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深觀察|汽車產業鏈進化:車企智能化戰事走向縱深處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焦文娟 廣州報導

汽車智能化競爭按下加速鍵。

自2018年中國車企在CES展會嶄露頭角後,每年的CES展會越來越成為汽車前沿技術發展的風向標。

今年的CES展會上中國參展商數量創歷史新高。中國車企積極登陸CES,美國傳統汽車巨頭幾乎集體缺席。2025年,常客本田和寶馬如約參展;中國傳統自主品牌吉利和長城展示了智能化轉型和擁抱AI的決心,極氪、小鵬彙天探索未來出行方式;福特、通用和Tesla卻缺席。

與近兩年CES展相同的是,AI仍是核心話題。在汽車領域,科技巨頭與車企繼續牽手共謀未來;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技術發佈密集,依舊是行業焦點。

從CES上汽車產業鏈企業的動作來看,多主體在智能駕駛合力奔向L3至L4,用數顆高算力芯片拉開高階智駕競爭序幕;邊緣側AI正延伸至智能座艙,語言大模型下的情感交互和極具未來感的屏顯技術,正落地成為現實。科技浪潮湧入,AI正融合進汽車智能化的方方面面。

儘管本次展會上的概念車少了,但關於未來出行的想像不曾缺席。豐田汽車時隔五年重返CES,宣佈已完成Woven City項目的一期工程建設,該項目旨在探索未來出行的解決方案。豐田汽車董事長豐田章男還表示,豐田也在探索火箭,因為未來出行不應只局限於地球,或只局限於一家汽車公司。

中國汽車也正將CES當作出海的平台。極氪在CES上發佈了出海戰略,對智駕、智艙、超快充生態出海和智能架構出海四個方面進行規劃。

明確的技術量產節點正敲響智能化競爭的戰鼓,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無人自動駕駛等領域,各大玩家蓄勢待發。

高階智駕競速,芯片算力奔向2000TOPS時代

在大模型之戰前夕,智駕芯片廠商開啟了新一輪的算力角逐賽。

在今年的CES展上,黃仁勳首次展示了車載計算平台Thor,並表示該產品已經進入量產階段,同時Thor平台的算力將是上一代Orin平台的20倍。

此前有消息稱,英偉達SoC芯片Thor的量產將在2025年實現。對比目前行業普遍搭載的Orin-X芯片,其單顆算力約為254TOPS,即將量產的智駕芯片 Thor 的單顆算力將是Orin-X芯片的8倍,達到2000TOPS。英偉達介紹,該芯片“無論是 L4/L5 級自動駕駛所需的複雜計算,還是車載娛樂、智能座艙等功能,都能輕鬆勝任”。 

Thor的量產早在兩年前亮相後就備受市場期待。2022年9月,黃仁勳已經公佈了這款超越以往的車規級系統級芯片 (SoC) ——DRIVE Thor。根據黃仁勳當時在GTC 大會主題演講中公開的信息,該芯片可以提供每秒2000萬億次浮點運算性能。彼時,黃仁勳立下目標:DRIVE Thor 將逐步接替 DRIVE Orin,賦能2025年主機廠的量產車型。黃仁勳預言,自動駕駛汽車有望成為機器人技術領域首個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產業。 

靴子即將迎來落地時刻。極氪將成為首家基於 Thor 芯片推出量產自研智能駕駛域控製器平台的車企。此前極氪CEO安聰慧也透露,英偉達的Thor芯片將首先搭載在極氪旗艦SUV上。據佐思汽研分析,比亞迪、廣汽、理想最遲將會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用Thor代替Orin。此外,在黃仁勳的介紹中,奔馳、沃爾沃、小米也是英偉達Thor的客戶。

在端到端走向一段式的背景下,海量的數據使更高算力的車載計算平台和芯片成為主機廠們的必需品。國內的芯片廠商們正加緊追趕巨頭的步伐。

黑芝麻智能也首次亮相了其自研的華山A2000芯片,同時還展出了A2000家族:包含A2000 Lite、A2000、A2000 Pro三款產品。黑芝麻智能表示,A2000家族的三款芯片,其算力分別相當於1顆、2顆和4顆行業旗艦芯片,不僅支援高階智能駕駛,還能被應用在具身智能和通用計算等多個領域。

英偉達的市場份額仍居頭部,但也面臨多方的挑戰。據蓋世汽車研究院,2024年1月至8月,英偉達Drive Orin-X以109.3萬顆的裝機量和37.2%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整體來看,2025年智駕芯片與傳感器、算法等技術走向深度融合,國產化芯片替代加速,智駕芯片市場將展開算力競賽。

在智能駕駛的造“芯”戰事中,部分主機廠從2024年開始陸續流片。在市場份額之爭背後的算力競賽中,各個玩家不願掉隊。

智能駕駛產業中必不可少的激光雷達,也在本次CES展上衝擊L3至L4級自動駕駛。速騰聚創和禾賽科技分別推出了1080線激光雷達EM4和1440線激光雷達AT1440。據禾賽科技介紹,其推出的AT1440能滿足L3/L4級別自動駕駛對傳感器的需求。

