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賽道被DeepSeek壓制,OpenAI「改道」進入智能硬件市場?

不久前,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發佈的DeepSeek-R1模型轟動科技界,雙雙登頂蘋果中、美應用商店免費App下載排行榜榜首,甚至超越行業老大哥OpenAI的ChatGPT。這也促使OpenAI不得不另尋新路。

日前,據福布斯報導,OpenAI對於人形機器人、XR、智能手錶、可穿戴設備等進行了商標申請,這也進一步表明了該公司在戰略層面的轉變。

《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最近一篇文章強調,大型科技公司正在佈局下一個世代,他們認為智能眼鏡將成為下一個大型消費設備類別。

事實也的確如此,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市場上對可穿戴設備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眼鏡形態的設備被認為是AI技術的理想承載體。Meta、蘋果、三星和Google等科技巨頭紛紛加大對XR硬件的投資,此時OpenAI相關商標申請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那麼,相比於其他大型科技公司,OpenAI在硬件領域的研究與經驗還是相對較少的,他們為什麼要擠進這一領域呢?

OpenAI為什麼要佈局智能硬件?

眾所周知,空間計算和XR設備的最大優勢之一在於它們能夠收集和獲取大量現實世界的數據。而人工智能模型的性能取決於其訓練所使用的數據質量。未來的人工智能發展需要豐富的空間數據集,包括深度感知、環境映射、手勢跟蹤和現實世界對象識別等。可穿戴設備、增強現實眼鏡和智能耳機燈作為實時數據收集工具,可以為人工智能模型提供關鍵的上下文信息。

通過掌控人工智能和硬件,OpenAI可以優化其訓練數據,從而推動人工智能模型實現更強的上下文感知和決策能力。

而且,人們正處於從傳統的屏幕交互向人工智能原生界面轉變的過程中,因此,人工智能驅動的空間計算發展不僅僅是關於新設備,更是關於重新思考我們如何與技術互動。

像Siri和Alexa這樣的語音助手是人工智能接口的早期嘗試,但它們仍然存在局限性,但空間計算和XR提供了一個更具沉浸感的多模態界面,其中,人工智能不再是一個被動的工具,而是一個主動且具有空間感知能力的代理,能夠實時響應手勢、眼球運動和環境變化。

我們看到,Meta Ray-Ban眼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2025年超級碗期間,Meta發佈了一則由基斯·海姆斯沃斯和基斯·帕拉特主演的廣告,展示了這款眼鏡的工作原理。

在廣告中,帕拉特對著眼鏡說「嘿,Meta」,詢問眼鏡關於他在畫廊里看到的藝術品的信息;而海姆斯沃斯則在最後吃了一根價值620萬美元的香蕉。在現實生活中,海姆斯沃斯的孩子們也用Meta Ray-Ban眼鏡給爺爺打電話,他的女兒還戴著眼鏡拍攝了她在海灘上騎馬的第一人稱視角鏡頭。

而這些交互能力將會在未來展現出更強大的吸引力,這樣看來,此前更專注軟件的OpenAI佈局智能硬件也合情合理。那麼,在明確了 OpenAI 佈局智能硬件的原因後,我們不禁要問,在眾多科技巨頭已經佔據一定市場份額的情況下,OpenAI 此時進入智能硬件領域是否為時已晚呢?

巨頭環繞,OpenAI發展智能硬件是不是晚了?

其實,OpenAI進軍硬件領域也與「物理人工智能」的發展密切相關。人形機器人、XR設備和人工智能集成的可穿戴設備都是物理人工智能的典型例子。想像一下,未來,人工智能助手不再局限於手機或PC,而是能夠移動、感知並與現實世界互動。

此前,iPhone曾被視為改變世界的創新催化劑,而新硬件的出現同樣可以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就像當初移動網絡和移動設備推動經濟發展一樣。這個新時代可能會激發新的經濟繁榮,並為新的人工智能模型、人工智能架構和物理人工智能開闢道路。大型語言模型將繼續發展,而大型動作模型、大型視覺模型和大型世界模型也將在未來幾年逐漸成熟。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現在OpenAI正在佈局一個取代手機的新物種,是不是就是一個好的時機了呢?除此之外,全新智能硬件的發展還將會改革更多行業,比如奢侈品行業。

一直以來,時尚行業是最早採用新興技術的行業之一,從虛擬連衣裙到NFT手提包,再到人工智能模型,時尚品牌一直在探索新技術的應用。高端品牌一直處於採用新材料、工藝和技術以增強個人表達的前沿。人工智能配件的演變將為奢侈品和時尚市場打開新的大門,提供超個性化體驗、實時推薦,甚至實現數字與物理的交叉融合。

而現在,OpenAI正在利用人工智能與時尚的交叉點,在其商標應用中加入了智能手錶和智能珠寶。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OpenAI在硬件領域的野心不僅僅是一個附屬業務,而是邁向人工智能下一個進化階段的必要步驟。人工智能模型需要借助空間計算,才能以有意義的方式與現實世界互動並理解世界。人工智能驅動的XR硬件、沉浸式計算和空間人工智能的結合將定義下一個技術進步的時代。

日前,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表示,OpenAI正在與多家公司合作,將人工智能驅動的消費級硬件推向市場。然而,這些產品的推出時間仍不明確,預計原型開發需要數年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Meta前AR硬件主管凱特琳·卡利諾夫斯基(Caitlin Kalinowski)已經加入OpenAI,並將負責領導智能硬件部門。

科技漩渦認為,OpenAI在智能硬件領域的探索,標誌著其在該領域的新戰略佈局。這不僅使得OpenAI能夠與行業巨頭展開競爭,也將進一步推動AI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因此,雖然OpenAI佈局硬件相比大型科技公司有些晚了,但對於整個科技時代的發展來講,也許正當時。

寫在最後

隨著OpenAI進入智能硬件領域,無疑將為整個科技行業帶來新的活力和挑戰。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與智能硬件的深度融合,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對於 OpenAI 來說,這場跨界革命的成功與否,不僅將決定其在智能硬件領域的地位,更將對整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科技漩渦」,作者:科技漩渦,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