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國:2025年,不轉型就沒有未來

五星控股董事長汪建國,是中國創投界一個不能忽視的名字。從20多年前創立五星電器,成為與國美、蘇寧三足鼎立的連鎖巨頭,到如今掌舵總資產上千億,含兩家上市公司、多個獨角獸和一個百億規模投資機構的五星控股集團,他總能洞悉時代變化,並做出正確的超前佈局。
在近日召開的五星控股2024年度會議上,汪建國公佈了其2024年成績單:圍繞「現金為王、利潤導向、穩健增長」的經營要求,五星控股實現了「兩增一穩」,即現金流增長,歸母淨利潤增長、規模穩定。其中,經營性現金流增長127%,創造了歷史記錄,歸母淨利潤增長13%,總規模穩定在千億以上。
會上,汪建國還以《開啟新徵程,開創新局面》為主題做了演講。他表示,在新技術浪潮、新環境和新消費之下,簡單賣貨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企業必須要轉型升級,否則就沒有未來。
以下是汪建國演講節選。
今年元月7日,我們開啟北京之行,上午去了抖音,下午又到泡泡瑪特進行了幾個小時的深度交流;元月8日,又去香港待了幾天。我感受到:AI人工智能與生物技術即將掀起一場新的技術浪潮。
與此同時,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新環境,簡單賣貨的年代過去了,電商直接衝擊的就是實體企業,行業內卷捲來捲去,實際上就是鏈條太短。
除了新浪潮和新環境,我們還面臨著新消費的挑戰。消費群體的變化很大,千禧一代、數字時代的人已經成為消費主流。我們能為這類人做些什麼?也是一個要從細分角度去考慮的問題。
回到五星控股,我們已經創立15年了,來到了一個新階段,在新浪潮、新環境、新消費下,我們確實要轉型升級,否則就沒有未來。
目前,大家雖然感受到了變化下的挑戰,但是應變的動作不夠多;看到了變化下蘊藏的機會,但堅定去抓機遇的決心也不夠強。要想開啟新徵程,創造新局面,需要我們仰望天空,腳踏實地。
01
開啟新徵程
我們站在歷史的轉折點,面臨發展的十字路口。新徵程的開啟,必須順勢而為,踩上時代的節拍,鏈接AI技術。開啟新徵程,實際上就是開啟轉型升級的新徵程。
2025年,我們仍需統一認知:市場環境不會有大的改變,既不會好到哪裡去,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我們必須快速覺醒,將轉型升級作為主旋律,把這一年作為轉型升級的開啟之年。
如何轉型升級?不提新口號、新詞彙,我們應面對現實,在變化中找到不變的東西,並堅守這些不變的東西。因此,2025年我們依然要堅持「三活九字」的經營思想:活下來、活得好、活得久,並且將「活下來」作為最高準則。
經營方針是:現金為王、利潤導向、穩健增長。經營目標是:實現「123」目標,即實現規模千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0%,現金流同比增長30%。這個目標簡單清晰,也並非高不可攀,只要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即可。
第一,盤活存量,牢牢穩住基本盤。
為什麼要盤?我們大部分企業創業至今已有十年,有的甚至已有十五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沉澱了諸多資源,包括客戶資源、商品資源、人才資源、網絡資源等,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資產、隱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同時,我們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銷售規模達到了千億,擁有兩家上市公司,既有產業孵化也有資本佈局,這些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基本盤。如今,我們到了必須認真盤點手中資源的時刻,盤活存量,這既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環境之下的必由之路。我們有很多資源值得盤點,把價值充分挖掘出來。2025年,我們必須在有機增長上下功夫。
盤什麼,怎麼盤?盤人、盤錢、盤渠道、盤網絡、盤商品、盤資源……快速盤點,努力盤活這些資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它們的價值。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牢牢穩住基本盤,才能確保活下來。
我認為,至少要有「四個盤點」:
1. 盤人。人是一切工作的起點,盤人是頭等大事。
