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出海.向新丨從“十年”孤獨到圈粉世界 中國電車有自己的大航海時代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歐陽宏宇

多年以後,面對“BBA們”,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會回想起,頭部自主品牌帶它去“科技界春晚”上宣告出海戰略的那一天。

日前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 2025上,極氪圍繞智艙、智駕、超快充生態以及智能架構發佈四大出海戰略。就在同一天,吉利也在該展會上公佈“智能汽車全域AI”技術體系,面向全球展示基於AI原生OS構建,覆蓋了C端消費者、B端企業服務以及空天地一體的智能生態。除此之外,零跑、小鵬、長城等也紛紛展示出其自動駕駛與智慧交通融合的展品;即便沒有在現場公佈出海計劃,但也向北美、歐洲乃至全球的主機廠和消費者,透露輸出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雄心。

如今,“不出海,就出局”已錨定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基因中。在面對國內市場前所未有激烈競爭的同時,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已在出海過程中正憑藉更高的性價比和更完善的供應鏈體系,成功在老牌汽車強國中“圈粉”消費者,並留下自己獨特的烙印。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正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上,正快速引領著整個行業發展的寫照;中國人都有一個全球夢,就是希望中國的汽車產品能夠出海。

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量“十連冠”

出海呈現中高端化、智能化趨勢

2024年,已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量連續成為全球第一的第十年。

這一年,中國汽車出口依然保持著同比兩位數的增長,國內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突破1000萬。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出口仍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出口量585.9萬輛,同比增長19.3%。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8.4萬輛,同比增長6.7%。如果將電動汽車(含底盤)統計在內,據海關總署統計,2024年我國電動汽車出口量首次突破200萬輛。

除了出口銷量保持較快增速,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中正逐漸呈現出中高端化、智能化趨勢。

“過去這一年多,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處於高速崛起和發展中,所有品牌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向上卷’和‘向外卷’。”極氪智能科技CMO關海濤介紹,所謂“向上卷”就是卷價值,在三電技術、座艙技術和支架技術上大力投入研發;“向外卷”則是卷市場,在全球的舞台上更多地展示中國品牌。

事實上,多家車企已在本屆CES上就已展示出了引領中國新能源科技出海的效果。比如,智艙技術方面,極氪宣佈與高通攜手合作,共同研發麵向未來的智能座艙。目前,其車型中已有搭載由高通8295智能座艙計算平台驅動的Kr AI大模型系統,並支援OTA迭代升級。

而在智能化方面,吉利在現場發佈的首個“智能汽車全域AI”,已囊括了基於該技術體系開發的端到端語音大模型、AI數字底盤、Flyme Auto 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最新的AI技術成果,並已在銀河E8、銀河E5、銀河星艦7等車型上應用。

99%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得找到合適的人去問。同樣是作技術發佈,在CES內外的不同是,中國車企在用出海作為“統一答案”後,面對的“如何出海?”“如何打造一款成功的全球車型?”等新問題還沒有“標準答案”。

出海不僅是要輸出產品,更要輸出企業的體系實力。吉利、極氪等車企在CES上所宣告出的技術體系與出海戰略就是在試做解答。對於它們來說,在克服市場、環境、文化、法規、習慣等外在因素後,憑藉技術力和產品力,是有可能造出一台像卡羅拉、高爾夫這樣的全球化車型。

出口銷量大漲背後

是向海外拓展要技術和經驗

時間回到10年前,國內造車新勢力掀起創立潮,傳統車企集體加速向新能源轉型。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在2013-2016年世界經濟低迷下的劇烈下滑後,我國汽車出口劇烈下滑;2017-2020年間,我國出口增速逐步企穩,但始終徘徊在100萬台左右。從2021開始,中國汽車出口實現了巨大的銷量和單價的突破。

尤其在價格方面,2019年-2023年里,我國汽車出口的均價從0.5萬美元提升到2.4萬美元,同比增長380%;價格的提升也意味著出口車型從中低端向高端的躍升。

在這過去十年中,一汽、上汽、東風、吉利等都是全程參與者,它們大多依靠出海獲得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並推動產品邁上新台階。

比如,在完成了“蛇吞象”收購沃爾沃後的吉利汽車,其銷量的爆發正式始於2017年。據統計,吉利汽車集團在2017年累計銷量達124.7萬輛,同比增長63%;此後一直保持在120萬輛以上區間。也正是在這一年,沃爾沃汽車集團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合資成立極星,瞄準全球高性能電動汽車市場;並在隨後陸續收購寶騰汽車、複興路特斯。

同樣,連續三年參加CES的極氪,也在全球市場的穩步拓展。其先後將豪華獵裝轎跑極氪001、Waymo定製專屬車型、以及純電豪華轎車極氪007等帶到CES,逐步從中國高端智能純電技術成功進入成熟市場,邁向中國車企全球佈局的雄心。

類似的佈局還有比亞迪預計其在匈牙利的工廠將於2025年末開始投產,零跑國際已經在13個歐洲國家擁有超過200家經銷商;正處於調整中的哪吒汽車,也是在通過“一車出海帶動全鏈”和“技術出海”的中國模式,把中國領先的電動汽車技術、供應鏈、製造能力帶給當地市場。

這一切的佈局都意味著,中國品牌出口銷量大漲的背後,是大眾新造車和主機廠積極向海外佈局和拓展,依靠產品力和不斷追求的創新內生力,所贏得是市場。

新能源汽車出海道阻且長

全產業鏈優勢保駕護航

造車,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遠航。對於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來說還沒有到可以高枕無憂的時刻。

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在CES期間公開表示,新能源汽車時代到來後,出海比傳統汽車更難。“因為門檻更多、體系更複雜,投入更大,但很多車企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

之所以有這樣的觀點,是由於習慣於在國內造車的主機廠往往沒有意識到海內外造車成本上的不同。中國貿促會機械行業分會會長周衛東分析稱,國產車在海外市場能有成本優勢,是得益於國內市場夠大,中國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成本大大優於海外市場。“比如,中國生產的大眾ID車型,被經銷商平行出口到歐洲,加上運費和關稅也比當地生產的同款車型價格低。”

在他看來,未來這種由於人口紅利帶來的優勢需要被全產業鏈優勢所取代。“中國汽車行業在過去20多年時間里堅持自主研發才構建起來全產業鏈優勢,更應該是我們不可替代的優勢。”

和很多製造業一樣,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也需要規模經濟,參與全球競爭,在中國之外的市場去提供產品和服務,也是許多車企紛紛走向海外的重要原因。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葉盛基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之所以能擁有較快發展的機會,既是因為國外消費者也希望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希望得到新產品新技術的體驗;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確實有一定規模,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得相對比較快。

“所以面對競爭,中國汽車產業出海需要系統性的思維。”葉盛基建議,自主品牌在出海中要主動保護知識產權,應對國外管理,並且更要做好我們自己。“我們的企業要不斷地創新,提升自己,提升產品;相關方也要積極地參與國際規則製定,在標準法規體系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我國產品出口,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健康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