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機、AI PC的 「iPhone時刻」 來了?

作者/  IT時報記者 沈毅斌  賈天榮

編輯/ 王昕孫妍

2024年被視為AI元年,作為當下最普及的智能終端產品,手機與PC成為AI茁壯成長的「黑土地」,幾乎所有廠商都打出了自家的AI旗號。

手機方面,OPPO宣佈進入AI手機時代,三星發佈全新品牌「Galaxy AI」,魅族「All in AI」,榮耀用AI重構操作系統MagicOS;PC方面,聯想推出多款AI PC產品,惠普加碼全新AI PC戰略,華碩聯合智譜發佈AI PC智能助手「小碩知道」,戴亞聯手英偉達全力開拓AI產品……就連蘋果,憑藉AI終端的概念,一度曾股價原地拔升30%。

據Gartner預測,到2025年,全球AI PC的出貨量將突破1.14億台,同比增長165.5%;而Canalys則預言,AI手機的滲透率將在2025年接近三分之一,出貨量將達到4億台。

業界驚呼,AI的「iPhone時刻」來了嗎?

產品篇

「定義AI」才能掌握話語權

AI成新品市場標配

業界忙著定義AI概念

2024年下半年,在各大手機廠商的新品發佈會上,AI能力已然成為必不可少的宣傳亮點。從蘋果、三星,到國產的榮耀、小米、vivo、OPPO等品牌,紛紛推出新款AI手機,一場圍繞AI手機的激烈競爭拉開帷幕。

儘管各大手機廠商對AI手機的宣傳不遺餘力,但對AI手機的定義並未達成一致。所有廠家在發佈AI手機產品的同時,也在忙著定義「什麼是AI手機」。

2024年10月,榮耀發佈Magic OS 9.0,這款手機使用AI OS,YOYO智慧助手已經打通了多款App,可以實現一句話充值、一句話點外賣等服務;小米發佈了搭載澎湃OS 2的小米15,升級「小愛」為「超級小愛」,支持AI動態壁紙、AI鎖屏、AI寫作、AI識音、AI字幕、AI妙畫等功能;vivo發佈 30億參數量級的藍心端側大模型 3B,宣稱6年來在AI方面的投入累計超過230億元;OPPO則宣佈實現了全球首次 MoE(混合專家模型)在端側的落地,並提出「AI 即系統(AI as System)」,其「小布」智能助手支持超1800項指令。

榮耀Magic OS 9.0

在手機廠商描繪的未來藍圖中,用戶只需與手機智能助手輕鬆聊天,就能完成美化照片、點外賣、打車、購物等一系列操作,這些智能助手彷彿化身為AI 「指揮官」,擁有在手機後台調用各類軟件App的強大權限。

根據Canalys的報告,AI手機的核心特徵主要體現在幾項硬件能力上,比如優化專用處理器(如ASIC、GPU等)以及其他關鍵零部件,以高效運行端側AI模型和應用。這一定義實際上給出了AI手機的兩個關鍵點:一是配備專用處理器,二是能夠支持端側AI模型的運行。

根據另一家市研機構IDC的定義,AI手機有幾個關鍵指標和特性:算力大於30TOPS的NPU、支持生成式AI模型的SoC、可以端側運行各種大模型。

技術升級

還是營銷噱頭?

與AI手機的迅速普及類似,AI PC的概念也迅速走進人們的視野。2023年9月,英特爾首次提出AI PC的概念。英特爾認為,AI PC是一種能夠高效運行AI功能的PC,這種PC通過與雲端的協作,或者在端側獨立運行大語言模型,能夠從根本上改變PC的用戶體驗,進而提升工作效率和創造力。

2024年1月,AI PC站上CES 2024「C位」。英偉達、英特爾、AMD針對AI PC主題發佈了系列新品,聯想、戴亞、華碩、惠普等知名廠商也攜一波AI PC亮相。

圖源:東方IC圖源:東方IC

隨著這一概念的提出,PC產業鏈企業紛紛跟進。據統計,2024年二季度Windows領域,具有AI功能的PC出貨量環比增長127%,迎來AI PC的爆發。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在接受《IT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AI手機或AI PC並非一個全新的品類。「本質上,AI手機仍然是智能手機,AI PC仍然是PC。區別僅在於它們可能搭載了具備AI功能的顯卡、CPU或GPU,比如獨立顯卡和圖形處理器,從而具備了更強大的AI處理能力,但它們的核心屬性沒有改變。AI手機並不是憑空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品類,而是廠商對已有設備進行了功能上的‘賦名’,以增加產品的市場吸引力。」

AI功能缺少不可替代性

構不成換機理由

《IT時報》記者在與多位消費者溝通後發現,除小部分科技愛好者外,大部分消費者對AI手機、AI PC一頭霧水,更難以區分普通手機、PC和AI手機、AI PC的區別,「手機能用文心一言、通義千問,還能AI作畫,這也不算AI手機嗎?」

