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1用CPU軟壓,已經比顯卡編碼還快了

 

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AV1用CPU軟壓,已經比顯卡編碼還快了_新浪眾測

繼續跟大家分享新平台,新架構,新編碼的生產力相關內容。前陣子B站有一位小夥伴留言,他新入手了INTEL二代的B580顯卡,DeepLink暫時還沒法跑滿,這個其實挺正常,需要等顯卡驅動和軟件繼續優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同時,我也想起來,之前FFMPEG里使用SVT-AV1軟編碼的速度已經相當的快。正好我之前配了一台Ultra 265K的機子,拿它來跑一跑,看看能到什麼程度。

AV1用CPU軟壓,已經比顯卡編碼還快了_新浪眾測

在最新版本顯卡驅動,最新Release版FFMPEG,最新23H2版WIN11下,Ultra 265K已經可以達到367幀左右的編碼速度,相當可觀。並且CPU全程幾乎100%吃滿,沒有性能浪費。當然,因為SVT-AV1本來就是Intel主導開發的,所以裡面用到了不少Intel處理器特有的SIMD指令,在差不多的軟性能情況下,Intel平台還是更具有優勢。

AV1用CPU軟壓,已經比顯卡編碼還快了_新浪眾測

再用Ultra 265K的核顯來加速編碼一下,速度大概為440幀,顯卡也全程吃滿。按照傳統的固有觀念,顯卡硬編碼的質量會不如CPU軟編碼,不過以我實際的壓縮經驗來看,肉眼看不出來區別,又何必糾結。然而,以Ultra 265K和Ultra 285K的軟性能比例來換算的話,使用Ultra 285K軟編碼也基本可以達到440幀左右的速度,這個進步就相當神速了。如果CPU再超超頻什麼的,真的是比核顯編碼還要快了。

AV1用CPU軟壓,已經比顯卡編碼還快了_新浪眾測

當然,如果需要更快的工作速度,上一塊獨顯還是划算的。使用Intel A770獨顯硬編碼的速度為484幀,而目前AV1的DeepLink暫時還不支援Ultra 200S,得等更新。在Intel官方支援列表裡的HandBrake更新頻率並不算高,目前最新版本1.9.0已經是12月1日的Release了,H264/H265實測支援DeepLink,估計下次更新AV1和二代Intel獨顯的DeepLink也會上了吧。

AV1用CPU軟壓,已經比顯卡編碼還快了_新浪眾測

接下來順便看看這次的平台。作為生產力工具,效率是最優先考慮的要素。所以這次我選了七彩虹 iGame Z890 VULCAN W V20火神主板。這塊E-ATX主板是目前Z890平台的旗艦板子了,無論是供電,接口,散熱,用料等方面都堪稱豪華。

AV1用CPU軟壓,已經比顯卡編碼還快了_新浪眾測

供電方面給了20+1+1+1相的105A旗艦DrMOS片式聚合物電容,板子上有5個M.2插槽,4條內存槽,2個PCIe x16接口,支援60W PD供電的20Gbps前置Type-C,2個USB3.0加2個USB2.0,再加20Gbps前置Type-C,以及其他RGB、風扇等一大堆。後置IO還有2個支援視頻輸出的全功能USB4 Type-C等,可謂是要什麼有什麼,還都是2倍。

AV1用CPU軟壓,已經比顯卡編碼還快了_新浪眾測

另外,板載狀態指示燈,開機、RESET、RETRY,以及BCLK硬件調整按鍵,後置CLEAR CMOS等,都為超頻折騰的用戶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AV1用CPU軟壓,已經比顯卡編碼還快了_新浪眾測

機箱我上了骨伽的星艦FV270,之前好多異形或者MOD機箱都是一大堆圍著骨伽抄,這次的無A柱曲面鋼化玻璃,旋轉手辦展示台,模塊化免工具拆卸設計等,估計山寨廠子就難抄了。

AV1用CPU軟壓,已經比顯卡編碼還快了_新浪眾測

機箱出廠時已經安裝並連接好了2個140的前置風扇,1個後置的140風扇,底部的120風扇也可以免工具直接換成手辦旋轉台。所有的頂板,側板,以及防塵網等也都是可以免工具拆裝的。

AV1用CPU軟壓,已經比顯卡編碼還快了_新浪眾測

除了電源的4個螺絲外,必須要用到螺絲刀的地方就沒有了。當然,頂部的冷排支架可以額外拆卸,使用E-ATX主板需要拆卸掉擋線槽,這些是可選的。整台機箱裝起來空間很大,走線非常方便,效率也非常高。

AV1用CPU軟壓,已經比顯卡編碼還快了_新浪眾測

水冷我上了超頻三的RS360屏顯版,性能超強勁,冷排風扇也已經預算好,只有一條線拉出來,安裝很方便。而冷頭的這個240×360的IPS屏幕可玩性非常高,可以任意自定義背景以及各個顯示控件,任意擺放和旋轉角度。

AV1用CPU軟壓,已經比顯卡編碼還快了_新浪眾測

內存條上了CUDIMM的Kingston FURY Renegade 8400MT/s,24Gx2套條,隨便調一下上個9000多沒問題。只是這一代Ultra 200S由於架構限制,延遲下不去,聽說在優化,到時候出了再繼續折騰。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裏,感謝大家的觀看,點讚和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