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靈 SE100 耳塞先體驗:進階的號角

要講可以玩的耳機附件,貌似選擇真的不算多。
拋開本身就是「各施各法」而不能固定成同一標準的音嘴和導音管,耳套是更加常見的選項。
耳套,可以玩的元素有很多。
像是材質、造型、表面紋理、內在的結構等等,這些都是能大造文章的地方。

Pentaconn Coreir 系列的出現,透過加入銅圈這種增加物料多樣性、將內部結構複雜化的做法,算是給我這個永久入門用家開了眼界。
似乎,也在大家對物料和造型開始疲勞之後,給進階耳套定下了其中一個方向。

這次,我下來試的是山靈的 SE100,他們定義為「相位錐聲學導管調音耳機套」。用了音響用家很熟悉的「號角式」元素,加入了「針對特定頻段」的優化功能,讓耳帽調音,看起來似乎更加有著那麼一件事。
—
SE100 的包裝,很簡單。

外盒是一個加了 UTR 顆粒閃膜的天窗盒設計,天窗部分能直接透視內部放置的唯一一對 SE100。
用過 Pentaconn Coreir 的用家都知道,這一類定位相對進階一點的耳套基本都是單套單套賣的,定位相近的 SE100 自然也不例外。

不過沒有做內包的設計,取出和後續收納有點麻煩。
如果你已經入手一定量保證日常使用的打算,那最好就全部取出,然後放固定容器上了。
山靈提供了大、中、小三種尺寸,可能是考慮到中間結構的效能會受到尺寸影響吧,目前沒有 XS 和 XL 的版本。
不過有常規尺寸的話應該,都已經能夠滿足大眾了。

造型和材質方面,SE100 用了常規的耳帽模式,外層耳套用了高純度矽膠,手感比較鬆軟,是容易形變的類型。
耳帽上手還有點粘手,這裏和 SpinFit 的 W1 和 Omni 的感覺有點相似。

中間的金屬結構,正是 SE100 的重點——號角式金屬導管。
導管有點像風扇又或者是飛機引擎的設計,中間圓潤的尖錐正是山靈本次特質的號角設計,兩側則是空氣流動的通道。

金屬導管的邊緣有一個小小的突出環,能配合耳帽通道內側凹槽進行固定。但因為本身比較鬆軟的情況,用力在兩側擠壓導管的話會將金屬導管擠壓出來。
耳帽裝在耳機上時,導聲管會被金屬導管和耳機音嘴完全沾滿,並不會產生形變,導管就不會掉出來,所以只有裝拆和清潔的時候需要小心。

特別是在戶外更換裝拆耳帽的時候,又或者你家的地板精靈十分猖狂時,替換裝拆耳帽就需要十分、十分、十分地小心注意了。
說到安裝的話,有一點需要特別提一提。
可能是耳帽材質鬆軟,導聲管的上層又有金屬導管做固定,只要攝入的角度正確,SE100 安裝到耳機上的體驗都非常舒服。

我手上有 DUNU Falcon ULTRA 以及音嘴比較粗的 Project Ace,兩款耳機裝拆都很方便。
佩戴感的話,SE100 有種很標準的舒適感。
耳帽鬆軟容易形變,這讓它很容易就能夠貼合耳道。和安裝時的「一按到位」相同,只要是尺寸合適,SE100 戴上就能夠到位。

更重要的是,遇到 Project ACE 這種內側本身比較大、難找到適配耳塞的類型,SE100 剛好也能夠兼容。
不僅能夠快速安裝,而且在套穩之後戴上也能夠完全置入耳朵,完全沒有回彈。安裝的體驗比 Omni 流暢,0 回彈的感覺也比同尺寸的 Project ACE 原塞和我最常用的 ST35 都要好。
簡單來說,就是:
「Perfect Harmony」
聲音的部分,今次只試一個簡單的變化,那我就用個理性一點的組合,聽聽本地專輯。

播放源是 TempoTec V3-D 搭配 Audirect Team 1,連接部分用 Luxury & Precision WP-1,耳機有日常熟悉的 DUNU Falcon ULTRA 和海貝 Project ACE,對比參考有 SpinFit Omni 和 ddHIFI ST35:

