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了羅永浩的AI應用,我發現這就是一個大鍋亂燉的AI助理?
傳聞中的羅永浩的「AI 軟件項目」終於上線了。就在剛剛過去的週末,羅永浩「最後一次創業」從 AR 轉型 AI 後推出了第一款產品——J1 Assistant AI 助手,現已上線 Android 平台的 Beta 版本,官網顯示首批支持機型僅限三星 Galaxy 以及Google Pixel 的最新三代機型,包括 APP 僅支持英文而無中文,都證明了這次推出的 J1 Assistant 瞄準海外而非國內市場。
與此同時,老羅的另一款 AI 硬件新品——JARVIS ONE 也在路上了,官網已經預告即將發佈。
據官網顯示,這是一款卡片造型,通過觸摸並按住指紋識別區域可激活語音命令的 AI 原生硬件,機身配備了指紋識別、WiFi 以及藍牙模塊,理論上應該會參加本屆 CES 2025 消費電子展,屆時雷科技 CES 報導團也將進行現場報導。
不過,無論從之前的爆料還是目前已發佈的產品來看,這一次老羅的「主菜」還是軟件形態的 J1 Assistant。但如果要用一句話介紹 J1 Assistant,可以說這又是一款 AI 助手 APP。然而過去兩年,我們對基於大模型的 AI 助理/助手早已司空見慣,J1 Assistant 到底又有什麼不同?
(編者註:以下功能和體驗都是基於 v0.8.3-beta1 版本。)
待辦清單+錘子便簽+ AI 聊天+子彈短信+發牌手
俗話講,看人先看臉。J1 Assistant 在 UI 設計上明顯就是一股「錘子味」,很多圖標甚至都是複用過去 SmartisanOS 的素材,風格也依然是偏擬物化,用過 Smartisan OS 的朋友大概率都會很熟悉。
甚至,老羅還把錘子便簽塞進了 J1 Assistant。
事實上,J1 Assistant 的使用體驗就是圍繞 5 個核心功能而來,並且直接對應底部的 5 個 Tab,分別是:To Do(待辦清單)、Notes(筆記)、AI Assistant(助手)、J1 Message(聊天)和 Search(搜索)。
其中 Notes 基本對應錘子便簽,整體設計非常相近,尤其是寫作界面,簡直如出一轍。區別在於,J1 Assistant 的 Notes 各方面都還很簡陋,缺少很多排版工具,也沒有錘子便簽最知名的圖片分享模版。
AI 功能也有,但目前 Beta 版能夠進行的調整相當有限,甚至比 iOS 18 的「寫作工具」還要簡陋。與 Notes 類似,J1 Assistant 還塞下了一個「To Do」功能,同樣相比市面上的其他待辦清單 APP 來說非常簡陋。
那 Note、To Do 之於 J1 Assistant 到底有什麼價值呢?這一點需要結合 AI 助手來分析,這裏先按下不談。我們先看 J1 Assistant 的另外兩個相對獨立的核心功能——J1 Message 和 Search。
其中 J1 Message 從界面設計到機制都很像已經死去的「子彈短信」,同樣需要其他人註冊加入才能進行聊天。考慮今天即時通訊市場的巨頭割據,幾乎可以想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J1 Message 這個功能對於 J1 Assistant 用戶來說,都會是形同虛設。
Search 則像是繼承了 TNT 的「發牌手」功能,可以一次搜索最多 4 個來源(1 組),並且支持最多 5 組的自定義來源。而在總共 19 個可選來源,除了通用搜索的 Google、Bing、Perplexity、電商搜索的 Amazon、Temu、Shein 等,還包括 YouTube、Reddit 以及 ChatGPT 等。
同樣繼承自「錘科遺產」的還有交互設計。按住語音圖標開始說話時,除了語音波形預覽框,J1 Assistant 還會同時顯示 5 組搜索組,說完後可以將「語音」劃向需要的搜索組即可。
這套「Ripple Touch(波紋觸摸)」的設計也被用於 J1 Assistant 最核心的 AI 助手交互上。在 AI Assistant 的 Tab 下,按住語音圖標除了顯示語音波形預覽框,也會預設顯示 5 個選項——J1 Message、Google、J1 AI Assistant、ChatGPT 和 Note:
劃向 J1 AI Assistant 就是向 APP 接入的 AI 進行提問,劃向 ChatGPT 就是通過網頁版向 ChatGPT 提問,劃向 Notes 就是記錄成語音筆記。
而整體看下來,J1 Assistant 大體可以理解為:待辦清單+錘子便簽+ AI 聊天+子彈短信+發牌手。問題在於,J1 Assistant 為什麼選擇將這些功能集成在一個 APP 里?它們放在一起又會發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J1 Assistant 想要把 AI 對話的價值「榨乾」?
