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賣出幾百張,電影院卻空蕩蕩,這是為什麼?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劉遠舉,題圖來源:AI生成

由王源首次擔任男一號主演的電影《孤星計劃》,於12月7日正式上映,作為王源首次擔任男一號的電影作品,該片受到粉絲的熱烈追捧,上映15天票房突破1億元。

12月19日,上海多家原本排名靠後的影院單日票房突然躍升至前列,其中99%的票房來自《孤星計劃》。但真正到場觀影的觀眾寥寥無幾,大部分是「虛空」訂單。

當天,上海電影票房排名中,部分影城的票房數據出現異常波動,原本排名靠後的影城如上海千淳國際影城、郡美激光巨幕影城(華漕旭輝店)和金誼華夏影城(三林店),突然躋身前列,分別衝到第1、3、4名。

這幾家影城在此前15天內的日常票房排名,大多徘徊在百名甚至200名之外。尤其是,上海千淳國際影城和郡美激光巨幕影城(華漕旭輝店)位於上海郊區,通常單日票房不過一萬元。但12月19日,上海千淳國際影城、郡美激光巨幕影城(華漕旭輝店)和金誼華夏影城(三林店)票房大幅增長,分別達到8萬元、5萬元和3.6萬元。

三家影城的19日票房,多數來自12月7日上映的電影《孤星計劃》。貓眼專業版的數據顯示,19日,上海千淳國際影城和郡美激光巨幕影城(華漕旭輝店)兩家影城的《孤星計劃》場次佔比數別為90%和58.3%,票房佔比都超99%。

原來,這是粉絲為了推高王源的票房成績,大量買票而不去觀影的結果。

當下,很多明星不再像以前那樣通過作品、演出來獲得收入,間接變現自己的魅力,而是直接通過手機App、打榜、有償投票等方式來獲得收益。

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一種供奉,現實中存在大量未成年人拿家裡的錢去進行這種「供奉」。其中,給明星的電影買票,也是這樣一種「供奉」形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九條,八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所以,未成年人在民事權利上本身就是受限制的。這種非正常消費的「供養行為」,近乎贈予,與一般意義上的消費並不一樣。未成年的供養,家長是可以追回的。

更嚴重的是,這些購票而不去看的行為,並非只是粉絲自己的錢或家裡的錢。一些粉絲利用政府發放的電影消費券大量購票助推票房。

有粉絲在社交平台發佈「薅羊毛」教程,教粉絲通過更改定位的方式,繞過領取電影消費券的領取和消費的地域限制,以超低價甚至零元購買電影票。這些帖子很詳細地教粉絲怎麼操作:「不要糾結能不能取票,優先填場」「超過10%上座率換場次」。

上卡爾希恩為觀影券滿30元即可使用30元消費券,補貼力度大最受關注。此外,安徽、河南等發放電影消費券的地區也有這種現象。

現在事情的後續是,根據一家影院工作人員的說法,「粉絲一下買了幾百張電影票,後來相關部門聯繫我們,說是用了消費券購買的,我們就都給退掉了。」對於已經產生的票房,影院方面補貼了這部分虧損。

這種濫用政府觀影券的現象,根據記者的觀察,除了王源主演的《孤星計劃》,從10月底趙麗穎主演的《祖妍的心事》上映時就開始出現,張傑的演唱會電影《張傑曜北鬥巡迴演唱會》上映後,社交平台上也有相關號召貼。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影院主動迎合這種行為,把電影票價格特意調低至消費券門檻,也就是說,讓粉絲可以零元購票,並多排流量明星主演的電影。

首先,這涉及騙取政府補貼。觀影券是有地域限制的,繞過這些限制,涉嫌違法,甚至涉及刑事責任。此前,已有多起利用消費券套取補貼的詐騙案件被查處。

其次,如果不是粉絲搶這些消費券,這些消費券會被其他消費者搶到,粉絲的行為侵害了其他消費者的權益。

第三,如果其他消費者搶到了觀影券,很可能會去看其他電影,但現在沒觀影券,消費者就不會去看電影了。所以粉絲的行為一方面推高了王源電影的票房,同時,壓低了其他電影的票房。

粉絲利用消費券低價購票但不實際觀影的行為,不僅僅是浪費了資源,也擾亂了市場秩序,還可能涉嫌不正當競爭。因為發起刷票的往往是粉頭,粉頭和明星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作為利益相關方發起的這種刷屏,就涉嫌不正當競爭。

濫用觀影補貼亂象背後,是有組織的粉絲會。粉絲會,是明星的粉絲在線上線下形成的一個小團體。

在當下的社交媒體時代,追星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粉絲可以通過社交媒體連接起來,形成更強力的群體,獲得更大的發聲能力,與有組織的一致行動能力。有了粉絲會的組織性、動員能力,才能推動粉絲大規模去購買電影票。

一個完整的粉絲會,一個經驗豐富、能力強的粉頭是關鍵。所謂粉頭,一般指明星、偶像粉絲會的頭目。與所有組織一樣,粉絲會也有層級,粉頭就是高高在上操控粉絲的直接操盤手。粉頭或受僱於明星本人或明星的公司、親友;或者是粉絲群體自發推出的有經濟實力和組織能力的真正「粉絲」;或者是粉絲群體找來的管理者,負責幫明星打理粉絲工作,甚至幫明星籌集資金。

人是社會性動物,人會因為各種事情集結起來,有組織是正常的。但組織起來後,群體行為會具有一些新的特徵。粉頭為了動員粉絲組織,增加凝聚力,經常引領粉絲在網上謾罵、互撕,包括人肉搜索、造謠攻擊。比如,粉頭會激發粉絲的情緒,用悲壯的語言,號召粉絲捍衛偶像尊嚴,為偶像打榜。至於濫用公共財政的補貼,則是最新的一個現象。

粉頭在組織粉絲追星的過程中,自己也能獲取大量利益。

粉頭的確可以提供利益,甚至一定程度上控制著明星獲取收益的渠道,所以,在粉絲組織化,接受粉頭領導的過程中,粉絲、粉頭不僅僅是單向的崇拜明星,也通過粉絲會這一形式對明星有了某種程度的控制力,明星有時候也不得不與其合作。與粉頭決裂,明星要付出利益的代價。所以明星一般也不會得罪「粉頭」。對於粉頭號召粉絲給自己增加票房的行為,更不會反對。

所以,治理濫用觀影補貼,先應該從粉頭入手,做好宣傳,讓他們明白組織這種行為的違法性。

除了粉頭,明星也有一定的責任。明星必須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有些錢可以賺,有些合作可以進行,但有些事不能做、不能配合。

粉頭的最終力量,還是源於明星。要做粉頭,首先得跟明星搞好關係,有了後者的支持,才有明星的動態消息,明星的作品、演唱會等資源,進而在粉絲會中樹立威信。

粉絲對明星與偶像的喜愛是這個組織的最終凝聚力與動力,明星的騰挪餘地、策略比粉頭大太多,所以,治理粉頭,關鍵還是在於明星的態度。

明星對粉絲是有影響力的,這種影響力反過來就是明星對粉絲的行為的道德義務。簡單地說,當粉絲做出了違背公德的行為,明星應該表明自己的態度,並有相應的行動,不能裝作與自己無關。

其實,這種刷票的行為對明星來說,未必是好的。因為刷屏會引發公眾反感,讓公眾質疑影片品質,最終導致票房下降。和公眾比起來,粉絲能刷的那點票房,根本不算什麼。所以放任粉絲濫用政府補貼刷票房,對明星來說,也是失了西瓜撿芝麻。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