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立遺囑,裁了上萬公務員後
最近,埃隆·馬斯克發佈了一段影片。在影片中,他看起來很疲憊,雙眼無神,鬍子拉碴,講話也顯得有氣無力。

他提到,已經為最壞的情況做好了準備,如果自己發生意外,將由一位已選定的繼承人接手他的事業。但為了保護此人的安全,目前只有他自己和董事會知道這位繼承人的身份。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馬斯克如此緊張,甚至考慮立遺囑呢?
許多粉絲猜測,這與他最近的行動有關。他利用「政府效率部」(DOGE)賦予的權力,裁撤了約14,000名美國聯邦政府的公務員。一下子砸了這麼多人的「鐵飯碗」,自然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早在支持特朗普之前,馬斯克就多次批評美國公務系統的低效和腐敗。他曾提到,一個朋友在家門口被歹徒襲擊,儘管有監控錄像,但警方卻遲遲未能破案。他質疑,如此低效的警察系統,每年卻花費數千億美元的財政預算。
此外,馬斯克還指出,布朗大學曾獲得17億美元的財政補貼,用於研究「變性人平權問題」。他認為,普通人連基本的醫療保障都沒有,政府卻將大量資金投入到這些領域,實在令人費解。
更讓他不滿的是,230萬聯邦公務員中,有110萬長期在家辦公。他們幾乎不去辦公室,導致政府辦事效率低下。例如,申請一張「網約車」執照,可能需要等待半年。然而,這些公務員的平均年收入高達20萬美元。也就是說,每天不用上班,每月還能拿到約1.6萬美元的薪金,生活得像神仙一樣。

經過分析,馬斯克認為,至少有一半的公務員是「混日子」的。解僱他們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節省約2萬億美元的財政開支。他的主張得到了特朗普的支持,並被任命為「政府效率部」的負責人。
雖然該部門不屬於政府系統,工作人員也不領取薪金,但權力卻相當大。他們有權查閱所有聯邦部門的財政支出和人事情況,並向總統提出裁員建議。這意味著,230萬聯邦公務員的去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馬斯克的決定。
裁員的第一步是獲取各部門的財務數據。然而,財政部以「事關國家安全」為由,拒絕提供。對此,馬斯克派出了一位年僅21歲的天才少年基利安,利用網絡技術,成功獲取了財政部的數百萬筆交易數據。

這些數據揭示了美國公務系統的嚴重腐敗問題。例如,修建一座小型碼頭,私人承包商只需2000萬美元,但軍方的造價卻高達3.2億美元。更離譜的是,碼頭建成後僅幾個月,就被一場風暴摧毀,顯然是豆腐渣工程。然而,所有環節都符合美國法律規定,使得外界難以查處其中的腐敗。
看到這些材料,馬斯克決定採取果斷措施,命令「美國國際開發署」立即停止運作,所有人員原地解散。被裁的公務員要求補償,但馬斯克怒斥他們是「腐敗的毒瘤」,每年合謀侵吞納稅人400億美元的稅收,還好意思要補償?他表示,不把他們送進監獄就已經是寬容了。
當然,這些在體制內工作多年的公務員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立即組織了大規模的遊行,要求恢復工作。諷刺的是,平時很少去辦公室的公務員們,此時紛紛聚集在辦公大樓前,強行進入大樓,堅持上班,甚至自帶乾糧,打地鋪過夜。

一位在美國某研究機構工作的公務員朋友透露,現在大家人心惶惶,有的在準備簡曆,有的在找律師,準備起訴馬斯克。目前,幾乎沒有人認真工作。
由此推測,其他部門的情況也差不多。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美國的公共服務體系很可能會陷入癱瘓或半癱瘓。
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航空管理局。最近,美國發生了多起航空事故,大大小小加起來有十幾起,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多。原因是航空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消極怠工,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確保自己不會被裁員。
除了航空管理局,交通管理局、國土安全局、海洋運輸局等部門也存在類似問題。這些機構掌握著他人生命財產的安全,他們的消極怠工,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馬斯克的改革措施引起了廣泛爭議。支持者認為,他的行動有助於提高政府效率,減少浪費。但反對者擔心,大規模裁員可能導致公共服務質量下降,甚至危及公共安全。
你對馬斯克的辣手改革怎麼看?
最後推薦下星球【玩轉DeepSeek】:
近期準備做幾場直播,關於DeepSeek在知識庫、短影片、PPT製作等領域的實戰。
開年DeepSeek就直接炸了,大模型基座智能水平上了台階。
今年重心是AI應用進一步深入各行各業,短影片會是另外一個AI應用熱點,數字人也走到第三代技術。
希望能和您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