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在頭上能讀心,無需喚醒出答案,這款新 AI 硬件是炒作還是未來?

攝神 取念 

注意看,眼前這個男人,他將一個形如白色紐扣的裝置粘在了太陽穴上,然後閉上眼睛,腦海中默念一個問題:你覺得 The Verge 作為一個新聞媒體網站怎麼樣?十五秒後他的手機彈出一個通知推送,點開全是一些關於 The Verge 新聞公信力的信息。 

這不是某個科幻電影的情節,而是在今年 CES 展會上真實發生的一幕。

這個設備的名字叫「Omi」,一款集成了人工智能的可穿戴硬件,來自初創公司 Based Hardware,如你所見,它能「讀心」,不過目前還非常初步。創始人 Nik Shevchenko 揭秘,它帶有一個電極,現階段只能理解一個通道。

除了 The Verge,另一家媒體 Tech Crunch 也親眼見證 Omi 讀取 Shevchenko 想法後推送了關於自家的公開信息,證明「讀心」並非一個預設好的過程。

Shevchenko 的目標是打造一款能理解用戶何時需要其幫助的電子設備,並且能理解、保存用戶腦海中的想法,實現真正的「意圖識別」甚至「意圖預判」,這可能會改變用戶使用智能設備的方式。

只是這個目標可能還需要兩年甚至更多時間去實現。當下面向大眾推出的 Omi,只是一個智能馬克風,主要的佩戴方式是掛在脖子上當一個「項鏈」。它會持續進行收音,然後提供一些對用戶有幫助的信息和觀點,充電一次能用三天,需要配套一個手機 App 使用。

Shevchenko 宣稱不需要喚醒詞就能激活 Omi 內置的 AI 助手進行交流。在和 The Verge 交流的過程中,Shevchenko 不經意地表示自己想知道比特幣的價格,幾秒後 Omi 手機 App 就把答案推送了。

不過,Omi 不總是會推送一些有用的信息,在演示中,Omi App 有時會忽然彈出通知,點開後發現是一些毫無意義的錄音片段。

除了提供信息,Omi 還可以錄製、轉錄、總結談話內容,還有一個應用商店,允許 Omi 安裝 App 實現更多功能,例如將錄音保存到類似 Google Drive 等雲儲存服務中。

這種「持續收音」的方式,自然會引起用戶對於隱私的擔憂,Omi 的應對方法是完全開源,用戶可以在開源平台上查看數據的去向,也可以選擇存儲在本地。

開源平台還允許開發者構建 Omi 應用,或者改變 Omi 內置的 AI 模型,這也有助於 Omi 快速迭代和更新,Shevchenko 透露,目前已經有 5000 個早期試用者在幫助改進 Omi 的能力。

不管是 Omi 這個神似一粒圍棋的外觀,還是始終聆聽的 AI 功能,都和去年發佈的 AI 硬件「Friend」高度撞車。而實際上,Omi 一開始的名字就是「Friend」,Shevchenko 去年強烈控訴了 Friend 抄襲了自己產品創意和名稱,而現在他表示 Omi 和 Friend 是「完全不同的產品」,後者只是 Omi 的「一種功能」。

Friend Friend 

而關於這個硬件的誕生,Shevchenko 也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他出生在日本附近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從小就很嚮往和敬佩那些科技界的大牛。多年以來,Shevchenko 一直向馬克·朱克伯格、埃隆·馬斯克等人發送電子郵件,想獲取一些關於科技創業的建議和指導,但很少收到回應。

因此,Shevchenko 打算給自己造一個「導師」,也就是現在的 Omi。

有意思的是,Omi 目前有一個名為「Personas」的 App,往其中輸入任何人的 X 推文,就能創建一個他的 AI 人格。Shevchenko 表示他已經和 AI 版的馬斯克保持了很久的聯繫,這個「馬斯克」會給他指引,每個月還會給自己做「總結」。

「讀心」之外,Omi 還有更大的願景。Shevchenko 認為目前這個小小的設備只是一塊拚圖,最終 Omi 會成為一個超大型的平台,不局限於特定的設備或者 App,並來到更多形態的設備上。

OmiOmi

這兩年,各種各樣的 AI 硬件接連推出,而其中不少產品,發佈時宣稱取代手機、改變交互,發貨後用戶卻發現連問天氣都成問題。

同樣有著不小的抱負,Omi 的做法要更一點務實。Shevchenko 認為,Omi 的定位是手機的補充設備,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要打造出 AI 時代的 iPhone。

不過 Shevchenko 也透露稱公司將使用 15 萬美元去營銷 Omi,而其中一些已經上線的宣傳影片,似乎都過分誇大了 Omi 當前的能力,評論區有不少網民表達了質疑和反感。

至少,目前的 Omi 能作為一個單純的 AI 錄音設備來使用,還有著進一步迭代的潛力,在開源社區的支持下,或許還能探索出更獨特的玩法,比那些基本不可用,需要乾巴巴等待開發商一點點完善功能的其他 AI 硬件要合理不少。

那些關於 Omi 持續錄音的隱私爭議,以及未來「讀心」功能背後潛在的倫理問題,也有望在逐步迭代的過程中得到充分討論和解決。

Omi 已經面向開發者推出,價格 70 美元(折合人民幣約 513.18 元);今年第二季度將推出消費者版本,價格 89 美元(折合人民幣約 652.47 元),和其他價格比得上一台智能手機的 AI 硬件對比,反而顯得有性價比。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愛範兒」(ID:ifanr),作者:蘇偉鴻 ,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