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音樂背後:以音樂重塑神話史詩,技術賦能創作邊界

新浪數碼訊,1月29日上午消息,近期《封神》電影第二部上映,在整部電影中,其音樂是作曲家蒙柯卓蘭通過Mac完成的。在電影《封神》三部曲恢弘的視覺奇觀背後,音樂將觀眾拉入三千年前的殷商神話世界。作為該片的音樂人員,近日分享《封神》音樂創作的幕後故事,並暢談技術如何為當代音樂人打開想像力的邊界。

蒙柯卓蘭工作照蒙柯卓蘭工作照

上古之音的重塑

《封神》的音樂是史詩感與東方神秘感的融合,對此,蒙柯卓蘭坦言,創作的核心在於平衡歷史真實與藝術想像。他們參考了商代出土樂器的考古資料,但許多樂器僅存殘片,音色已不可考。 所以團隊與考古專家深入合作,通過推斷樂器形製與材質,結合現代技術複原音色。例如,絲絃樂器嚐試模擬羊腸弦的質樸音色,用錄音技術重塑上古氛圍。

最大的挑戰是讓現代聽眾感受到三千年前的“神性”, 她解釋道,電影中既有西方交響樂呈現的宏大敘事,也有篳篥、黿鼓等東方樂器的細膩表達。例如“登基大典”場景,通過高亢的歌聲與厚重的低音交織,營造“天地溝通”的震撼;而“戰舞”段落則以掃弦技巧強化力量感,展現質子團的英勇與商王的威嚴。

用聲音雕刻人物與情節

在蒙柯卓蘭看來,音樂不僅是背景,更是推動劇情的“隱形角色”。她舉例,約王在“露台”的部分僅用黿鼓和篾兩種樂器,模擬私密對話般的即興合奏;而“登基大典”則動用龐大樂隊與歌者,以寬闊音域烘托祭祀的莊嚴。

她提到之前與《星球大戰》作曲家Gordy Haab的合作:他的交響樂功底為電影注入史詩厚度,而云錄音技術打破了地域限制。尤其特殊的是,疫情期間,團隊通過實時低延時的雲端系統,完成了與維也納、倫敦等地樂團的遠程協作。

打破邊界,擁抱技術

作為女性音樂家,蒙柯卓蘭始終強調創作的“自由度”。“音樂是構建想像世界的工具,而技術正讓這種構建無所不能。”她建議年輕創作者善用多樣化的軟件與設備,“Logic Pro、Ableton Live等工具不僅能提升效率,更能激發實驗性探索。”

蒙柯卓蘭工作照蒙柯卓蘭工作照

她以自身經曆為例:在實驗音樂演出中,MacBook Pro搭載的Ableton Live軟件支援實時音色切換與效果處理,而Logic Pro的Live Loops功能則為即興表演提供靈活空間。“技術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延伸創作力的夥伴。”

MacBook Pro與專業軟件的協作革命

談及硬件,蒙柯卓蘭直言MacBook Pro是“移動工作室”,尤其是從搭載M4 Max芯片的新款設備,能明顯顯感受到M4芯片的強大處理能力。蒙柯卓蘭舉例說:在使用Pro Tools時,我可以同時運行多軌道音頻並實時播放高清電影畫面來進行配樂工作,整個過程非常流暢。配合混音插件使用時也沒有任何問題,Mac的運行非常穩定,處理大量音頻和視頻文件的速度也非常快。

她特別提到,Mac的靜音設計避免干擾創作,而Logic Pro 中的 Grid Live Loops Grid功能非常適合現場演出時處理臨時音頻或聲音的變化,同時也能夠很好地應對即興演奏的需求。如果要對原始素材進行處理,Live Loops 也非常方便。它能夠加入多種效果,並且在各個頻段的處理空間都非常大,“這為我們的實驗性音樂創作和表演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