第一,激活人才,敢於起用新人,大膽起用年青人。首先是發現人才,要把合適的人用到合適的崗位上;其次是人盡其才,每個人都有潛力,要激發員工的熱情和激情,給優秀的人更大的舞台;更重要的是敢於起用新人,大膽起用年青人。不要畏首畏尾,擔心換人會對業務產生多大影響,實際上,樹挪死人挪活,很多人換到合適的位置後,會有不一樣的成長。人對了,事情就成了一半。
第二,換人,大膽淘汰不合適的人。換人如換刀。既然是盤人,就要計算好每個人給企業帶來的價值和貢獻。對於長期沒有貢獻,甚至對組織有副作用的人,要大膽淘汰,利用好「鯰魚效應」,清除「害群之馬」。對於組織里的老好人,態度好且勤勞,但能力差、做不出業績的人,要進行汰換,趕走「小白兔」。對於不能獨立成長、養活自己的團隊,就像一隻「老白兔」帶著一群「小白兔」,只消耗資源而不創造價值,還霸佔崗位、資源和機會,要盡快調整,端掉「兔子窩」。
第三,進人,大膽引進未來型人才。不斷優化人才結構和人才密度。減少管理型人才,增加做生意的能手;減少渠道型、貿易型人才,增加上遊廠商和技術類人才,增加年青人。如果僅靠內部培養和發掘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大膽引進未來型人才。我們要去尋找更多的行業老兵,尋找自帶資源、自帶流量、有創業精神、敢闖敢拚、會做生意的實幹型人才,這些人才可以是正式員工,也可以探索合夥人模式。
2. 盤企業。我們是分佈式發展的集團,在順風順水的時代,我們採取「放水養魚」的模式,儘可能地給企業自主權。但現在風高浪急,對於一些低價值、看不到未來的企業,我們要大膽清理和淘汰。希望所有企業都認真盤點經營單元,包括長期不賺錢的門店、長期消耗資源的組織,該關閉的關閉,該清理的清理,要當機立斷。新的一年,如果是我來考核大家,我只看同比增長。比如麥當勞,就能做到連續幾十年同比增長。
3. 盤資金。資金是生命線,我們要把每個企業的現金流情況、資金分佈、資金結構都搞清楚、摸透徹。特別是對於三項資產——應收、預付、庫存佔用的資金,更要定期盤點、定期跟蹤、定期行動,減少資金風險,提高資金效率。
4. 盤資源。我們有很多資源,但很多沒有得到很好利用,沒有發揮其價值。這其中包含了數據資源、技術應用、銷售網絡、上遊資源、合作夥伴、社會資源等,這些都等著我們去梳理。通過盤點這些資源,我們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我想強調:活下來並不意味著增長停下來,在下行通道中,增長依然是衡量企業經營能力的唯一標準。同時,這個增長不僅僅是規模增長,更重要的是效率和利潤的增長。一個企業如果不增長,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我希望通過盤人、盤企業、盤資金、盤資源,通過這些眼睛向內的行為,挖掘企業現有的存量資產和存量資源,立足於內生式增長、有機增長,在不加大外部投入的前提下,對現有的生產要素和經營要素進行重新組合、重新調配,一方面穩住基本面,包括規模、利潤、歸母淨利潤的適度增長;另一方面把人財物再梳理一遍、激活起來,去創造更大的價值,創造更好的效益。
第二,創新變革,加快轉型再升級。
時代變了,顧客變了,環境變了,而且變化速度之快、變化範圍之大,前所未有。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也希望大家達成共識:渠道為王、終端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不能讓原有的優勢被趨勢所取代。在當前環境下,我們尋找未來的新徵程,就是要跳出「舒適區」,要有足夠的緊迫感和危機感,不能再有慣性思維,不能以為以前成功過,按照原來的路子也能成功。
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企業,具體歸納為三個「方向」:從簡單渠道到頂天立地;從做寬到做深;從簡單規模到高質量發展。現在內卷最厲害的不是生產企業,而是簡單賣貨的中間商、貿易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現有的商業模式必須加快優化,利用好現有的基礎,改變習慣的做法。簡單商品買賣的方向肯定不對。
那麼,什麼是方向?從商品轉向服務,從商品經營到商品體驗,從物質商品到精神產品,從大眾商品到小眾需求,從簡單平台到垂直領域;從簡單渠道到全渠道、全鏈路、頂天立地、產銷一體。
我認為,簡單商品已經被電商佔領,顧客養成了習慣;我認為,現在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做得越精越牛;我認為,在現有格局下,垂直平台才有機會,擁有自有品牌的平台才有深度,我們要從做寬到做深,要挖深挖透,去挖井而不能挖坑。可能不是耐用品,而是快消品;可能不是物質商品,而是精神產品,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方向。
比如全渠道、全鏈路。所謂全渠道,我理解的是線上線下的融合,以及與直播電商的融合。現在消費者已經適應了社交電商、內容電商、直播電商,如果不去做,就會失去用戶和消費者。所謂全鏈路,就是以供應鏈為核心的零售,不簡單賣人家的貨,要有自己的供應鏈,自有品牌的佔比要加大。
