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預言4年內AI統治腦力工作,人類只剩搬磚?

「4年內,除了體力活,AI將掌管一切腦力工作!」

馬斯克的一句話,驚爆全網。

就在CES 2025期間的一場特別專訪中,馬斯克暢聊了AI在認知任務、人形機器人、Neuralink等技術進步方面,如何對人類生活產生變革性的影響。

整整半個小時對談中,馬斯克對未來AI的預測極為大膽。其他一些核心觀點包括:

  • 未來3~4年,AI能夠勝任所有與認知相關的工作,完成任何你想做的事情,甚至會提出你從未想到的想法。

  • 未來3年,特斯拉機器人產能將提升到50萬台。最終,人類世界將會有200億~300億台人形機器人。

  • 2年內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前往火星。如果能著陸成功,那麼下一步就是嘗試把人類送往火星。

  • 2024年,AI已經耗盡了人類知識所有的數據,補充數據的唯一辦法是使用合成數據。

  • 2025年,將為30位患者植入升級後的Neuralink,下一步讓失明的人重見光明。

世界人口為80億(2023年)世界人口為80億(2023年)

以下為採訪原文:

Q:在未來十年里,你認為哪些技術進步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最深遠的影響?普通人應該期待看到什麼樣的技術變革?

馬斯克:AI必將成為最重要的技術,我對這個預測很有信心。

回顧5年前,甚至是15年前,我說AI將會成為一個革命性的技術,具備超越人類的智能水平,比最聰明的人類還要聰明。當時人們以為我在開玩笑,覺得太不切實際了,認為計算機不可能比人聰明,也完不成那些複雜的任務。

而現在,最新的AI系統在複雜測試中的表現已經超越了大多數人類。AI在醫學測試方面的表現比80%的醫生都要好。在放射影像診斷方面,比大多數從事這項工作的專業人員都要強。顯然,這種發展形勢正在加速。

黃仁勳的演講清楚地展示了人工智能的進步有多大。無論是在硬件方面、軟件方面,還是在數據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

然而,在2024年,我們已經耗盡了現有的所有數據,已經把整個互聯網、所有曾經寫過的書籍和所有有價值的影片都用上了。

現在唯一的補充方式就是使用合成數據,也就是讓AI自己創作或提出論點,然後進行自我評估,通過這種方式利用合成數據進行學習。

但問題在於:如何判斷AI給出的是幻覺還是真實答案?這的確十分困難。但AI已經用完了所有能用於訓練的人類知識。

Q:我們進行了一項調查,詢問人們AI是否正在影響你的生活?13%的受訪者回答「是」。當被問到5年後AI是否會影響你的生活?87%的受訪者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這個差異非常驚人,那麼AI究竟會給人們帶來什麼,是會導致失業還是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馬斯克:AI不僅能完成你想要的任務,還能提出一些你從未想到過的創新想法。

可以確定的是,在接下來的3~4年里,AI將能完成任何不涉及到具體操作的認知任務。此外還有機器人這項重要的技術,AI不只要能在數據中心裡思考,還需要付諸實踐。因此我們需要機器人和自動駕駛。

正如你所體驗的,自動駕駛的性能提升速度是呈指數級的。我們有信心在三個月內,也就是今年第二季度,自動駕駛就能比人類司機更加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會低於經驗豐富的駕駛員的平均水平。自動駕駛的性能還會繼續提升,我認為它的安全性最終將會比人類高出10倍,甚至是100倍,並且幾乎不會發生事故。

今年,這項技術就會通過軟件更新在特斯拉上實現,到時候你就會發現,汽車的自動駕駛水平會有顯著提升。

Q:讓我們來確認一些時間表,你認為自動駕駛系統能在一年內獲得政府認證嗎?

馬斯克:目前在一些地區,已經實現了完全無人駕駛。比如,Waymo就已經可以在沒有操作員的情況下,在美國少數幾個城市里行駛了。相比之下,特斯拉選擇了一條更具挑戰性的道路,但這最終會成為更強大的通用解決方案。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完全依賴AI和視覺技術,不依賴昂貴的傳感器,不需要激光雷達,甚至不需要預先掌握地理信息。它可以去到任何從未去過的地方,即使是在外星球上,這輛車也能正常工作。這些技術都將在今年實現。

Q:什麼時候我能擁有一個家用機器人呢?

馬斯克:這就涉及另一個重要的領域——人形機器人。我認為大多數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像《星球大戰》中的C-3PO或R2-D2那樣的機器人助手。

實際上,人形機器人將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產品。想像一下,幾乎每個人都會想要一個,有些人可能想要兩個,再加上整個工業領域都需要人形機器人來製造產品和提供服務。

你可能會問,人形機器人與人類的比例會是多少?我猜至少是3:1,甚至可能是4:1或5:1,這就意味著未來可能會有200億~300億台人形機器人。到那個時候,金錢的概念可能會變得模糊,經濟體系是否存在有意義的上限都不好說。

假設AI發展一切順利,我認為人類將不會有全民基本收入,而是全民高收入。

Q:你認為五年內我能擁有自己的第一個機器人嗎?

