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和,包容,安心。歌詩德X26III解碼器測試

發稿記:偶爾發稿之前,會多出些想說的話。一晃認識歌詩德工程師太多年了,純純因為器材,結識了人,到後來很長時間,也是圍繞器材和音樂,越來越多的溝通,過了好些年了,人才慢慢熟絡起來,以至於今天忽然有點感慨,或許這就是男人間的一種浪漫?
最早那會的歌詩德產品,貌似僅僅能算得上類似DIY的產物,如今在國產解碼器領域,已然是扛把子級別的存在。想想以前產品,從外觀到調音的青澀伴隨著簡陋感,再到如今桌面上的歌詩德,價位和使用體驗的親和力,歌詩德式的中性音色對前後端器材的包容度,以及無須懷疑的,歌詩德三個字帶給人的音質安全感和安心感,就因此有了此篇標題。

上次分享歌詩德X30的時候,開頭提到其體積太大,屬於標準的機架尺寸,已經不太適合桌面了。旗艦級的聲音定位,完全釋放出來的聲音素質,也確實更適合大型音響系統。
拿到X26III(三代)的時候,確實還是更喜歡這款的體積和外觀,器材架和桌面都合適,棱角處柔和處理;不過設計語言這次有向旗艦傾斜的趨勢,頂部中心的“G”標燈光按鍵,短按靜音,長按開機或待機;

以及右側的觸摸式音量控制,開到最大時,會自動打開解碼器的模擬輸出直通模式(顯示為FIXED,此時跳過機內音量控制);
降低音量時,聲音是通過機內的前級音量控制的;
設定按鈕,短按切換輸入源,長按進入設置菜單。
菜單還是那麼那麼地通俗易懂,上手就會。

濾波和常見的不太一樣,因為用了更高級的AD的DSP芯片(圖它算法更先進、性能更強、64bit精度更高),不是那些快速陡降緩降滾降什麼的,而是Gentle(平緩)、Vivid(鮮活)、Composite(混合),這三種。聲音區別的話,對於新手玩家,感知起來可能不是特別明顯,對我這樣的老混子呢,我偶爾覺得抽像,有時候感覺變化特明顯,而剛剛又認真聆聽測試,結果聽來很微妙,區別又不是特別明顯的感覺。好吧最終我確認自己喜歡Gentle濾波模式。

這裡邊的過采樣,我也永遠喜歡選擇NOS(無過采樣),其實也簡單理解為聽感微調。
iis模式依然可以調線序,不用擔心各種iis接口的兼容性問題,這裏廠家還特意強調了iis的HDMI接口不能做視頻使用,僅僅傳輸音頻數字信號。
上次分享X30有人提到,使用iis接口的音質會好很多,其實我很想反駁一下,歌詩德解碼器的所有數字接口的音質水平很均衡,大面上沒有哪個口的音質,會明顯比其他接口更起飛;但我為什麼沒說呢?這些接口吧還確實有點音質區別,但不是聲底硬素質的區別,更多我認為是風格有點區別,AES口比COAX同軸口的聲音硬朗點也蠻正常,這麼說的話也確實iis口的音質會更好些,主要是聽起來更開闊些,更細膩些,細部具象感也確實好些。但依舊不認為不同接口存在本質上的聲音區別。

忘了上次有沒有提,這次再強調下,歌詩德解碼器的USB數字口的音質格外好,這對PC玩家很重要,也很友好。我為了刁難歌詩德產品,額外陸續用過不少獨立的數字界面(幾千上萬的,帶飛秒時鍾的什麼的),來和它的USB口PK,然而結果總是只有一個——歌詩德的USB界面實在有夠強的。建議安心用,無需瞎折騰。
這裏插播一個我看來無所謂,但用戶可能很關心的問題,屏幕亮度可自動降低,可自動關閉,頂部的白色logo燈也是柔光,無需擔心睡覺時候存在光汙染問題。說到這差點忘了,音量和菜單觸控按鍵也是亮的,但實在太渾然一體了,除了沒有光汙染問題,反倒更方便黑暗中的盲操作。

說到DSD濾波,它有幾種濾波模式,但我實在不太聽DSD格式的音樂;包括還有個反向PHASE,我也確實用不到。
說到時鍾,X26III內置高精度時鍾,並植入了PLL技術,通俗點來說,沒有外接時鍾時,全部走解碼器內的高精度時鍾,有外接時鍾時,全部走外接時鍾,(不會混著來)屏蔽了音源處時鍾對聲音的擾動。
再說到網橋,X26III內置了很OK的網絡流媒體模塊(基於Linux的超級音頻架構優化),之前有說過,這個模塊在機內有先天的短路徑傳輸,和“西裝化”調音優勢,很多時候比外接個品質一般的獨立數字轉盤的音效,實測還要好些。

ROON和HQOlayer NAA我不用,AirPlay和UPnP推送我用的多,走QQ音樂等APP,或者第三方軟件控製播放NAS音樂庫的曲目,其實就是個完整的數播,而且背面留有固件升級的USB口和miniSD卡位,歌詩德自己說的保守——未來可能會通過升級,接入自己的APP播放器軟件。而我看來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以後必然是完成升級,解碼器融入一個全面體的數播這樣。
這裏方便大家參考,X26III接入路由器後,先要解碼器的輸入源選擇Streamer(網絡流媒體),然後在電腦的瀏覽器地址欄里,輸入x26.local,就能進入網橋的後台控制端。主要用來調節各種功能的開啟或關閉,不用的儘量關閉,保證音質最大化發揮,還有一些簡單的設置可以在這裏調節,還可以直接進行固件的在線升級。

