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賣車,黃光裕的下一場敗局? | BUG

文 | 新浪科技 張俊

回歸國美之初,黃光裕就喊出了“18個月讓國美恢復市場地位”的豪言。如今已回歸近四年,國美業績持續下滑,股價和市值大跌,依舊未能起死回生。

而最近,國美又宣佈推出國美車市進軍汽車零售業,黃光裕再次喊出了“18個月讓國美車市盈利”的口號。

實際上,此前他就想盡了種種辦法拯救國美,比如將國美App改名真快樂App,國美門店全面轉型直播,進軍互聯網家裝市場、做即時零售等等,但均以失敗告終。自他回歸後,國美已經累計虧損了388.47億元。

佈局賣車,會讓黃光裕和他的國美迎來一線生機嗎?

國美賣車,時機不對?

最近,國美正式宣佈上線國美車市,進軍汽車零售業。根據官方介紹,國美車市是一個以“場”為核心,集展示、體驗、銷售、交付四位一體的銷售模式,目標是把每一個國美車市賣場打造為汽車產業流通路由器。

值得注意的是,國美創始人黃光裕也親自為國美車市站台。他對國美車市不可謂不重視,他表示,國美車市的啟動,標誌著國美新商業模式的又一個起點,希望國美車市能夠成為汽車品牌新的主要銷售渠道,成為將來大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業內人士認為,國美車市有機遇也有挑戰,且挑戰遠大於機遇。

首先,消費者買車一定會貨比三家,如果逛一次賣場就能夠看遍汽車品牌和產品,對消費者一定是好事。國美在零售領域也擁有廣泛的線下門店網絡和線上平台,這為賣車提供了基礎;但另一方面,現在很多新能源汽車品牌已經把門店開到了商場,且擁有大量客流。國美車市如何吸引汽車品牌入駐,如何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往,如何給他們更好的體驗,這些都是未知數。

另外,雖然當前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持續攀升,但在經銷商層面,價格戰正在愈演愈烈,日子並不好過。

一組數據驗證了上述觀點。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從2020年到2023年,全國已有超過8000家汽車4S店退出市場,年均退網數量超過2600家。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日前透露,2023年延續至今的汽車價格戰,將行業壓力率先傳導給身處一線的經銷商,令其生存愈發艱難,2024全年預計將有4000家4S店退出市場。

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佈的數據,今年11月中國汽車行業收入11241億元,同比增長9%;成本9837億元,同比增長11%;利潤374億元,同比下降35%;汽車行業利潤率僅為3.3%。

國美車市要想從中分一杯羹,絕非易事。

對於國美車市能否做成,黃光裕坦言,“絕對贏的事我們沒有把握,但相信通過努力,贏面還是比較大的。”他表示,從單區域來說,國美車市應該在18個月上下實現盈利,也就是一年半左右。假如這18個月掙的錢不能把前面的投入覆蓋,要麼是做得時機太差,要麼就是模式不對。

改名、整活兒,多元化頻頻折戟

新浪科技注意到,在國美車市的宣傳視頻中,不少國美前員工和供應商在評論區留言表示“不看好”。

有很多國美前員工在線討薪,稱“欠我的工資還我”“你先把工資給員工結了”。有供應商則表示,“還我貨款100萬”。

回想2021年,黃光裕正式回歸國美。他當時公開表示,要力爭用未來18個月的時間,讓國美恢復原有的市場地位。然而,這個Flag至今未能兌現。

新浪科技梳理髮現,在進軍汽車零售業之前,他已經連續嚐試了多個新業務和新模式,但成效甚微。

例如在2021年,國美App正式更名為真快樂App。當時國美強調,真快樂App是娛樂化、社交化的零售新物種。此後,國美在真快樂App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一年就花了近10億元的廣告費。但真快樂App一直不溫不火,兩年後,真快樂App又更名為國美App,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國美還曾進軍互聯網家裝市場。在2021年4月,國美為打扮家App高調舉辦了行業會議,打扮家由國美收購而來,黃光裕提出要在2024年,平台規模達到5000億元。但2022年,打扮家就開始出現危機,被曝全線業務暫停,創始人崔健、CEO高非也紛紛離職。

再如2022年,直播帶貨火熱,國美也開始涉足。當年11月,國美宣佈全國門店將全面轉型直播,將由國美電器總部、各大區域超過上千家門店、加盟店、社會推手共同參與打造,每月直播場次超過萬場,涵蓋家電、日用百貨等全品類商品。黃光裕的妹妹、國美電器董事長黃秀虹甚至一度親自下場直播,但未能在市場上掀起太多“水花”。

一系列折騰之後,國美的經營狀況也未發生明顯好轉。從2022年開始,國美欠薪、拖欠供應商貨款、閉店等消息不絕於耳。

不過,黃光裕還是沒有放棄多元化的嚐試。2023年,國美超市業務啟動,宣稱計劃三年開一萬家店;今年4月,國美又正式發佈“國美即時倉”及“國美便利店”,宣佈入局即時零售賽道。有消息稱,黃光裕還親自帶隊搭建無人零售項目團隊,大力佈局智能無人零售業態。

關店、裁員,業績持續萎靡

不只是新業務屢戰屢敗,黃光裕回歸後,國美的財務狀況十分堪憂。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國美零售陷入連續虧損,他回歸後同樣如此。

黃光裕回歸當年,也即2021年,國美銷售收入464.84億元,同比增長5.36%;歸屬於母公司的淨虧損為44.02億元,同比收窄37.06%,財務狀況稍有好轉。

但2022年,國美又進入下行通道。2022年國美銷售收入約為174.44億元,同比下滑62.74%;歸屬於母公司擁有者應占虧損約為199.56億元,同比擴大353.34%。

到2023年,國美銷售收入為6.47億元,同比縮水96.29%;歸屬於母公司擁有者應占虧損為100.57億元,同比收窄49.60%。針對2023年的財報,國美稱期內收入大幅減少主要由於若干主要供應商暫停供貨,這對國美零售的營運造成重大影響,同時國美電器門店大量關閉,部分被競爭對手接盤;虧損收窄則是由於廣告投放縮水、員工銳減等因素,集團的營銷、管理費用大幅下降。2023年底,集團僱員數量為2196名,上年同期為12431名,減少近萬人。

在2024年上半年,國美的財報依舊“難看”。財報顯示,國美在上半年收入為1.69億元,同比下降約59.22%;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應占虧損為44.32億元,較去年同期擴大約25.23%。對比2023年來看,2024年上半年,國美的員工數量已經縮減至1293名,門店數量也從2023年的1073家縮減至565家,幾乎減半。

從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國美累計虧損了388.47億元。從股價來看,2021年2月,因為黃光裕回歸,國美零售股價最高達到2.55港元;截至1月8日收盤,國美零售股價僅為0.018港元,市值8.62億港元,縮水超過99%。

國美零售股價和市值縮水背後,一方面是業務和財務數據未能好轉,另一方面黃光裕的數十次減持公司股票,累計套現數十億港元。

“18個月讓國美回歸”的豪言言猶在耳,但留給國美的機會,恐怕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