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青雪祥雲有線耳機開箱,青花瓷耳機

白色與藍色的搭配,很多時候會想起青花瓷。
青色的錦鯉,沉入白色瓷碗內,隨曲遊動。
但其實,常見的藍白配不一定代表著這份這份來自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自顧自的傳世美麗。
青空,白雲,也是藍白。
畫面也可以是宛如白雪般沒汙跡,借風改變來作畫。
兩種,都可以是畫,也可以是隨著旋律流動的曲。
—
OK,我知道。
Jason 那的『純白』,或者應該叫陳詠謙的純白,講的並不是雲,表達的也不是純潔。
當然,我也知道。
開箱,也應該直奔主題。少點兜圈,少點廢話。

所以,我想說的是 ——
「今日要開箱的是,來自新音頻品牌白青雪的新品祥雲。想看看這個款造型獨特、國風濃鬱的青白祥雲,帶上一圈兩鐵標準結構飄在 300 元有找定價上時,可以刻畫出怎樣的表現?」
(笑
—

白青雪的包裝算是比較常規的經典封套結構,正面有用雪花構成的封繪,包裝背後開了天窗,可以見到耳機的造型。

包裝邊緣有個小圓弧鏤空標明了「入耳式有線 Hi-Fi 耳機」的屬性,同時也是抽出內盒的結構。字體和鏤空位置都用上金屬藍,迎合耳機的造型配色。
印刷只做了正面,算是給內包裝做了一個正反防呆。

內包裝分成三部分,有預先裝好 M 號耳塞的祥雲耳機本體,大、中、小 三款尺寸的膠塞,以及一條 2Pin 接口的 3.5mm 銅鍍銀耳機線。
白青雪保留了基本的配件配置,在這個大家都在卷配件的年代,如果祥雲可以多附贈一個簡單的收納包可能會再開心一點。但考慮到 298 的定價下要帶出一款單元有一定質量的一圈兩鐵,沒有收納包也可以理解的。

耳機線的 2Pin 接口採用了套入式的設計,如果後續想要替換耳機線,那接口的部分需要注意下。

來到耳機本體,祥雲採用類水滴的直三角設計,白色外邊搭配金屬藍配色的鐳射鵰刻鋁鎂裝飾片的組合,看起來會有一點「數字牌」的效果。祥雲雕紋給人一種很濃鬱的國風,線條刻畫銳利,透過精細和密集的信息量提升視覺質感。
耳機用了經 CNC 工藝處理的合金熔鑄成型外殼,並加上了珍珠色處理的白色,實際成色看著會多一點珍珠粉的效果,看起來更柔亮,並不是單純的白色。
白青雪還加了一層醫學樹脂給珍珠色做保護,降低漆面損傷的幾率。

說到「數字牌」的外殼設計,一般用這類造型的的入耳式,大部分會把音嘴放在收窄的位置,以貼合外耳的佩戴模式。

祥雲剛好相反,音嘴放到了相反的一側上。
我本以為這樣的設計會讓佩戴多點違和感,但實際表現卻出乎意料地舒服。

祥雲的弧線剛好貼貼合內對耳輪的弧度,耳機體積不大,不是填滿空隙的類型,但貼合度很高。對於入耳空間比較小的用家,體積較小、機身輕的祥雲戴起來舒服,疲勞度刷新慢,適合長時間佩戴的入耳式選擇。
是的,祥雲在體積控制上做得還不錯。

它的機身內塞下了一組「一圈兩鐵」的標準三單元搭配,動圈是搭載了 PUK 振膜和單晶銅線圈製作的 8mm 強磁動圈,動鐵部分則是採用 30095 和 29689 兩款搭配而成。
白青雪強調祥雲聽感上的「平衡」和「面面俱到」,聲音保證平穩踏實和起到好處,細節方面追求的是準確還原。

聲音細節很清很爽,樂器細節堆疊的時候可以提供足夠高的密度和銳度。整體聽起來的感覺,有類似之前形容的吃如意菜做得「鳳凰水晶」的感覺。
更重要的事,祥雲保持細節的清爽和銳度,細節表現不會有可以用力的感覺。聲音的顆粒感算是比較飽滿,口感在這個價位上算豐富,但不會粗糙,不會出現過渡加銳的數碼感。
歌手和背景預留了一定的空間,歌手演唱時氣聲和小動作的刻畫都算清晰。聽者和歌手以及背景三者之間都保留了一定的「社交距離」,歌手不沾底,聽者也不會覺得太過於埋身。
正如宣傳頁一樣,祥雲給我的第一印象和宣傳一樣,聲音乾淨、沒有怪癖。

有一種「雲如白雪沒汙跡」的乾淨,還有「隨旋律流動之聲」的平淡。
不是刻意用偏好或突出的某一項形成聲音風格來取巧抓耳,反而是用一種輕描淡寫的均衡來吸引用家。

整體來說,白青雪的祥雲是一款定位在超入門定價上的均衡型選手。
他們可以把這份均衡用一種平順的方式呈現出來,對聲音素質的表達以及在「均衡」和「細節呈現」上的拿捏,白青雪有著自己的一套。
整體聽感和佩戴感同樣舒服,比起透過偏移和大量調音味精來強調自身聽感的同定位產品,主打三頻均衡的平穩感無疑是更耐聽、兼容性更強的選項,方向和實際表現都算是選擇了標準答案。

而且,祥雲很容易發揮。
不像是青龍這種上下限距離大的大範圍選手,祥雲反倒是將上下限壓縮到相對穩定的位置。入門播放器已經能夠發揮出 80-90% 的功力,往上推進只會在音色音效表達上多一些細微變化,但整體未見大改變。

對於追求穩定和聲音耐聽的入門用家來說,祥雲應該是很容易聽出換耳機後的聲音變化,同時也可以適應多種聲音風格的耳機。
作為一款常駐的 300 元打下超入門推薦款,我覺得也未嚐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