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卡進化論:RTX50?人類永遠在等下一代
RTX50開賣若干天,裝機店和卡商摩拳擦掌,然而我的內心毫無波瀾。

撫今追昔,我此起彼伏。08年那會兒咱還是貼吧戰神,瞅著8800gtx流口水,被一句”等2900xt吊打NV”忽悠得挺慘。後來發現AMD的PPT真的猛,從此踏上等等黨的不歸路。GTX480的燒烤架、7970的顯存焦慮、1080ti的理財產品神話,礦卡時期罵了3年天台飛人,又忍了一年RTX40虛高,再點開RTX50看到無貨的一霎那,我居然感到了一絲欣慰!巧了不是?又慳錢了。

這些年咱們就像追著胡蘿蔔跑的驢,眼瞅著老黃把”加量不加價”玩成了“可能永遠都買不起”的樣子,終於意識到顯卡市場比元宇宙還虛,以靜製動才是真理。

AMD YES馬上翻身?每次都被背刺成”核顯戰神”;工藝製程飛躍必然性能爆炸?28nm從開普勒用到麥克斯韋;”新卡皇戰未來”,結果戰著戰著DirectX版本都更新三代了。DLSS豬突猛進到4,根本用不到1年,小甜甜淪為牛夫人。

唯一不虛的是新卡售價,一波比一波超出想像。玩旗艦,你家裡要有礦,等丐卡?你要看皮衣刀法。蘇黃每一次揮刀都讓你心驚肉跳,結論早已出現——你窮,你就不配打遊戲。

看下3000~4000價位目前值得買的幾款顯卡:
RTX4060Ti和RX7700XT:二者價格接近,但7700XT性能高出20%,更匹配3A遊戲需求。不過如果你更在乎光線追蹤,那就還選N卡4060Ti。
索泰RTX 4060Ti 16GB月白:3000以內好價。
撼訊RX7700XT 12GB競技版三風扇版本:3000左右。
RTX4070和RX7800XT:如果能三千出頭拿下,性價比略高於4070,因為7800XT紙面性能好一些,入手成本少幾百,預算緊張可選。但和7700一樣,討論光追性能和省電的話,7800靠邊站,選4070更靠譜。
瀚鎧RX 7800 XT 16GB OC GDDR6:3300以內。
電競叛客RTX4070 D6 X2W 12G:3600以內。
貴賤並不是唯一的限定條件,重點是咱們 “臭打遊戲的” 用戶也有精神內耗。顯卡買來新鮮三天,跑分之後就當大型RGB擺件,Steam庫里吃灰的遊戲越攢越多,從《巫師3》到《賽博朋克2077》,買了就當通關,根本沒時間玩。

我們等的是顯卡嗎?不!是那個能通宵打遊戲無憂無慮的自己。
普通工薪階層,金錢與時間精力兩難全。富裕者月入三萬,家庭必要支出2萬,忙得腳打後腦勺,閑下來最多和朋友哈個啤擼根串。夢寐以求的RTX5090D,裝到機箱里也沒機會24小時高速猛轉,還不如任你嘲諷我兩百塊588礦卡玩得寒酸。

焦慮不是憑空而來的,是卡販子炒出來的。他們勸我早買早享受,但沒說我需要有沉浸娛樂的多餘時間。放下這些焦慮,二手低配PC照樣可以戰十年,為什麼非得對著著萬元顯卡抓心撓肝?

之前聽一個老哥說,裝機圈不製造新概念,根本無法可持續式發展。RGB光效如此。大力水手如此。AI算力也如此。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性能溢出,溢出的都是商人們的慾望。他們最擅長做的,就是替你製造需求短板。當你認為自己擁有的產品已經落伍,商家的新訂單就會源源不斷。
所以聽我一句勸,除了那部分職業對口的生意人,普通人裝機切忌好高騖遠。
看不上這個,用不起那個,今天加兩百,明天加兩千,折騰來折騰去,白白浪費了可以專注提升自己的時間。RTX50之後,還有性能更高的新顯卡,而擺在你電腦桌上的,充其量只是一個休閑+生產力工具,用什麼長臉?用什麼丟臉?
良藥苦口,但願最近為了裝機而有些焦慮的你能聽進三分。我是筆點酷玩,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