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必選、九號、追覓割草機器人對壘,百億美金市場戰火點燃|硬氪直擊CES

作者|黃楠

編輯|袁斯來

過去一年,割草機器人賽道持續升溫。源於其在經濟性、效率和便捷性等方面優勢,以及自動化作業和用戶智能化需求的催動下,割草機器人成為了歐美庭院的新寵兒。

中國作為割草機器人主要的生產製造國,在近日舉辦的CES 2025上,各家品牌陸續發佈其新款智能割草機器人,優必選、長曜創新等公司的產品眾籌金額超過百萬。

縱觀現場,參展企業可分為兩類:一是九號、鬆靈、科沃斯等廠商、產品已經有一定市場份額,在前幾代產品基礎上發佈系列新品。

九號推出Navimow X3系列,通過極速充電、大尺寸刀盤及更快運行速度等技術,提高割草面積與充電時間的比率;鬆靈發佈適用於小型草坪且地形複雜場景的LUBA mini AWD,能應對高達80%坡度的複雜地形;科沃斯展出的是GOAT A系列和O系列,其GOAT A3000 LiDAR在RTK感知系統上增加了雙激光雷達,識別、導航、避障能力更精準。

九號Navimow X3系列(圖源/企業)九號Navimow X3系列(圖源/企業)

第二類是優必選、安克、MOVA等新進入的公司,基於原技術棧拓展新的業務線。優必選在CES 2025上正選的UBHOME智能割草機M10,採用其自研的自主環境感知與SLAM及自主導航技術;安克Eufy給首款割草機裝上了LED大燈和自動除霧器,可以滿足設備夜間或低光照作業的光線需求;MOVA和禾賽共同展出了MOVA 1000,其搭載了一顆禾賽迷你型激光雷達JT16,具備高精度三維環境感知能力。

在這場全球新興消費電子產品的嘉年華中,能聞到品牌之間的火藥味。業界共識是,相比傳統埋線割草機器人,智能割草機器人是大勢所趨。

割草機器人的產品已經呈現出多樣化SKU和個性化等特點,這對該品類在出海過程中、各廠商如何做好本地化精準運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業在技術之外,建立更多競爭壁壘。

主流技術方案

對歐美家庭來說,割草是一項長期存在的剛需工作。

Statista曾發佈過一組數據,全球約有2.5億個庭院花園,其中有1億個集中在美國,8000萬個分散於歐洲各地區。草坪文化延續至今,77%歐美家庭會固定進行庭院活動,一般家庭平均每月要修整草坪2至3次,有2.27億以上的美國人擁有草坪維護及園藝工具。

這種頻繁需求背後,衍生出一個數百億美元規模的割草機市場。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統計,2021年,全球割草機市場規模達到304億美元,家用場景佔70%;華經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7年,全球割草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41億美元。

其中,出貨量佔比較大的為傳統埋線式割草機、及依靠人力的手推式或騎乘式割草機,無邊界智能割草機器人目前仍處於市場早期階段,以北美和歐洲為主要市場,智能化和傳統埋線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比例不到1:10。

 「2024年無邊界產品全球出貨量不超過30萬台。市場上同類產品同質化嚴重,海量營銷投入,‘品牌教育’變成‘品類教育’,實則真正能出貨的廠商並不多,仍然有大量機會存在。」長曜創新創始人胡嶽告訴硬氪。

Airseekers TRON(圖源/Kickstarter)Airseekers TRON(圖源/Kickstarter)

其實,自2024年以來,已經有多個割草機項目的眾籌金額超過了百萬,多款產品在本次CES 2025上均有展出。

長曜創新的AIRSEEKERS TRON與Tron Max產品,在Kickstarter平台單月預售金額超220萬美金,首批訂單超1500台,已陸續完成第一批眾籌訂單交付,並於日前開啟海外獨立站銷售,首款產品預計定價2000美金以上。

鬆靈旗下子品牌Mammotion的YUKA系列割草機器人,2024年眾籌金額超過220萬美金。

優必選UBHOME M10在2024年11月發起眾籌並啟動量產,已籌集金額近20萬美金、折合人民幣破百萬元,主打中高端用戶市場,目前這款產品正式登陸亞馬遜等平台進行銷售,售價為1799美元。

CES 2025優必選UBHOME M10展位(圖源/企業)CES 2025優必選UBHOME M10展位(圖源/企業)

這些產品眾籌成績證明了無邊界智能割草機器人有足夠大的潛力。 但必須看到,這種產品還在早期,目前幾種技術路線都還在博弈中。

區別於傳統割草機,無邊界智能割草機器人的難點在於室外非標的環境因素影響,包括草坪、緩坡等複雜地形,直射的陽光,霧霾雨天以及人和動物的躲避等,都會影響定位準確性進而導致割草效果不佳。

當前常見的解決方案是,借助RTK(Real – time kinematic、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分技術)、多傳感器融合、激光雷達加視覺SLAM等定位方案,通過深度學習視覺避障技術,讓機器自主規劃路徑。用戶只需通過手機App遙控操作,即可啟動、監控與停止割草任務,不用人工參與或監管。

