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MAN ISVARNA要挑戰傳統大耳

 

HIFIMAN給我的印象,是一種略微“直男”的風格,早期產品外觀確實因人而異,但聲音聽下來確實沒話說,基本上聽過的人就沒負面評價,也成了很多人入門HiFi的首個品牌(比如我就HM650入坑)。在這個品牌漫長的發展道路上,幾乎一直是專攻於平板,之後才陸續有了動圈,可以說以目前HIFIMAN體量,壟斷了國內外平板和一部分動圈市場。

該來點新鮮的啦!

正好這陣收到了ISVARNA實機,滿足了我這顆好奇的心。這套極為罕見的混合式耳機,究竟是一款完成度高的產品,還是一個槽點突出的“試驗品”呢?

HIFIMAN ISVARNA要挑戰傳統大耳_新浪眾測

HIFIMAN ISVARNA要挑戰傳統大耳_新浪眾測

HIFIMAN ISVARNA要挑戰傳統大耳_新浪眾測

平板+振膜的組合,解決相位差且優化三頻表現

就單元配置來看,ISVARNA使用的是平板+動圈的組合方案,動圈負責加強低頻表現,平板單元負責全頻段輸出。根據HIFIMAN官方的定義,這種組合方式所要達到的目標,就是增強低頻響應,且保證足夠好的音質。

HIFIMAN ISVARNA要挑戰傳統大耳_新浪眾測

HIFIMAN官方資料表述這種設計思路主要是學習音箱的高低音喇叭設計,通過分頻器來搞定兩個單元都覆蓋的頻段。其實大多數多單元塞子,基本上也都是這種思路,但也造成了多單元耳塞相位亂飄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在大耳上也不能避免。

簡單來說,多單元耳機的相位差問題來源於不同揚聲器的位置差,幾個單元不可能設置在同一個3D空間定位,音質變差。音箱因為距人耳的距離比較大,實際上減弱了這種相位差現象;而入耳式耳機則都是微型單元,轉到人耳上的空間定位距離非常小,也一定程度優化了這個問題。但大耳的問題就是每個發生單元尺寸較大、且離人耳非常近,就造成了耳朵夾角擴大了相位差問題,恐怕這也是市場上很少出現多單元大耳的原因之一。

HIFIMAN ISVARNA要挑戰傳統大耳_新浪眾測

HIFIMAN的解決方案是通過角度差來解決相位問題,平板與動圈單元實際上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這種設計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感覺ISVARNA有點厚,這也是用三維空間解決平面問題思路帶來的結果。不過ISVARNA淨重也就462克,比同門旗艦SUSVARA UNVEILED重了30克,長時間戴也不會感到重。

HIFIMAN ISVARNA要挑戰傳統大耳_新浪眾測

HIFIMAN ISVARNA要挑戰傳統大耳_新浪眾測

HIFIMAN ISVARNA要挑戰傳統大耳_新浪眾測

說說分頻,ISVARNA兩個單元的分頻點在300Hz左右,在這之下的純低音部分主要由低音動圈負責,之上則由平板單元負責。相對於典型的HIFIMAN平板耳機的頻響曲線,在低音部分的加強非常明顯。從三頻曲線數據來看,這套混合單元還在中頻與高頻部分進行了部分改變,與同門平板耳機的表現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外觀改變較大,造型和觀感都不一樣

HIFIMAN ISVARNA要挑戰傳統大耳_新浪眾測

HIFIMAN ISVARNA要挑戰傳統大耳_新浪眾測

之前HIFIMAN家發燒線頭戴耳機都採用了異常近似的風格,金屬+皮質頭梁、百葉窗式金屬框架,雖說不怎麼難看但同質化太強。打開HIFIMAN官網頭戴式耳機產品頁,也就HE-R10好看不少。這次ISVARNA用了新的外觀設計方案,辨識度變得非常高,這點值得肯定一下。

HIFIMAN ISVARNA要挑戰傳統大耳_新浪眾測

ISVARNA整體風格挺像HE-R10這個系列,耳機單元外殼用了不對稱的切線構型,外觀風格上明顯更加流行化了。有一說一,ISVARNA真是挺好看的,這種設計風格的美觀度不亞於前陣我們測試的無線耳機了,強烈建議給外觀設計師加個雞腿。

單元靠底部位置、耳機連接線接口旁邊設置了防塵罩,用於給動圈單元導氣,可以猜出ISVARNA在靠近底部的地方設置動圈單元、平板單元則與人耳平行。唯一符合原HIFIMAN風格的,基本上就是金屬頭梁了,一看還是HE1000那種味兒,就實用性來說還是挺好用的。