主機廠將對智能駕駛的重視落實到產品里,都想領跑智能駕駛市場。極氪攜手Waymo亮相了無人駕駛汽車——極氪RT,預計2025年開啟大規模交付,率先投入北美商業化運營。長城首席技術官吳會肖在展會上闡述了長城汽車推出了基於空間與語言代理模型(ASL)的智能駕駛方案。

在2024年的CES展會上,端到端大模型成為重點,並引領了同年車企的競爭焦點。而今年,多維產業合力正推動更高階智能駕駛落地。中國信通院預計,到2025年中國智能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接近萬億元。

中信建投也在研報中指出,自動駕駛產業正處於產業變革的前夕,隨著智駕側算力、傳感器、AI大模型的全面升級,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落地將越來越近。今年的AI趨勢持續,在高算力芯片即將上車的背景下,AI賦能下的高階智駕或將成為競爭的重點。

AI賦能智能座艙,車載顯示“兵家必爭”

在本次CES展上,智能座艙繼續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

主機廠正採用自研或合作的方式,繼續用AI技術賦能智能座艙。去年,寶馬推出了基於亞馬遜Alexa大語言模型打造的全新一代BMW智能個人助理。在今年的CES上,寶馬展示了其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主打增強現實(AR)與車內交互的結合,並將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融入BMW智能個人助理。極氪展示了已經量產的Kr AI大模型系統,該系統基於高通8295芯片打造,並支援OTA迭代升級,能夠實現毫秒級精準交互。

隨著智能座艙的交互模式朝多元化發展,車載顯示作為展示座艙交互的方向之一,主機廠在此展示其前沿技術,科技企業跨界研發,智能座艙的競爭走向縱深。市場觀點認為,目前車載顯示領域正成為少數幾個仍處於增長階段的細分市場之一。沒有玩家願意錯過智能座艙下的新風口。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汽車是很多科技企業看好的跨界賽道,其中智能座艙的機會更多。

以車載顯示技術為例,今年參與CES展會的光子晶體科技,三年前從顯示技術領域跨界進入汽車座艙顯示賽道,其CEO鄭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市場對AR-HUD的需求很大,但現在技術成熟的、能夠提供的解決方案的(企業)很少。”

與去年熱門的屏顯技術不同的是,為了替代傳統的儀表盤,今年全景抬頭顯示技術 (PHUD)、隱藏顯示技術備受關住,柔性屏與多曲率屏應用在智能座艙里不斷拓展。寶馬、法雷奧、現代摩比斯、TCL華星等公司均展示了其最新的全息顯示產品。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汽車逐漸發展成為第三生活空間,車載顯示技術的發展最終落點是改善駕乘體驗。

主機廠方面,極氪和寶馬都展示了視平線全景顯示及3D抬頭顯示等技術;現代汽車展示了與蔡司聯合開發的全息寬幅擋風玻璃顯示器,這項技術計劃於2027年投入量產,並將率先在起亞EV9車型上亮相。該顯示器將覆蓋整個擋風玻璃,將導航、信息娛樂等關鍵駕駛信息直接投射到前擋風玻璃上,可以取代儀表盤。

(寶馬的視平線全景顯示及3D抬頭顯示技術展示)(寶馬的視平線全景顯示及3D抬頭顯示技術展示)

智能化的浪潮為顯示領域的企業帶來機遇。鄭港告訴記者,“從2023年開始,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影響,我們能明顯感受到跨國車企對智能座艙新技術的接受度更高,整體採用速度更快。”此外,京東方和極氪、吉利、領跑和小鵬等多位主機廠也均有合作。

汽車供應商們將更大膽的想像變成現實。繼2024年TCL華星和天馬分別展示了其創新性的車載顯示屏技術後,華陽集團展示了採用可變焦光學方案的3D AR-HUD(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系統),能將不同距離的信息進行層次分明的顯示,根據華陽集團公告,公司的全息顯示產品預計於2025年量產;京東方展出了智能座艙中採用的44.8英吋PHUD(全景抬頭顯示)貫穿式大屏。

此外,京東方還全球首發集電動摺疊與彎曲功能於一體的車載顯示屏,包括15.05英吋的電動摺疊屏以及17英吋的中控曲面呼吸屏。公開信息顯示,該曲面呼吸屏能在曲面和平面之間自由切換形態,在副駕的娛樂摺疊屏具備R3的彎折半徑,可根據不同使用場景靈活展開與隱藏收納。

但隨著技術向上,競爭卻更加激烈,頭部面板廠仍保持較高的市場份額。從從車載顯示產品的發展趨勢來看,鄭港認為,車載顯示技術未來向大尺寸化、透明化方向的發展趨勢明顯。

在本屆CES上,車企的競爭焦點繼續在智能化的新賽道里走向縱深。量產技術給了市場明確的期待,也為未來出行帶來了更多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