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真經、促發展,“社區感商業”成為城市商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

新的消費主義正在影響著商業的變革,當“體驗”二字從消費取向作為出口,怎樣重新贏得新時代的消費者成為了迫切要思考的課題?

1月9日,成都市武侯區金花橋街道開展了“拓思路 促發展”外出學習參訪調研活動,通過走訪調研,學習不同社區在資源鏈接、社區合夥人治理模式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和先進經驗。

清源社區先後獲評“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最佳案例”、“全國一刻鍾便民服務圈示範工程”。孵化民情茶館、龍門茶藝工作室等服務品牌,滿足居民需求,提升了社區居民幸福感。

玉林北路社區,則以新零售、新業態、新模式為突破,促進文體旅商農融合。建立全市第一家社區養老公益工作站,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探索社區居家養老新模式。

玉林東路社區,促進社會多元力量有序參與社區治理。培育了80多個社區自組織,建立社區雙基金,成立社區公司,打造玉林民宿,開辦玉林生活市集,打造文創產品玉林小酒,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經營社區。

專家表示,從“消失的附近”到“回歸附近”,“附近”一詞被頻繁地提及,我們應該注意到,在物質需求日益得到滿足的今天,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現在的人們看似群居,實則孤島,“回歸附近”本質上也是在追尋一種“社區感”。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社區感的商業為城市居民帶來了一份寧靜、溫暖、富有人情味的消費體驗,成為城市商業發展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