從消費者對AI的需求來看,潮玩客科技UP主黃健告訴記者,除非是專門將AI PC作為生產工具的用戶,一般消費者對AI的使用需求並不算大,尤其是普通電腦也可以使用ChatGPT、Sora等位於雲端運行的AI工具,AI PC缺少不可替代性。

AI手機和AI PC還有一大功能是離線操作,比如在飛機上也能實現AI修圖、AI消除等功能。「整體來說,這個功能比較雞肋。」玩機愛好者小林向記者坦言,離線AI功能還不夠成熟,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5G、Wi-Fi等幾乎不會斷連;另一方面,在有網絡的情況下AI功能都難以達到預期,更何況離網狀態下。

產業篇   

終端和芯片,誰會先洗牌?

是大趨勢

也是「賣家秀」

AI手機和AI PC在未來究竟能實現哪些能力?

「我認為也許就像電影《鐵甲奇俠》里的人工智能助手賈維斯一樣。」小林表示,未來,AI手機應該如同一個「懂我」的助理,不需要引導就能給出多種解決方案,例如收到女朋友生日提醒,AI手機便會自動檢索推薦相應的禮物和餐廳;察覺到女生生氣時,能給出解決策略。

但目前小林並未感受到AI手機帶來的「未來感」與顛覆性。他告訴《IT時報》記者,自己最近新換了一台小米15 Pro,這款手機搭載的芯片是具備強大AI性能的驍龍8至尊版,「小愛同學」在AI的加持下變身為「AI超級小愛」,算是小米當前最強大的AI手機。

日常使用中,小林使用最多的語音交互和智能體功能,常常是使用AI助手打開App搜電影、電視劇或導航。儘管小米15 Pro還具備AI識圖、AI擴圖、AI圖片生成等功能,但小林使用下來發現,相關AI能力略顯薄弱,還不如他手動操作美圖秀秀App來得方便。

圖源:小米圖源:小米

在B站UP主「動動槍DongDongGun」看來,當前AI手機應該具備識屏互動、AIGC、智能體自動化以及AI助手四大功能。他分別對小米15 Pro、OPPO Find X8、榮耀Magic 7、三星S24 Ultra四款AI手機對應的四大功能進行測評,精準度和圖片處理能力在這四款AI手機中表現都差不多,但生成速度慢等依舊是大問題。

讓「動動槍DongDongGun」較為驚喜的,是榮耀Magic 7的語音點外賣功能,在告訴AI咖啡品牌、種類後,手機會自動跳轉App進行下單,唯一需要動手的就是付款。儘管不能做到100%準確,卻是數款AI手機中最獨特的功能,「總的來說,標配AI已成手機發展趨勢,AI手機也將走向成熟,但目前手機廠商還是難免存在‘賣家秀’的情況」。

AI PC的情況也較為類似。黃健告訴記者,在AI大熱的當下,PC廠商追熱度打造AI PC產品可以理解,不過,目前的算力還未達到理想狀態。大部分廠商發佈AI PC產品時,會設計程序完成特定任務,讓消費者眼見為實,但離開設定好的特殊場景,AI能力將大減價扣,甚至直接消失。

終端銷售格局難改

芯片市場座次求變

多位業內人士向《IT時報》記者表示,儘管AI技術已是各大手機廠商重點佈局的方向,短期內對市場競爭格局的影響仍然有限。

「手機市場的競爭已經終結了。」潮電智庫分析師孫燕飆表示,手機作為一種成熟產品,其形態和功能已趨於固化,未來五年內難以出現顛覆性創新。

孫燕飆說:「目前,手機廠商更多依靠一些貼近用戶需求的功能創新來吸引消費者,但這種創新的突破性有限。無論是AI手機還是AI PC,雖然為用戶提供了一定的便捷,但並沒有實現革命性飛躍。」

梁振鵬也認為,AI手機或AI PC並不會對終端廠商的市場佔有率產生顯著影響。上遊的芯片、GPU等硬件組件大多是通用的,缺乏核心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很多AI功能通過操作系統和軟件即可實現,硬件上的升級並不足以構成市場壁壘。

但對於硬件廠商而言,基於手機AI化實現的完整軟硬件鏈條升級,將為其爭取到AI時代的入場資格。

與終端市場格局已定相比,AI手機和AI PC的硬件需求給上下遊產業鏈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硬件層面,AI手機、AI PC對芯片、存儲和電池的性能要求顯著提高。

要實現端側大模型的輕量化部署,既需要高算力又必須兼顧低功耗。此外,端側大模型的能力有限,常常需要端雲協同,通過匹配不同層級需求實現性能優化。

因此,在AI終端的戰場,供應鏈廠商的技術角逐成為一大重點。

當前,在手機高端芯片市場,聯發科與高通的競爭日益激烈。聯發科通過高端戰略,尤其是其旗艦芯片出貨量的顯著增長,不僅直指高通的市場霸主地位,還在某些細分市場份額報告中顯示出領先優勢。