胡嶽指出,雖然RTK方案在某些場景下表現出色,比如開闊場地的定位精度更高,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顯。RTK設備包括基站和支架等,體積較大,運輸成本較高。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如庭院樹下遮擋物較多時,RTK定位容易丟失,導致地圖重建,影響用戶體驗。可以說對新手用戶而言,還是有一定的學習門檻,無法做到即買即用。

對比之下,純視覺方案使用更便捷,只需簡單激活即可使用。因此,不少廠商都選擇了用RTK或激光雷達加視覺的集成方案。比如九號在CES 2025上發佈的Navimow X3系列,就採用了RTK與視覺技術的結合,可以完成釐米級的高精度定位,即使是複雜場景下也能保持穩定的定位能力。

CES 2025九號Navimow X3系列展台(圖源/企業)CES 2025九號Navimow X3系列展台(圖源/企業)

優必選UBHOME智能割草機M10,採用了其自研的自主環境感知與SLAM及自主導航技術,並接入了高通機器人RB1平台。RB1內置機器視覺技術提供端側智能,在不需要預埋邊界線的前提下,UBHOME能夠感知庭院環境、選定操作範圍,完成如陡坡等複雜地形的雜草割剪。同時,UBHOME割草機中還內置有LoRa通信模塊設計,能支持13.8萬平方米的大範圍信號連接。

優必選UBHOME M10(圖源/企業優必選UBHOME M10(圖源/企業

目前來看,幾種路線各有利弊,但對中國公司來說,硬件方面的技術問題很少構成阻礙。對這種大件產品,真正考驗中國出海公司的是線下渠道運營能力。

本地化運營,搶佔優質渠道

從展會現場來看,割草機器人正呈現出豐富SKU和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其原因主要受不同區域對技術、產品形態等需求差異所影響。

例如歐洲的草坪草質相對細膩、生長速度適中,對割草機的切割效率和精度要求較高;相比之下北美的草質較粗、生長速度快,尤其旺季每月需割草2~3次,對割草機的大功率、高效率和耐用性要求較高。

同時,歐洲草坪面積相對較小,通常在300至500平方米之間,地形相對平坦且邊界規則,割草機需具備較好的避障能力和路徑規劃能力,以適應緊湊的庭院空間;北美草坪面積較大,通常在600至1000平方米之間且邊界不規則,地形多樣,包括平坦的草坪、坡地等,需要割草機有良好的爬坡能力和適應性。

因此,這也意味著割草機器人在產品端還有很大的可探索空間,要求企業能提供更豐富的產品線選擇、並針對特定場景做個性化調整。

比如MOVA 1000,在硬件端就裝備了專門的越野輪,具備更強的抓地能力,在坡度地形中割草不易打滑,同時越野輪耐磨性也更強,提升產品的耐用性。其標準模式中,一天內可以完成800平方米的割草,高效模式單天割草面積可達到1200平。

MOVA割草機器人(圖片/企業)MOVA割草機器人(圖片/企業)

科沃斯GOAT G1的高效切割、精準定位和智能避障等功能,此前在歐洲市場俘獲了不少庭院用戶;此次CES 2025發佈的GOAT A3000 LiDAR,針對北美大草坪特點,配置了32V大動力電池,加上雙刀盤和LELS定位技術,可以將割草機器人的工作效率提升至初代割草機的三倍。

CES 2025科沃斯展位現場(圖源/企業)CES 2025科沃斯展位現場(圖源/企業)

 「接下來,市場上針對不同使用場景的割草機SKU將越來越多,這也十分考驗各家的本地化運營能力,能否精準把握當地用戶的差異化需求。」關注出海硬件的投資人徐峰告訴硬氪。

除了小型庭院的家用割草機器人,未來或將有大型庭院的商用割草機器人、針對特殊環境的定製割草機器人等。「這些產品將更好地滿足多區域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徐峰表示。

在銷售端,與偏3C、輕量化電子消費品不同,割草機器人屬於線下體驗型產品,由於其客單價較高,加上使用感受的差異性較大,因此用戶更傾向於在門店試用後再購買,交易流程短、售後也更有保障。

線下渠道在用戶購買決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品牌方更需要有強大的渠道網絡資源和靈活的售後相應服務。

 「由於歐洲國家多,線下渠道分散,誰能先搶下優質的服務商和經銷商,在當地就是會有先天優勢。相比之下,美國屬於統一市場,整體體量就很大,ROI比例更高,州與州間的語言、文化體系、政策等基本一致,更常見的合作方式是渠道直接向零售商供貨,企業只需要跟渠道直接談判和對接。」關注智能硬件、機器人領域的投資人鄭傑就曾向硬氪表示。

CES作為一個聚集全球消費電子產品的大型展會,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渠道商前往,成為了不少新興品牌拓展市場、尋求優質合作夥伴的重要渠道。還有部分割草機器人廠商自2024年下半年起,就加快了其海外市場團隊的搭建速度,有市場人員專門在一線跑渠道,佈局線下銷售網絡,搶佔優質渠道。

2024年以來,割草機器人行業熱度不斷攀升,隨著更多企業入局,行業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市場競爭和整合壓力。

可以預見的是,一些缺乏核心技術和競爭壁壘優勢的公司,勢必會被淘汰出局。他們之中,大廠能否憑藉品牌力和渠道優勢、以及創業公司是否具備核心技術和產品優勢,將成為其能否佔據一定市場份額的決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