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看膩智能車的方塊屏了吧
「新能源車的大方屏,我已經無感了」,這是小紅書上某款最新上市的新能源車型帖子下的一條真實用戶評論,並迅速收穫了一堆點讚和相似的觀點。
這也很難怪消費者的反應。早些年新能源汽車橫空出世,以立式大方屏、少按鍵的座艙交互方案,來凸顯科技氛圍感時,確實給了消費者一些新奇感,但2024年的前11個月,市場上推出的新能源新車車型就多達130款,即每月有差不多12台新車累積出現在消費者眼前,而拉開這些新車的車門,大同小異的座艙風格,著實讓人迷茫和沮喪。
「從十幾萬到售價上百萬的新能源汽車,都彷彿用上了一套公模的極簡風格內飾,過往靠材質拚接、按鈕面板佈局來呈現的豪華感與藝術感不見了,配一兩個中控大屏,或者在第二排加一個‘大彩電’,強調自身的語音識別功能多麼強大,智能化駕駛水平如何高如何趨近於無人化,除此之外再加一些無關痛癢的噱頭功能,實在是很難評」,某用戶評論說。
左右各一個屏幕,就是主副駕各不得罪,一個屏從左劃到右,就美其名曰「向日葵屏」,某款新車的核心賣點,就是「配五聯屏」,至於為什麼需要五聯,而不是兩聯、三聯,品牌方自己也沒有給出一個很好的解釋——像極了以參數堆積為主的電腦攢機時代,更何況「不服跑個分」也確實出現在了很多車企的外宣物料里。
可能是汽車行業過於內卷,靜下來思考和創新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也可能,直接照搬,能帶來成本和效率的雙重優化,但當如此多同質化且顯得「boring」的車內座艙同時出現時,車企們是否真的應該考慮給消費者一點點不一樣的東西了。
科幻電影照進現實,
炫技背後是交互進化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早在2012年上映的《Mission Impossible4》里,湯告魯斯駕駛的寶馬i8電動超跑概念車,驚豔了全球觀眾——這輛亮相於2009年法蘭克福車展的概念車,有著酷炫的、充滿未來感的車身設計和交互方式。
在電影里,寶馬用概念化和後期合成的方式,給大家大致勾勒了未來用車場景:在車輛智能化還微不足道的當時,i8概念車就可以實現語音控制、手勢控制等人機交互方式,自動規劃出最佳線路,並在前擋風玻璃以滿屏投影的方式呈現出導航路線、緊急避讓提醒等信息。
在玻璃上呈現信息,如今看來這一技術已經變得稀鬆平常,但頗為有趣的是,平視顯示技術(HUD,Head-Up Display)就是寶馬在20多年前首次大規模應用在汽車座艙內的,只是在電影里加以了炫技化的呈現——將整塊擋風玻璃作為信息呈現的載體。電影在全球熱映那一刻起,寶馬在智能化和人機交互的創新性上,無疑是充滿賽前分析性和令人欽佩的。
而在1月8日,寶馬宣佈將電影里的科幻畫面變為可量產的現實。在2025年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寶馬發佈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首創全景iDrive和BMW新世代操作系統,首創全景iDrive包含車內四大全新交互界面:行業首創的視平線全景顯示、全新3D抬頭顯示、超感智控方向盤以及BMW首創向心中控。
其中跟電影科幻鏡頭極為相似的,就是視平線全景顯示,應用了寶馬自主研發的顛覆性超近距投影平視顯示技術,革命性地替代傳統儀表盤,可將信息在A柱到A柱的範圍內投射在擋風玻璃下部的黑色塗層上,提供大面積、高精度、遠視野的顯示效果。再搭配全新3D抬頭顯示位於視平線全景顯示上方,可將導航和自動駕駛信息投影到駕駛員最佳視野內,二者精妙配合,信息呈現井然有序。
「首創視平線全景顯示,正在改變我們與汽車的交互方式。我們的目標是讓它在用戶體驗方面比以往更加友好」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如此表述這一技術的用戶體驗點。