根據Canalys公佈的2024年第三季度手機處理器市場報告,手機芯片出貨量的前五名依次是聯發科、高通、蘋果、展銳和三星。其中,聯發科以3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出貨量達到1.19億顆。

更有數碼博主透露,聯發科天璣9400芯片在與高通驍龍8至尊版芯片的競爭中表現出色,尤其受到OPPO和vivo等品牌的青睞。在國內市場,驍龍8至尊版與天璣9400手機的出貨量比例當前為1.8:1,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驍龍8 Gen3系列與天璣9300系列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比例為2.4:1。

AI PC已成主流

供應鏈隨需而變

在AI PC領域,各家芯片廠商也各顯神通。2024年7月,首批搭載AMD銳龍AI 300系列移動處理器和銳龍9000系列桌面處理器的AI PC設備正式發售。目前,第三代銳龍AI處理器已支持本地運行70億參數、2K輸入序列長度的大模型,已有100多款設計,涵蓋宏碁、華碩、戴亞、惠普、聯想、微星等各大主要OEM品牌。

英特爾在2024年9月發佈了酷睿Ultra 200V系列處理器,並且特意強調,在相同性能表現下,比高通X Elite的旗艦芯片X1E-80-100功耗低40%。有超過80款搭載該系列處理器的AI PC亮相,包括超過20家PC製造商。

據統計,2024年三季度中AI PC出貨量達到1330萬台,佔當季所有PC出貨量的20%,同時AI PC環比增長達到49%,AI PC這一品類出貨量穩步增長。

孫燕飆進一步指出,AI與人交互的核心在於其三個主要的交互入口——觸覺、語音和視覺,這些入口不僅定義了AI設備的體驗方式,也推動了供應鏈的變革。

正是由於這些交互入口的存在,ODM廠商逐漸意識到,單靠組裝業務無法滿足手機廠商日益增長的技術需求。因此,它們開始轉型,加強研發能力,並通過併購行為在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比如,在語音入口方面,部分ODM廠商已積極佈局語音識別和處理技術,以進一步增強AI設備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大模型公司也積極順應潮流,2024年12月26日,智譜技術團隊發文表示宣佈開源 GLM-PC 的基座模型CogAgent-9B-20241220,基於GLM-4V-9B訓練,專用於智能體任務。得益於屏幕截圖和GUI(圖形界面)操作的普適性,CogAgent可廣泛應用於各類基於GUI交互的場景,如個人電腦、手機、車機設備等。

消費篇  

價格越來越高的AI終端

你能接受嗎?

AI手機和AI PC足夠好嗎?

消費者和廠商之間尚存分歧

「動動槍DongDongGun」測試的小米15 Pro、OPPO Find X8、榮耀Magic 7、三星S24 Ultra四款AI手機,價格分別為5799元、4999元、4999元、10699元,均屬於高端手機。高昂的價格是AI手機普及面臨的現實挑戰。

有業內人士分析,相較於普通手機,AI手機除了硬件成本,還需要承擔計算成本、推理成本、大模型工具調用成本等,每增加一項都意味著價格將抬高一些。據悉,vivo在AI領域上投入已經超過230億元、研發人員數翻倍至2000人;2024年3月榮耀也表示AI技術研發費用超100億。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人工智能系列專題之中國AI PC產業全景與機會洞察專題研究報告》顯示,未來五年在主要面向個人和家庭的消費市場,AI筆記本電腦平均單價在 5500~6500元之間,AI台式電腦平均單價在4000元左右,2024年以後隨著需求的增長和AI性能的提升,價格穩步上漲。

聯發科技無線通信事業部副總經理陳一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每年至少有30%~50%不同成本下的算力優化,但短期內成本並不會有太大的減少。硬件的成本雖然會隨著規模而下降,但短期由於應用的規模不夠,沒有辦法在AI上形成一個高效的商業模式。只有起量,才會降價。

購買AI手機,除了要為更貴的硬件付費,可能還要為軟件付費,三星計劃在2025年後對Galaxy AI功能收費。這些成本最終都要消費者買單。

圖源:三星圖源:三星

不過,消費者不是不願意買單,而是希望可以買到同等價值的AI體驗,小林向記者表示,如果AI功能能達到廠商宣傳的效果,並且讓AI真正成為生產力工具,價格上漲20%也願意購買。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認為,AI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如果手機端側的算力能跑大模型,可能會催生出一些新的應用,而這些應用的使用場景和功能,將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不過目前,行業里還沒有出現爆款應用。

排版/ 季嘉穎

圖片/榮耀  小米  三星  豆包AI  東方IC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