比如從原來的廣度覆蓋到細分領域做深度,既要擁有上遊品牌,也要有下遊的終端,找好商品、好品牌,朝著頂天立地、產銷一體轉型。企業大了想改變很難,但也不是沒有人成功。這幾年也出現了很多新企業、新模式、新業態,值得我們多去學習。
02
開創新局面
開創新局面,是開創與技術進步相結合的新局面。
我們做商業,商業的變革很大程度上是信息技術帶來的。當前,AI發展勢不可擋,我們必須與技術進步相結合,才能踏上時代的脈搏,這才是開創新局面。
我們正在探討的未來方向,都是擁抱技術,做深度的產業孵化。這可能不僅涉及技術,還與IP相關,需要滿足精神和文化的需求,聚焦細分領域,滿足當前用戶的需求。用戶的需求在不斷變化,那麼我們的主力產品是什麼?我們的超級單品是什麼?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的問題。
總結來說,就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
適應用戶新需求,並且具有獨特性和創造性;
-
與科技創新相融合,並且成為細分市場的頭部;
-
不斷開放變革,並且形成持續增長的能力。
第一,把握AI機遇,推動商業變革。
1、要認清形勢,把握趨勢。
十五年前我們創業時,互聯網正在蓬勃興起,當時有句話:「用互聯網的思想和技術可以使得所有行業重新來一次。」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孵化了不同的商業模式和商業品牌,抓住了互聯網的尾巴,也享受到了一點互聯網的紅利。
AI的發展將遠遠超過互聯網帶來的改變,它可以使所有的產業、企業、行業都重構一次。可以預判到,未來很多工作和任務都會被AI代替,由此帶來的商業模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變化將是翻天覆地的。
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要積極擁抱技術,沒有這樣的意識和思想,就會被這個時代所淘汰。離開這些技術,就沒有你的生存之道。如果能擁抱AI,這對我們企業來說也是很好的機會。
2、利用AI重構產品和服務。
玩具、用品、家用電器等產品都可以嫁接AI技術,產品的互動和使用可以通過對話來完成,隨時隨地,非常方便快捷。我們是不是可以抓住這樣的機會,推出這樣的產品呢?
3、主動與AI圈層建立關係。
我們要跳出原來的生活圈、舒適圈,改變原來的習慣和思維,主動與這類企業交流,與這類人才溝通、合作。我們必須改變,企業也必須變革。
第二,發揮資本的作用,推動產業整合。
在經濟下行階段,一定是大浪淘沙,有些企業可能出局,有些企業會重新崛起,也會出現很多新興企業。我們要抓住機會,發揮資本的作用,推動產業整合。
1、經濟下行期,併購的機會出現。
經濟下行期是不是就不能做併購了?我的答案是:機會大於挑戰,經濟下行期往往是企業併購的好時機。
20世紀80年代,美國出現很大的經濟危機,但同時有很多企業,特別是後來被稱為偉大的企業,都是在那個時代誕生的。他們利用資本的手段,通過併購去收購很多被低估的資產,做了一些關鍵的整合,從而壯大起來。既有寶潔、雀巢這種耳熟能詳的企業,也有石油類、醫藥類的巨頭型企業,都是這個時期發展起來的。
2、用好雙刃劍,把控好風險。
回到現實,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挑戰,消費品行業上市很難,日子也不好過;盲目擴張也給不少企業帶來了問題。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併購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於如何把控好風險。
對我們來說,很多資產被低估,我們又有上市公司的平台。如果找到好的標的、好的上市公司、好的資產,我們能不能做些這樣的併購整合?我認為只要把握好對行業、對企業,尤其是對標的團隊和人的判斷,總的來說機會大於挑戰。
3、尋求跨界合作,推動戰略共贏。
我們二次創業15年,打下了很深的基礎,但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們還要眼睛向外,積極探索異業合作、跨界合作,謀求創新突破,實現跨越式增長。
一個企業的價值不在於自己擁有多少資源,而在於能整合多少外部資源。在我們不熟悉、不擅長的領域,光靠自己肯定不行,要去尋找可靠的合作夥伴,最終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共創價值,最終實現共贏的目標。
盤活存量、創新變革、開放融合,這一切都是為了開創企業的新局面。
特別是通過創新變革和開放融合後,我們能不能將先進的思想和技術進行有機融合,從而產生化學反應;能不能產生新的發展動能,找到新的增長曲線和新的增長點,從而構建全新的商業模式;能不能創造獨特性、差異性,從而具備持續增長的核心競爭力;能不能培養出更加活力的經營團隊,蓬勃向上的人才集群,從而形成良將輩出、良帥如雲的氛圍。
這才是五星控股的全新局面!