此外,寶馬首創向心中控屏幕採用行業唯一的「自由剪裁」式設計,看上去也頗為科幻感的同時,使其更靠近駕駛員,操作更加方便,且17.5度的傾斜角,讓駕駛員在操作方向盤時,中控信息不會有任何遮擋。與一般異形屏上圖形為矩陣顯示而存在大量黑框區域有所不同,UI完全根據屏幕形狀進行設計,類似於全新MINI的圓形屏與UI相匹配的設計。
而在這些創新性的硬件背後,寶馬對智能時代的座艙有著自己的理解。
「以駕駛者為中心」,
汽車座艙設計的不變主題
2015年的一篇《一屏好還是多屏好》的稿件里,作者的觀點說,屏幕的多少,這其實取決於人機交互的設計原則。「對於汽車來說,安全是第一位的,汽車人機交互也應該追求安全,不能因為交互系統的設計影響到行車安全。其次就是操作方便,顯示直觀,司機在駕駛過程中注意力大部分放在路上,複雜的操作和顯示只會影響駕駛」。
寶馬的理念與之類似。
提到寶馬,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它所宣揚的「Driving Pleasure」駕駛之悅,這其實是寶馬一直以來「以駕駛者為中心」的一個感性表達。
在中控區域繁雜按鍵的時代,駕駛者在操作空調、導航等功能時,需要在無數相似的按鍵中艱難操作,視線難以集中,存在不小的駕駛隱患。
於是,2001年寶馬基於「以駕駛者為中心」的訴求,推出智能人機交互概念——BMW iDrive操作系統,以一塊屏幕和一個旋鈕,為駕駛員與車機之間搭建起一座全新的溝通橋樑,通過大幅減少車內的開關和按鈕,打造出現代、簡潔的內飾設計,讓駕駛專注度與安全性實現質的飛躍,徹底改寫了汽車人機交互的格局。
而在進入新能源與智能化時代,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給消費者呈現出「無人化」的趨勢和想像空間,城區、高速導航0接管,無人泊車、無人自動代客泊車等等,但在寶馬看來,在真正的無人駕駛遠未到來的今天,車輛仍是以駕駛員的人工操作作為核心,因此繼續遵循「以駕駛者為中心」,就是一個最為務實且繼往開來的方案——在不同方式的交互上創新,以滿足這一核心訴求。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寶馬所說的,「全景iDrive四大全新交互界面,是寶馬在新能源時代,對過往以‘駕駛者為中心’獨有人機交互體驗的新表達」。
從按鍵到屏幕的科技屬性演化中,我們一度看到了對於屏幕的過度依賴,和事實上造成交互退化的極端案例,比如連車輛換擋功能,都被集中在了大屏幕里,而需要打開霧燈,還需要在屏幕的更深一級菜單里去找尋。
在BMW的全景iDrive的四大核心交互界面內,以最新的技術和載體,實現了「物理按鍵—觸控反饋—語音控制」等多種方式配合的協同聯動——也就說通過多種模態的組合,讓用戶怎麼方便怎麼來——給用戶以直觀、易用、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人機交互體驗:
如信息可以鋪滿屏的視平線全景顯示,及向駕駛員傾斜17.5°的向心中控屏,為的是能讓駕駛者更輕鬆、更專注、更安全地獲取和觸控屏幕信息;超感智控方向盤,給用戶提供了觸碰+回饋的手部信息反饋機制;而在必要的時候,通過語音控制來釋放雙手,也是目前智能汽車的基本操作,只是過往很多跨國企業的軟件能力並沒有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使用感受乏善可陳。
於是,寶馬選擇與中國頭部科技公司合作,打造本土語音引擎技術,大幅提升智能座艙的信息檢索和系統響應能力,以求更精準地理解用戶指令和判斷用戶意圖等。
寶馬認為,真正的科技不是簡單地配置堆砌,而是需要有人文關懷,創造「人車合一」的駕駛體驗:車要開得快、跑得久、刹得穩,真正實現車與人溝通如一;更要讓信息傳遞「零層級」,駕駛專注零打擾和駕乘體驗零壓力。
在後續還有相當長的「人車共駕」的智能汽車發展歷程里,寶馬的理念和選擇,其後續的市場反饋如何尚不可知,但或許能給當下同質化的智能汽車,呈現出一個全新的答案。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