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機器人,是為了在春晚上丟手絹
一
在剛剛結束的蛇年春晚中,穿小花襖、轉紅手絹的機器人跳秧歌一定是最有視覺衝擊的場景。外表黝黑的機器人乍看上去缺失了金屬光澤帶來的科技感,機械版的秧歌舞姿在小花襖的襯托下更滿是違和與滑稽,讓人有好一會都忘了這是一堆高科技造物。然而當機器人轉動起手絹並完成拋接之後,又讓觀眾馬上醒來,驚歎於機器人的動作複雜度已經發展到如此水平。
這是宇樹公司出品的人型機器人,春晚舞台上的表演型號據說每台價格50萬元,而宇樹的基礎版產品價格為9.9萬元。這個價格意味著離大規模民用化已經很近了。
這次節目的違和風格還真不是國師的審美問題,在《秧BOT》的原版——將非遺文化秧歌與機器人元素相結合的《澳門2049》中,機器人元素的科技感很強。《秧BOT》的風格一方面應該是為了適應春節的喜慶氛圍,另一方面也是儘量掩淡其中的科技實力秀意味。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424/w654h570/20250129/09da-67262910910582b1d2a04d98783a31a4.png)
在中國這二十來年的高速發展中,總是喜歡「君子藏於器」,總是被說「土」。以至於直到不久之前,不論內外,都還有太多的人沒意識到今天中國的科技和工業水平已經發展到何種地步。終究,再如何掩藏,質變節點總會來臨。在日本網站niconico轉播春晚的彈幕中,日本網民就認為,這是中國在展示技術和軍事實力。
近一個月以來,從六代機上天,076下水,中美小紅書對賬,到剛剛發生的DeepSeek導致諾斯達克崩盤,一系列事件的連續衝擊彷彿是在宣告某個節點的真正開始。走到這一天殊為不易,如果說中國開始「不藏了」,那不是因為別的,只是為了我們可以更有力地說出,我們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
中國人並非自古就熱愛和平,或者說古典時代,真正的和平本就不存在。但古典農業帝國總有其邊界,邊界之外,古中國總是在致力於構建一種天下秩序,這一點與歐洲並不相同。近代以來,隨著飽受列強欺淩而徹底形成的國族意識,以及共產主義救世方案的引入,反抗壓迫欺淩,呼喚獨立自主,渴望平等與和平被寫入了中國社會的底層架構之中。
然而熱愛和平這句話的份量是沉重的。秩序的掌控者不會接受你的和平宣言,不是覺得你不可信,而是認為你沒資格。以武止戈不光是古老的智慧,也是新中國一路走來接受的現實教育所引導的方向。
今天,我們大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全世界,中國人發明火藥用來製作爆竹和煙花是因為我們熱愛和平,中國人製造機器人在春晚上扭秧歌丟手絹是因為我們熱愛和平,中國人使用無人機蜂群進行節日慶典是因為我們熱愛和平。
二
多少事,從來急。這一個月以來大事件應接不暇,催促著每一個人和整個社會不斷改變認知,不斷思考。自從5年前的疫情時代開始,整個世界都被陡然按下了加速鍵。對中國來說,我們急於改變並構建新的秩序,急於解決一路高速發展積累下來的各種矛盾,急於構建起新的共同體認知。
今年春晚舞台上取消了對港澳台表演者的地區標註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自從二十世紀第二個十年開始,春晚就愈發向著功能性而非純粹的節日娛樂的方向發展。不斷在民族與流行、全國與地方、傳統與現代、兩岸與世界之間的折中平衡,並以全球最高規格舞台展現中國形象,回收中華文化定義權。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443/w984h259/20250129/6eab-3db7b95674a5fc9fc8f206e6ef5a153f.png)
去年春晚,漢唐桑治明四製漢服同台,長安三萬里和海峽對岸的賀特夫也是這樣一種信號。當前的中國面臨著古典與紅色兩個傳統的進一步整合,面臨著民族共同意識的進一步融合,面臨著兩岸三地國族身份的徹底統一任務。
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無論如何解決,生產力和科技軍事實力的發展都是根本性的前提保障。今年春晚確實可以說是一場工業實力秀,科技感和華麗感拉滿、規格繼續獨步全球的主舞台,場面宏大、美輪美奐的各大分會場,取代了高鐵等老一輩「新四大發明」的無人機群、新能源汽車、機器人這些中國工業新名片,都展現著與今天的歐美截然不同的蓬勃氣象。
同時,抗美援朝英雄、解放軍戰士、工人、外賣員、各行各業勞動者等形象的展現也在訴說著今天社會成果的根基。發達工業社會之中,總是避免不了有人建設付出,有人坐享其成。生產端與消費端一旦過度分離,人們就容易忘記自身社會與生活的存在基礎,轉而在種種利己主義之中腐蝕掉社會根基。
對於中國這個超大規模工業社會來說,想要避免西方去工業化的前車之鑒,需要上下一齊的時時自醒,需要對共同體建構的不斷維護,需要讓維持社會根基的人們得到足夠多的回報與榮耀。眼下社會階層矛盾、身份矛盾、代際矛盾等也不可謂不繁雜,如何避免人們完全迷失於矛盾衝突之中,遺忘對共同體認識和社會根基的維護,更是當下社會的根本命題之一。
春晚在這點上體現得頗為有趣。像這些年人們常說起的春晚語言類節目衰落,一方面是越來越不好笑,一方面是一些涉及社會話題的題材很容易踩雷引發輿論,社會遠比從前敏感。從節目效果來說,儘量迴避一些問題是語言藝術衰落時代的一種無奈解法。
昨晚觀看到近一半時,我跟網上的小夥伴們說,今年只要語言類節目別有大雷點,哪怕再無聊,只要無功無過,本屆春晚就會成為這些年評價最好的一屆。最終印證了我的預期,語言節目大概由於趕時間,全都呈現出「只演了一半」的效果,雖然也很讓人不滿意,但總算沒有什麼大雷點。我相信會有不少人和我一樣,覺得今年春晚應該是這些年最好的一屆。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163/w985h778/20250129/1179-ad2d7f07e3296f29a6fe1ac1947c1996.png)
