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觀察丨新能源車低溫續航為行業難題 車企接連亮劍“冬征”北方市場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張越熙

隨著全球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新能源汽車市場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增長。然而,新能源汽車在低溫環境下的續航問題一直是行業內的痛點,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也對車企的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力提出了嚴峻挑戰。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冬測”成為新能源車企們較量的主要戰場之一。

近日,記者觀察到,又有汽車廠商公佈了針對低溫環境的技術解決方案。極氪宣佈依託全棧自研生態體系,首發九源熱泵、速熱無霜空調、800V第二代金磚電池、800V極寒液冷極充樁四項抗寒技術。

面對低溫續航問題,各大車企正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主要集中在提高電池在低溫環境下的性能,從智能熱管理系統、充電設施改進等方面切入。此次“低溫四大舉措”,官方披露了關鍵數據,九源熱泵通過了4大廢熱熱源、2大餘熱熱源以及3大輔熱熱源的深度交互。以芯片廢熱為例,其回收功率可達1700瓦,相當於每小時省1.7度電。同時壓縮機最高轉速超12000轉,有效減少製熱用電,延長續航里程。-20℃低溫環境下,仍可以吸收環境餘熱給電池加熱。通過節能增加續航里程。

速熱無霜空調對換熱溫差、換熱面積、換熱效率進行了三大優化,可實現綜合熱交換效率比傳統單介質熱交換方式提升130%。第二代金磚電池採用全棧自研的第二代鋰離子加速技術,低溫綜合阻抗降低36%,電導率提升40%,電池預熱和維溫功能,在車輛電量低於20%時,會通過車機助手主動提醒用戶充電並推薦附近充電場站,熱管理系統支援電池預加熱功能。800V極寒液冷極充樁,單樁最大功率達到800kW,通過車樁同源液冷結構設計,工作溫域-30℃~60℃,-30℃極寒環境下實現充電“一秒一公里”。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充電服務需求持續增長,補能網絡建設面臨巨大機遇。據中國充電聯盟最新發佈的《2024年9月全國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運行情況》報告,截至2024年9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已達到1143.3萬台,同比增長49.6%。截至2024年6月,國內五大充電運營企業的充電樁數量分別為:特來電59.5萬台、星星充電55.4萬台、雲快充52.6萬台、國家電網19.6萬台、蔚景雲16.9萬台。車企自建充電站方面,蔚來換電站數量增加至2439座,充電樁數量增加至22755根;理想汽車官宣第600座超充站上線。極氪已完成自建充電站1130座、極充站515座。本次在補能網絡方面,極氪也公佈了最新計劃,2026年,極氪將在全國建成2000座極充站,10000根極充樁。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繁榮,銷量飆升。根據中汽協的數據,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已分別達到842.6萬輛和830.4萬輛,同比大幅增長34.5%和36.7%,市場占有率提升至30.8%。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迅猛發展的背後,低溫續航問題尤為突出。低溫環境下的續航里程普遍“縮水”,這主要是由於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在低溫環境下的耐久性有待提升。面對低溫續航問題,各大車企正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這也成為了行業內競爭的重要一環。

如深藍早先利用了鋰離子電池在低溫下電池內阻會升高,通過隨機變頻IGBT開閉控制、高頻脈衝與NVH平衡控制等技術,實現電池快速均勻“自加熱”,從而保證電池在低溫下的安全性、耐用性。提升車輛本身的熱管理系統的效率,是行業內進行電動車能耗優化時的重點方向。智界新S7採用的是華為TMS熱管理系統,這個熱管理系統集成度更高,對零部件進行了重新設計,減少零部件數量的同時,管路長度也減少了,這也減少了部分管路熱損失。

業內人士評價,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低溫續航技術的競爭日益白熱化,然而,行業現狀並非缺乏高端配置:800V純電高壓平台、續航里程突破800公里的超大容量電池、以及高效熱泵空調系統均非稀缺資源。真正稀缺的是那些能夠兼顧全面性能、深度貼合用戶需求、提供卓越綜合體驗的高端產品。解決冬季低溫環境下用戶的續航焦慮,關鍵在於採用創新技術,並且在追求更長久續航的同時,始終堅守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這意味著,在不斷提升技術極限的同時,也要確保產品能夠全方位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和體驗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