03
給大家三點建議
今天在座的都是幹部,都是骨幹,都是核心。我想提幾點建議,和大家共勉。
第一點建議,堅持一個信念:沒有什麼不可能,相信相信的力量。
我們面臨的是一個變化莫測、充滿挑戰的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堅持「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信念,這對我們克服困難、取得成功至關重要。
相信相信的力量,只要你相信了,就會產生無形的力量。這幾年,很多事看上去做不了,但我相信沒有什麼不可能,盯住目標反復嘗試,最終都成功了。所以,信念很重要。
每個人、每個企業都要善於製定高目標,用高目標倒逼創新和創造。要認識到每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目標足夠高,即便最終沒有完全實現,也比原來設定的目標要高很多。
一個人要有目標意識,更重要的是要有自我超越的意識和能力。信念太重要了,成功的信念首先來自於自信,自信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前提。
為什麼我們在高管團隊面試時,首先看候選人自身有沒有信心?這個崗位你有信心做好嗎?有的人說「在什麼前提下我可以做好,在什麼情況下我可以做好」,前面都加了一個「保險」,這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現。這樣的人我覺得不可用,連自信都沒有,怎麼可能成功?
在當前的環境下,每個人不要害怕,不要去懼怕。你難過,別人可能更難過;你所處的環境不好,別人可能比你還差。怕什麼呢?關鍵是要有堅定的信念。
第二點建議,堅持一個原則:追求真相,追求本質。
第一,我們經常被現象矇蔽,沒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質。很多人只是人云亦云,沒有看到實質,這實際上是價值觀的問題。我們要搞清楚真正的內涵是什麼,本質是什麼,實質是什麼,搞清楚後再做正確的事。
第二,很多人忙忙碌碌,但並不創造價值。他們用忙碌安慰自己,很多員工打開電腦,看似很忙,但有沒有價值卻不管不顧,這是錯誤的。所以,要先選擇正確的事去做,然後把事情做正確。
第三,我們沒有抓住關鍵問題,沒有抓住「大齒輪」。大齒輪帶動小齒輪,大齒輪轉一圈,小齒輪轉十圈。現在很多同事都在小齒輪上轉個不停,忙的都是瑣碎的事,更重要的是缺乏目標意識。工作的本質還是要圍繞目標去工作,為目標去努力。不要把解決問題當成工作的本質、準則和核心。問題永遠存在,大問題解決了,小問題會出現;老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又會出現。解決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目標。
不要用文字代替數字,數字就是數字,別搞文字遊戲。不要用過程代替結果,不能整天彙報過程講得很漫長,但數字卻很難看,這種做法在這個年代是行不通的。我現在不想聽太長的彙報,包括今天的會議也非常高效。不要用苦勞代替功勞,有人說「不管怎麼樣還有苦勞」,但你有沒有貢獻和價值,我看得很清楚。如果長期處於低價值的工作狀態,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我們都要更加務實,更加追求真相,更加追求本質,更加抓大事,更加做正確的事,更加追求實效。
第三點建議,堅持一個習慣:持續學習,深度思考。
五星控股是一個學習型組織,這幾年能有一些進步和成長,我覺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喜歡學習。時代瞬息萬變,面對變化的環境,如何應對?唯一的方法就是學習。
我們要認真學習,不要把時間都浪費在碎片化的內容上。一年多讀幾本書,多看幾篇好文章,多研究幾個好案例。學習更重要的是來自思考,不是淺嚐輒止,而是深入思考、系統思考。一個不善於思考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昨天我和一個創業者交流,從談話中就能感受到這個人不僅熟悉業務本身,還有很多深入的思考。如果你自身沒有思想,沒有深入思考的能力,就很難交到有思想的朋友。只有真正的思想才能吸引人。思想從哪裡來?來自不斷的學習,來自不斷的思考。
面對AI也好,面對技術革命也好,面對新的顧客群體也好,我覺得我們還是有機會的。對此我們充滿信心。只要我們堅持信念,堅持追求真相的原則,養成好的習慣,不斷學習,不斷思考,大膽嘗試,付諸行動,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尋找破局者 解密新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