馬斯克:就特斯拉而言,這個目標顯然能夠實現。Optimus機器人的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人形機器人,一隻機械手有22個自由度,在外觀和觸感上都與人手極為相似。

我們計劃今年生產數千台這樣的機器人,最初會在特斯拉工廠進行測試。如果一切順利,明年我們將把產量提高10倍。這意味著明年我們的目標是生產5萬~10萬台人形機器人,再過一年,產量還要增加10倍,這樣三年內產能就能擴大到50萬台機器人。

我們可以用羅馬軍團的規模來類比:一個羅馬軍團有5000人,想像一下我們將擁有多少個機器人軍團。

Q:那麼,我們什麼時候能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

馬斯克:我認為,2年內我們就能向火星發送第一艘無人飛船。地球和火星每兩年會有一次發射窗口期。我們現在正處於這樣一個窗口期。下一個窗口期大約在兩年後,之後再過兩年,又會出現一個新的窗口期。

對於飛行首次任務,我們的首要目標是確保星際飛船能夠安全著陸而不會墜毀。我們需要證明,可以讓星際飛船在不增加撞擊坑數量的情況下,實現軟著陸。如果星艦能夠安全著陸,那麼也許在下一次任務中,我們就可以送人前往火星了。之後,這個規模有望實現指數級增長。所以最終,會有數千艘星際飛船奔赴火星。

我腦海中有一個很酷的畫面,就像科幻劇《太空堡壘卡拿狄加》(Battlestar Galactica)那樣,殖民船隊集體啟程,在太空中形成璀璨的光點,我認為那一定會很酷。

但我認為目標是讓火星實現自給自足。所謂火星的自給自足,是指即使來自地球的補給船因任何原因停止運行,火星殖民地不會因此消亡,而是能夠繼續發展。

如果地球發生了某些災難性事件,比如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重大自然災害等不可預見的事情,無論什麼原因導致地球補給中斷。如果火星能夠繼續維持和發展,那麼人類文明預期壽命將會大幅增加。

退一步問,你如何評估一種文明?這種文明是否還被束縛在母星上,還是說它已經成為了多星球文明?我們不希望成為,那種僅局限於一個星球上的文明。我們想要一個體面的結果,即使我們不會超越太陽系,至少我們會到達另一個星球。

Q:關於大腦與技術的直接通信,我是否在有生之年能看到這項技術實現?

馬斯克:沒錯。我們已經有了Neuralink技術,目前發展態勢看起來令人期待。已經有三位患者成功植入了Neuralink設備,而且所有設備運行正常。

我們還對設備進行了升級,新設備將配備更多的電極傳感器,更高的信息傳輸帶寬、更長的電池續航時間,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進。我們希望在今年能夠為20~30位患者植入這種升級版的Neuralink設備。

我們的第一代產品主要針對那些失去了大腦與身體連接能力的患者,比如四肢癱瘓(tetraplegia)或截癱(paraplegia)的人。

就像著名物理學家史提芬·霍金一樣,如果能夠以正常人的速度,甚至更快的速度進行交流,那將是一個突破性的改變。

因此,我們的第一代產品旨在讀取大腦運動皮層的信號,這樣當你想要移動手時,就能夠控制屏幕上光標的移動。這使得患者能夠僅通過思考,就能控制電腦或手機。

我們的下一個研究方向是幫助視障人士。即使是完全失去雙眼或視神經受損,甚至是先天性失明的人,也可以通過直接與大腦視覺皮層連接來幫助他們重獲視覺。實際上,我們有隻猴子已經使用這項技術長達兩年了。

更進一步,如果我們在脊髓損傷部位的上下兩端分別植入Neuralink設備,就能夠繞過受損的神經傳導通路,將大腦信號傳遞到下肢,幫助癱瘓患者重新行走。這顯然,更具有深遠的意義。我相信這從物理學角度來說是完全可行的。

Neuralink的長期目標是提高信息傳輸的帶寬,目前人類說話時的信息傳輸速率其實非常低——「人類在24小時內的平均信息傳輸帶寬,甚至不到每秒一比特。而一天有8.64萬秒,而普通人每天產生的信息量遠低於8.64萬比特。」

有了Neuralink設備,你的信息輸出能力可能會提高1000倍甚至100萬倍。這將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實際上,你會獲得超越普通人類的能力。

參考資料:https://x.com/tsarnick/status/1877288539324391622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作者:新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