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僅8個月的「神秘AI巨頭」SSI,無營收、沒產品何以估值200億美元?

來源:DeepTech深科技

據路透社消息,OpenAI 前首席科學家 Ilya Sutskever 創立的 Safe SuperIntelligence(安全超級智能,簡稱 SSI)公司正在洽談新一輪融資。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導,「Ilya Sutskever 創辦的 SSI 正以超過 200 億美元的估值與現有和潛在投資者進行談判。」

消息人士還指出,「目前尚不清楚 SSI 公司計劃籌集多少資金。另外,SSI 與投資者的談判仍處於早期階段,具體條款最後可能會發生變化。」

消息一出震驚業界,畢竟這家公司成立才三個月,並且在沒有發佈任何產品的情況下就獲得了巨額融資。

作為一家備受矚目的 AI 初創公司,SSI 於 2024 年 6 月成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和以色列特拉維夫設有辦公室,其目標是開發具有「超級智能」的 AI 模型以及防止有害輸出的安全措施。

該公司的創始團隊成員除了 Ilya Sutskever,還包括前 OpenAI 人工智能研究員 Daniel Levy 和 Y Combinator 的前合夥人 Daniel Gross,他目前擔任 SSI 公司 CEO,此前還曾在蘋果公司領導人工智能開發工作。

圖丨 SSI 聯合創始人 Ilya Sutskever(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圖丨 SSI 聯合創始人 Ilya Sutskever(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儘管 SSI 至今尚未發佈產品和產生營收,但其創始人 Ilya Sutskever 的履曆和獨特技術路徑似乎持續吸引投資者的關注。

先來看 Ilya Sutskever。在 AI 領域,他也算是一位傳奇人物。作為一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卷積神經網絡——AlexNet 便是由 Ilya Sutskever 等人於 2012 年共同創建的。

AlexNet 的出現激發了大量的深度學習研究,為後來的大語言模型打下了基礎。在完成 AlexNet 項目後,他又進入Google工作了幾年,而後於 2015 年共同創立了 OpenAI。

在 2024 年之前,Ilya Sutskever 一直擔任 ChatGPT 開發團隊的首席科學家。他的早期主張之一是「擴展」,即通過投入大量的算力和數據來提升和優化 AI 模型。這一理念為生成式 AI 的崛起打下了基礎,並引發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熱潮,涵蓋了芯片、數據中心和能源等領域。

然而,他也是最早意識到這種方法局限性的人之一。隨著可用於訓練模型的數據量逐漸減少,Ilya Sutskever 認識到在推理階段投入資源的重要性,於是組建了團隊專注於開發推理模型技術。

通過增加參數、硬件資源以及訓練數據量來提高大語言模型的輸出質量已成常用手段,在最近的一次 NeurIPS 機器學習會議上,Ilya Sutskever 指出這種方式已經接近極限,因為獲取高質量的訓練數據變得越來越困難。

在他看來,開發者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數據進行改進。「我們已經達到了數據的巔峰,不會再有更多的增長,畢竟互聯網只有一個,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的數據。」他直言。

2024 年 5 月,Ilya Sutskever 離開了 OpenAI。彼時,圍繞他究竟何去何從的討論一度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熱門話題。直到一個月後,一家名為 SSI 的公司正式亮相。

圖丨 SSI 公司官網頁面(來源:公司官網)圖丨 SSI 公司官網頁面(來源:公司官網)

再來看 SSI 公司。按照 Ilya Sutskever 的說法,SSI 除了開發具有超級智能的 AI 模型外「不會做任何其他事情」。言外之意表明公司並不會尋求短期內的營收,而是更專注於長期發展。

進一步講,這似乎暗示了 SSI 對自身技術研發比較有信心,希望在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推進其項目,以保障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截至目前,外界關於 SSI 到底如何構建 AI 模型的具體細節知之甚少,甚至就連 SSI 公司官網主頁也依然「空空如也」,僅有幾段文字簡要介紹了公司創辦的初衷。

大家所知道也只是:遵循了一種「新的研究方向」,而非使用現有的人工智能訓練開發方法。

獨特的運作機制讓 SSI 與很多 AI 初創公司完全不同,尤其是最初作為非營利組織成立,但因 ChatGPT 一炮而紅之後轉向商業公司的 OpenAI。據悉,OpenAI 2024 年的營收接近 40 億美元,預計今年將達到 116 億美元。

很大程度上,Ilya Sutskever 創辦 SSI 可以看作是對 OpenAI 的一種「背離」,而這與前 OpenAI 高管創辦 Anthropic 亦是如出一轍。

儘管 SSI 的具體工作仍然保密,但 Ilya Sutskever 的背景和團隊所採取的獨特方法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視角回到開頭的融資消息,如若此次融資成功將使 SSI 公司的估值翻四倍達到 200 億美元。而這也表明,在當前競爭激烈的 AI 產業,創新和技術實力仍然是吸引投資的關鍵。

實際上,SSI 並不是唯一一家採用獨特新方法構建 AI 模型的初創公司。

2024 年 12 月,一家名為 Liquid AI 的公司宣佈完成由 AMD 領投的 2.5 億美元 A 輪融資,此輪融資後公司估值超過 20 億美元。該公司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液體基礎模型」,通過創新架構設計帶來更高效、更輕量化的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該公司聲稱,「這種算法可以在使用較少硬件資源的情況下,達到與最先進的大語言模型相同的輸出質量。」

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AI 模型由大量人工神經元組成,每個神經元負責處理整體任務的一小部分,神經元包含權重和激活函數兩個組件,權重決定了 AI 模型在做決策時考慮哪些數據,而激活函數則包含了神經元分析這些數據所用的代碼。

傳統大語言模型在訓練完成後,權重和激活函數就固定不變了。相比之下,Liquid AI 的技術能夠在推理過程中重新配置這些組件,使得算法可以根據輸入的數據不斷調整其處理方式,從而更加靈活和高效。

這裏還值得一提的是來自中國的初創公司 DeepSeek。眾所周知,DeepSeek 開發的開源模型性能與全球頂級模型相當,但成本卻低得多。隨著不久前 DeepSeek 一鳴驚人,甚至讓英偉達在一月底市值縮水近 600 億美元。儘管如此,據近期公佈的一系列財報顯示,大型科技公司並沒有因此退縮,反而在今年繼續加大對 AI 基礎設施的投資。

縱觀全球,AI 融資熱潮也並沒有顯示出放緩的跡象。除了 SSI,還有一些 AI 公司也在尋求新投資。比如,Anthropic 尋求以 600 億美元的估值籌集 20 億美元的資金;近日還有消息稱,OpenAI 希望以超 3000 億美元的估值完成一輪 400 億美元的融資。

整體而言,新銳公司通過低成本高效益的解決方案迅速崛起,老牌公司也依然看好 AI 的長期發展潛力,並願意持續投入大量資源。儘管市場存在不確定性,技術創新和戰略投資仍然是推動行業發展的源動力。

參考資料:

1.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openai-co-founder-sutskevers-ssi-talks-be-valued-20-bln-sources-say-2025-02-07/

2.https://siliconangle.com/2025/02/07/ilya-sutskevers-ssi-reportedly-raising-new-funding-20b-valuation/

3.https://ssi.inc/

運營/排版:何晨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