以上所有的數字相關,都是歌詩德自研FPGA技術進行統籌。
其他方面,解碼部分使用兩顆ESS最新旗艦9039SPRO。
以及,兩個獨立的歌詩德定製音頻牛,對數字和模擬部分,分別進行獨立的線性供電處理。
包括內部線路方面,也做了數模分離的架構設計。

因為對歌詩德旗艦款的X30剛把玩不久,這次拿到X26III後,發現比較能感受到二者不同的產品定位,和音質方面的一些區別。X30是1.6w的售價,X26III是8k的售價,價格剛好差一倍。
除了4片和2片9039Spro解碼芯片的區別,另一個是X30配備了成本高昂的,使用物理開關架構的純模擬無源前級,音量調整時能聽到哢吧哢吧那樣,X26III取消了無源前級,調整音量時沒有“哢吧”聲。

音質相關:
二者同為“歌詩德式中性感”的調音風格,大面上看,都是很容易和前端音源,以及後端的耳機、音箱等設備,有非常百搭的效果,都不容易出惡聲。
而X26III的聲音解析力,動態等,聲底硬素質相關,沒有旗艦X30來的那麼“爆表”,大概有其8成功力。我看來X26III適合各種耳機系統,和小型音響系統使用,完全可以把聲音信息量填滿。X30無論體積,還是彪悍的硬素質和巨大的信息量、動態表現等,的確更適合大型落地式音響系統,或者用來伺服非常奢華的頂級耳機系統,也是不錯的路數。

而X26III的前級功能,對比X30的無源前級,仔細聽完後,能感受到是有些差距,或者說區別的,但很難說差距到底在哪裡,也類似解碼部分,X26III有X30的8成功力的感覺,,非要較真的話,可能是信息量、透明度,兩端的開揚感等,X30的無源前級可以表達得更極致,更暢爽開懷的感覺?
如果手裡是高端有源音箱,X30的解碼+前級部分,很有一步到位的意思。應對非頂級的小型有源音響,X26III的前級功能,亦完全足矣。

其實更有趣的地方在於,二者的音色,整體風格上走向一致,但細部風格有所區別:
X26III的聲音聽起來會柔和一些,會有更“穩當”的感覺,也是這個特質,各種耳機和有源音箱搭配下來,其實X26III更百搭,更省心。
而X30旗艦的定位,聲音細節動態和能量的全部釋放,對各種搭配細節也更為敏感。除了更適合大型音響系統和頂級耳機系統,對玩家的器材搭配經驗,以及玩家對聲音細部的把控的經驗,存在更多的考驗和要求。

一個有趣的試驗:
最近趕上手頭有一套調教成熟的數播+線性電源+時鍾+交換機系統,細說的話稍顯複雜:
線性電源給數播、時鍾、交換機供電;
時鍾給數播、X26III、交換機做時鍾同步;
交換機給數播、X26III做網絡數字信號淨化;
這算是把X26III“武裝”到牙齒了,雖然坦誠來說,我對這種玩法,一直以來持有比較“保守”的態度。一方面,我從來都只追求音質能夠得到純粹的“改善”,而不會輕易沉迷於大多數各種附屬產品,為聲音帶來的“改變”;另一方面,也不傾向於玩的太複雜,因為看起來頗為“淩亂”。

但這次,這一大堆各種附件帶來的音質大提升,也著實讓我有點對這些玩具們,刮目相看——X26III音質的純淨度、安定感、細膩度、動態、具象感、質感、流暢度,透明度等,所有聲底硬素質相關的,關鍵要素們,可以說全部得到了“飛昇”式的改善。而整體風格上,依然是X26III的中性,以及比X30要“柔和”些的音色。
不過我第一反應是停止思考和測試,踏實聽歌了,沒有也懶得再細探究這些東西的來龍去脈。
就一個結論:非常建議X26III的用戶,折騰時鍾+交換機,這兩樣東西。

這次關於X26III的分享大概如上。最後稍有感慨,歌詩德品牌和產品,廣受國內市場和用戶們的歡迎和認可。但我發現歌詩德的工程師,從始至終沒什麼變化,好像看不到品牌的壯大,也感受不到市場環境,一直就是那個純純的愛好者、初步創業者的樣子。他總是一副寡淡且不慌不忙的樣子,大家聊品牌運營,他就跟丟了魂似的,那毫無建樹又清澈的眼神…一點有用的都說不出來。跟他聊厲害的發燒友,網友,器材搭配什麼的,甚至有天聊起焊錫、插頭、線基這些,又跟打了雞血一樣,自顧自在那興奮起來滔滔不絕。我本來挺納悶,這大生意的老闆,原來一天天的都在鼓搗這些雜七八的東西…挺好玩的。不過轉念一想,抱有熱忱,謙虛,持續精進,本就是歌詩德長久以來的品牌內核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