不是細微對比,直接上耳聽到的第一印象的話,那就是:
「SE100 會讓聲音變銳,變清晰一點。」
相較於擅長把聲音做飽做厚的 ST35,SE100 會把調音工作放在清晰度和細節呈現上。
換上 SE100 後,高頻細節的輪廓會比之前銳利不少。還沒有到「剃刀般鋒利」的程度,但整體是銳度上升了一到兩級。

聲音在放棄一點厚度之後,整體推進時通透感強了。每一粒音的線條感強了,更突出了,棱角銳利了,聽起來會有圖片在不加強銳度和紋理的狀況下單純提升清晰度的感覺。
人聲和背景的剝離感更強,這裏不一定是歌手變得更加「埋身」,而是背景被稍稍往後拉了一點點。

與此同時,人聲會因為清晰度提升,偶爾有點「起砂」的感覺。這個跟圖像調清晰度的效果一樣,畫面反差變大的同時,也會出現一些黑色砂礫,稍稍降低了乾淨度,增加一些澀的口感。
所以在選擇耳機的時候,這裏需要注意下搭配。

另外,SE100 的出現可以減少低頻貼後而產生的「黏底」而「糊」的情況。
特別像是 Falcon Ultra 這種本來低頻就相對突出的類型,遇到某些組合或歌曲時,如果再加強低頻和厚度就會出現糊或速度拖慢得有點「懦」的效果。
這個時候 SE100 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對比耳帽屬性有點相似的 OMNI,SE100 反而會處理得平衡一點。
兩個都打算在解析力、細節邊緣刻畫上展示自己的功力,OMNI 或做的更出面,人聲變銳利的同時,整體聲音也會更加「埋身」,鼓聲和背景的剝離感會比 SE100 強一點。
相較之下,SE100 只是把氣聲做得突出一點,邊緣清晰一點,人聲更明亮一點。效果變化上,還沒有 OMNI 進取。
但是,可能是把握的「度」不一樣。進取的 OMNI 已經有點青澀的砂石感,這個感覺不太符合我的聽感偏好,聽久了是有那麼一點累。

另外就是,雖然 OMNI 也能讓 Project ACE 的佩戴變貼服,但因為孔徑太小的關係變得很難裝拆,這也是我很很少用 OMNI 的原因之一。
—
先補上一個寫的時候忘記戴上的頭盔。(笑
目前的體驗,也是基於目前推出的「先導版」SE100 作判斷。山靈可能在後續的版本上還會有調整,本結論僅作參考。
「不過這個報告其實都已經很主觀了,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參考意義。(笑」
Anyway,就現在這個版本而言,我覺得山靈 SE100 是一款很理性,而且目的很明確的調音產品。

理性在於調音的方向和風格,能夠在「山靈」這個多少有點強調潤澤有力,飽滿豐厚的傳統聲音照片下回歸到平衡通透,增強細節輪廓刻畫的方向上,為自家的聲音來一個平衡中和,就是一件比較理智的事。
像是之前是玩過的 EC Mini 或 M5 ULTRA,搭配 ME600 這種厚潤豐盈的組合再配 SE100 做中和,畫面和效果有點像你吃了一個很膩很飽的漢堡搭配一杯無糖蘇打一樣。(笑
目的性很明確,表達這些都很容易體現出來。

山靈把這些都做得很現淺,鋁合金高音號角設計加上特定的頻率對應優化,就是要為實現提升細節、增加通透感以及優化整體清晰度這些目標。
而作為最貼身的調音工具,能夠從替換中帶來可聞提升的 SE100,算是做好了它的工作。
當然,作為一款入耳式耳帽,SE100 在舒適度和佩戴契合度方面也做得不錯。
如果纏繞你的地板精靈不那麼猖狂,自身又很熟悉原來的耳套,想找一個材質鬆軟佩戴貼合,在結構上多一點花款,結結實實玩玩調音的話,那 SE100 會是值得嚐試的選擇。
「至少,我覺得我可以在下個購物節,更新一下我的儲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