三
春晚可以迴避社會敏感話題,但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迴避。我們確實面臨著太多的問題,各種問題最終又會彙總成為社會發展道路和模式的問題。這一個月以來的大事件並非只是讓我們吐一口不平和自豪之氣,而是更應該感受到急迫。
六代機騰飛意味著美西方除了核訛詐之外的武力訛詐基本破產,中美小紅書對賬徹底揭露了新自由主義金融帝國的畫皮,DeepSeek的震撼宣告著美國科技決戰意圖的失敗。我們終於可以將各種引誘我們學習跪拜西方的聲音徹底排除在外,好好討論我們自身的問題。
DeepSeekR1發佈之後,《黑神話》的馮驥發微博說「這是國運級別的科技成果」,「知識與信息平權往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的確如此,R1只用了二十分之一的成本就達到了GPT-o1的水平,讓全世界為之震撼,讓諾斯達克為之膽寒。如此優秀的模型被開源免費使用,除了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享受AI的便利,也在對我們社會的前進方向發出根本性的迫問。
眾所周知,前兩次工業革命不光伴隨著生產力和科技進步,也伴隨著社會形態的巨大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術革命為根本,然而在這輪革命過程中,多數老牌強國要麼已經開始去工業化,出現信息革命與生產力發展分離,要麼只實現了信息革命的表層應用,拒斥對社會結構的深層變革,要麼本質上並沒有掌握信息革命的主導權,只能由美國決定發展上限。
這導致除美國之外的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都沒有脫離二次工業革命的上限。工業4.0變成工業0.4的德國,與互聯網平台和AI基本無緣的老歐洲,不斷點錯科技樹、不得不死守油車產業的日本都是真實寫照。
中國如果只停留在二次工業革命範圍內,那永遠也沒有追趕和超越美國的機會。但選擇在90年代開始全方面擁抱第三次革命,就意味著在剛剛實現基本城市化的中國大地上,緊接著就要迎來一場更深刻的社會變革衝擊。
和歐洲日本這些國家比起來,中國對這件事情從來沒有過遲疑。一方面,中國的主體國有經濟做好了完善基礎設施,技術廉價擴散,公共服務均等這些底層工作,一方面通過市場經濟使中國快速從資本稀缺變成資本過密,兩方面共同保障了信息革命的飛躍式發展。從VIE架構的實行到本土互聯網巨頭的成型,從小到共享單車網約車大到AI技術的快速推進,中國在引入和嘗試大部分新型業態上都沒有猶豫。
迅猛變革的代價當然是巨大的。上過政治課的中國人都明白,生產力的質變是要配合生產關係與社會形態的轉變的。從互聯網時代開始,中國的社會結構在二十年間經歷了深刻的重塑,然而這一切在AI將帶來的知識平權和信息平權面前,一切又都是剛剛開始。
徹底的知識平權和信息平權意味著什麼?稍微推衍一下,就能明白這「國運」對社會來說絕非只是一味的好運,而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它意味著社會自發形成的以學曆、專業、學習和勞動能力等形成的自發分工結構,市場經濟自發形成的一次分配,以及由無數企業主導的社會生產形態,都將面臨根本性重構。整個社會,要麼將走向真正意義上的賽博朋克時代,要麼需要更徹底地走進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
生產力與社會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社會的思辨長期以來走入了一種迷失。並非生產力決定一切,而是達到質變之後的生產力是全新社會範式的實踐基礎。那麼如何達到生產力的質變?這又需要你在此前的發展過程中有正確的實踐方向。歐美已經證明了,高科技未必就會轉化為生產力,反而可能催生生產力的退化。
中國人在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實踐中終於接近了質變的奇點,我們終究沒選擇那些錯誤的道路。然而一旦達到奇點,就要迎接更為革命性的挑戰。無論是迎合還是拒斥,這個進程不會停止。
無論如何,在今天的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人像中國人一樣,如此普遍地強烈呼喚一種新的生產和經濟關係的到來。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確定知道的是,正是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在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奮鬥中,讓這一切如同疾風驟雨,而我們不會為此而猶豫和後悔。
這是多麼宏偉和浪漫的一件事情呢。就像我們發明火藥用來製作爆竹和煙花,就像我們製造機器人在春晚上扭秧歌丟手絹,就像我們用新能源汽車製造燈光秀,就像我們使用無人機蜂群進行節日慶典。
我們用鋼鐵般堅硬的浪漫來守衛和平,我們將在偉大的實踐中迎接歷史的考驗。
最後,借用一張網圖,恭祝讀者們新春快樂,蛇年大吉!
![](http://n.sinaimg.cn/spider20250129/344/w1000h944/20250129/efae-4d6fc63bb119b58ee63b1de69ca0deef.jpg)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潮沉思錄,作者: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