AI 助手 APP 發展到今天,其實各家都在「AI 聊天」的基礎上進行各種拓展,有拓展社區的,有拓展出「智能體清單」的,還有選擇拓展出不同性格的 AI 角色。回到 J1 Assistant 上,它做法則是圍繞「信息」做拓展,尤其是圍繞與 AI 的對話。
實際上,J1 Assistant 產品設計的最核心同樣是 AI 聊天。包括 Jarvis 在內,AI Assistant 有 5 種音色可選,設計上刻意迴避了「你的底層模型」等問題。而從回答來看,除了底層大模型,涉及聯網問題時還會直接使用 Perplexity(海外知名 AI 搜索引擎)的回答。
交互上的亮點前文已經提出,同樣一段話可以在五個來源之間靈活地進行選擇,換言之,用戶可以下意識直接按住說話,再考慮是問 AI 以及問哪個 AI,還是保存成筆記或者發送給好友。
但 J1 Assistant 更重要的特點是可以讓 AI 直接將內容寫到筆記中、建立待辦清單。就拿馬上正式舉行的 CES 2025 消費電子展來說,期間會有大量的活動和新品,很容易讓人應接不暇,這個時候我就可以在 J1 Assistant 表示:
CES 2025 期間有哪些重要的發佈會和主題演講,請你直接建立 to do,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展台和活動,請你記錄在 note 里。
AI Assistant 會分別查詢 CES 2025 期間的發佈會、展台活動,並基於此篩選並建立相應的筆記和待辦清單。這個時候,在 To Do 下就會顯示 Waymo、富豪、鬆下甚至英偉達的主題演講清單,在 Notes 下會有一個「CES 2025」的筆記內容。
儘管筆記內容都是英文的,但可以選中全文後利用 AI 直接翻譯成中文,再進行替換,最後就能得到了一份簡略可用的「CES 2025 重點展台指引」。
當然,實際場景中用戶不一定每一次提問都會表達完整的意圖,更有可能是先詢問信息,然後視情況將 AI 回答保存為筆記和待辦清單。J1 Assistant 也做了相應的設計,在 AI 對話界面長按回答後選擇分享,會彈出三個 APP 內信息的「去向」——J1 Message、To Do 以及 Notes。
分享到 J1 Message 很容易理解,就是發給好友看看。分享到 To Do 以及 Notes,顯然是希望讓 AI 對話內容不只是「一眼過」,而是以待辦清單或是筆記的形式繼續發揮「AI 回答」對用戶的價值。
而這,也是 J1 Assistant 最有別於其他 AI 助手類 APP 的地方,即嘗試二次甚至多次利用對話中 AI 回答的價值。相比之下,J1 Assistant 的 Search 功能雖然也很特別,但實際體驗中太過獨立,基本可以單算一塊,放在整個 APP 中多少有些雞肋。
不過想法雖好,J1 Assistant 還是存在不少 bug 和問題。比如不同「AI 回答」保存的完整度不一,有的問答可以完整分享到筆記,有的只能保存下第一句話;保存成待辦清單,問題只會更加嚴重,大部分都不完整。
當然,這畢竟還是 Beta 版,這部分理論上改起來也不難。真正困難的問題是定位:我們真的需要這樣一個 APP 嗎?
在雷科技看來,儘管 J1 Assistant 的底層在 AI,但真正撬動用戶的柱蠆式可能還是在於「待辦清單」和「筆記」這類信息形式。
雖然我個人在日常中已經放棄很久了,但仍然有不少人會通過這兩種形式來處理和保存信息。而 J1 Assistant 撬動用戶的關鍵,一方面可能就取決於能否吸引這類「待辦清單」和「筆記」用戶,另一方面則是能否吸引那些經常使用 AI 助手回答問題的中重度用戶。
AI硬件起風了,羅永浩要靠AI軟件撕開口子
小米的雷軍有過一個非常著名的論斷——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後來在微博上,雷軍稱解釋過「風口上的豬」本意是順勢而為。而在 2022 年底 ChatGPT 轟動全球之後,大勢都在轉向 AI,如果你是羅永浩,你會怎麼選擇?
而據鳳凰網報導,老羅的細紅線至少 2023 年的時候重心還在 AR 眼鏡上,甚至打造了第一代原型機,但與此同時,他也開始要求軟件團隊打造一個 AI 應用的 demo,隨後在內部很快達成了新的共識:「未來的軟件必須基於 AI 來做。」
現在來看,J1 Assistant 毫無疑問就是老羅「最後一次創業」的新開始,這個開始確實有想像的空間,但想要在今天一眾 AI 應用中脫穎而出,還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本文來自「雷科技」,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