個人覺得ISVARNA要比HE1000更有設計感。

HIFIMAN ISVARNA要挑戰傳統大耳_新浪眾測

不過有一個讓我不是很瞭解的,就是ISVARNA單元的整體設計方式更類似於封閉式耳機,但官方資料並沒有提及結構相關的內容。在聽音時卻發現聲場開闊度並沒有封閉式耳機那麼窄,但也沒有HE1000系列那麼大的聲場。另外,ISVARNA的阻抗超低,僅16歐,靈敏度也達到了93dB,所以這個耳機走的是低阻高敏的風格,這也決定了它能夠通吃不少前端設備。HIFIMAN為ISVARNA配置了三根線材,分別對應3.5mm、6.35mm單端和XLR平衡端,適應設備甚至包括了PC,這點其實讓我很意外的,接電腦能出好聲這件事還是挺棒的。

加入動圈單元之後,補齊了平板耳機的短板

在聽感方面,讓人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分頻的設計還是很巧妙的。前面我們提到過動圈單元主要在300Hz及以下頻段,這個頻段主要代表聲音就是大提琴、鼓、低音號、低沉類男聲,動圈的加入就突出了低音的豐滿感。而且動圈單元的調音風格偏暖,尤其在大提琴的表現方面,很有味道。平板單元主導主要是中頻、高頻頻段,HIFIMAN的納米振膜平板單元的表現依舊給力。在平板振膜的高解析力下,聲音的通透感和細節突出,而且在高頻和極高頻上表現得比HE1000這類純平板表現得更突出。反映到聽感上就是ISVARNA的笛聲、小提琴、女聲方面的有了非常好的悠揚感。

像澤野弘之給高達獨角獸製作的《MAD-NUG》,ISVARNA在開頭部分營造出了十足的氣勢感,尤其是銅管樂器的瞬態響應很不錯。中間幾段音樂從安靜-樂曲的響應速度非常快,很好地營造了這部經典機甲番BGM的科幻風格。不過聲場的寬闊感受製於半封閉式的產品設計,導致聲場不如開放式平板耳機那麼寬闊。但聽電影原聲、動漫BGM這種不需要多麼大聲場的純音樂,倒是非常合適。

在ACG這塊,ISVARNA在演繹Live版《いけないボーダーライン》時給我不錯的印象。首先,幾人組合的聲音位置非常明顯,人聲質感很不錯,整首歌曲顯得很生動。普通流行歌曲這塊,人聲位適中,感情渲染很不錯。我很喜歡ISVARNA下的房東的貓,突出了主唱的慵懶感,在《談戀愛前不如先養貓》中呈現了一部暖暖的歌曲場景,更有味道了。

HIFIMAN ISVARNA要挑戰傳統大耳_新浪眾測

另外,ISVARNA的低音優勢在重低音、鼓點的歌曲中優勢十足,第一次在平板類大耳中做出了堅實有力的鼓點,而且泛音自然、不拖遝。在魔獸世界《深水旅店》BGM內,開篇的鼓點聲音非常有意思,鼓面的彈性感營造得很不錯,喜歡鼓點旋律的朋友建議體驗一下。

所以在音樂選擇方面,ISVARNA在流行、人聲、搖滾這類歌曲表現得非常不錯。但交響樂方面就需要一個取捨,ISVARNA有著很棒的細節、但橫向空間略窄,不過這種空間感的區別類似於120平與100平房間的區別。所以,要細節還是要完美空間,或許又是個choice。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雖說3.5mm線能夠適配PC,但ISVARNA的多單元設計依舊讓這款耳機需要一定的推力,可以找一些輸出功率大一些的耳放,如果覺得投入實在過高,像我這次搭配的SERENADE Jr 紅色小夜曲就能推得像模像樣,此外這款耳機擁有非常高的“上限”,可玩性極高。

簡單總結一下,ISVARNA在素質跟聽感上,基本上無愧於旗艦名號,甚至要比同價格平板耳機三頻表現得還好,這點非常值得誇一下。之前不少玩家對於平板的詬病就在“細節不少、低頻缺失”這方面,但ISVARNA這次顯然是利用動圈單元“補齊了”這部分。

如果你需要一個解析力高、低頻有感染力的耳機,或許ISVARNA是平板賽道上最好的選擇。最終答案:混合單元的大耳,這個風還是挺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