列佈局,全系品牌累計銷量44.5萬輛,僅次於理想,問界品牌仍是最大功臣;車圈“新人”小米,僅憑藉一款產品——小米SU7支撐,品牌單月銷量已邁過2.5萬輛,2024年完整交付僅8個月的時間,小米汽車累計銷量為13.5萬輛,排在蔚來、小鵬後。

多方比拚,輪番攻勢下,新造車企業的格局不斷重塑。

此前行業普遍認為月銷1萬輛是新造車企業的“生死線”,月銷1.5萬輛是“溫飽線”,月銷2萬輛是“及格線”或“小康線”,這是當新造車企業繼續留在牌桌上所需要的“籌碼”。目前除了月銷量在萬輛上下浮動的智己,以及銷量成謎的極越、哪吒,新造車全員已邁過萬輛“生死線”,但“淘汰賽”還在繼續。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在十週年內部信中指出,未來兩三年將是行業最激烈、最殘酷的階段,只有少數優秀企業能生存下來;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和小米創始人雷軍等企業高管也預測,到2025年,能留在市場上的品牌將不超過5家。

目前,第一梯隊年銷售規模保持在35萬輛以上的水平,第二梯隊最低月銷量已逼近3萬輛,想要留在“牌桌”上,跨過萬輛“生死線”已不夠,新造車的存活門檻提升,2025年,企業也集體看向更高的目標。

有消息稱,華為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在對內2025年的規劃中,鴻蒙智行計劃衝擊百萬銷量,同比增長125%;零跑、深藍將在2025年衝擊50萬輛銷量,目標增長70%;李斌也曾公開表示蔚來2025年目標銷量翻倍,按照2024年22.2萬輛的銷量計算,2025年蔚來預期銷量目標在44萬輛左右;小米汽車將2025年銷量目標定在30萬輛;嵐圖要站上20萬輛的規模……

相較於部分傳統車企較為保守的目標,新造車們普遍有著更大的野心。

門檻提高,目標提高,在上一年度的年終總結還在繼續的時候,2025年屬於新造車品牌的戰爭已經啟動。

2025年的第一天,極氪宣佈1月購車權益,全系車型可享滿20萬元減1萬元的政府限時專享補貼,並提供“2年0息”金融方案;蔚來、理想推出1月份以舊換新補貼限時兜底政策;廣汽埃安官宣熱銷加碼,推出限時3000~5000元保險補貼;小鵬、零跑推出新春權益,部分車型直享萬元現金補貼。

繼2023年的Tesla,2024年的比亞迪,2025年車市促銷的“第一槍”,率先由新造車企業們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