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更新太快,該從何學起?
今年春節deepseek的爆發,一方面是看到了國內AI的崛起,另一方面也是沒能讓我們過一個好年。
下面這張圖就是我的春節現狀。

2025年人類三大錯覺:這周早睡,明年漲薪,今天能學完AI新知識!
說實話,面對當下日新月異的AI技術,層出不窮的各種新技術新功能真的會不知所措。
幾個朋友就和我說,感覺自己雖然每天都在努力的攝入AI知識,但是發現自己的學習速度還比不上AI的更新速度。
好不容易搞懂了結構化提示詞怎麼寫,就跟我說現在只要自然語言提示詞就夠了;剛研究明白Stable Diffusion的參數,全網已經開始推ComfyUI了。
這感覺就像剛學會騎單車,全世界就開始流行開高達了。
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現在的學習有什麼意義,於是出現了心態學崩,學習心力不足的狀況,下面這段話就是去年9月份我心態學崩時寫的:

現在我已經克服了這個難題,在AI學習的道路上按著自己的節奏越走越遠。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在學AI學崩潰時,如何讓自己保持學習的心力繼續堅持下去。
一、為什麼學AI容易崩潰?
先瞭解一下心力這個概念。心力是我們內心的能量儲備。它決定了我們面對挑戰時的抗壓能力和持續學習的動力。學習不下去,往往就是心力不足,我們會感到疲憊、焦慮,甚至想要放棄。
現階段AI的發展速度確實太快了。回顧人類科技史,30年來在大眾領域,還真沒見過哪個技術能像AI這樣「跑」得這麼快,影響範圍這麼大。它不是普通的技術革新,而是一場徹底的「科技地震」。
就像當年瓦特改良蒸汽機讓馬車時代成為歷史,愛迪生的電燈把黑夜變成白晝一樣,AI正在重新定義我們的生活方式,說它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點也不誇張。
其次AI和其他事物不一樣,對AI學習結果不滿的背後,更多的是對我們自己被淘汰的焦慮與擔憂。
這種焦慮來源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對自身能力的懷疑。我們擔心,如果不跟上AI的步伐,就會被時代拋棄。
就像滾雪球一樣,從一開始的小小不安,慢慢變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工作壓力、學習焦慮、對未來的擔憂,這些情緒像是疊加在背包里的石頭,讓我們每走一步都格外吃力。
到最後,很容易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越是焦慮,就越難以專注學習;越是難以專注,就越發焦慮。
二、學習不下去的時候該怎麼辦?
那麼面對心力不足時我是如何克服的?分享一些幫助我走到今天的認知模式和學習方法。
1. 放平心態
AI的日新月異是客觀情況,誰也無法改變,放平心態,今天如果我們學的少了,往好了想就是有些東西就不需要學了。
今天沒學AI繪畫的工具?沒關係,說不定下個月這個工具就被其他替代了。ChatGPT的插件系統還沒摸透?沒關係,先用好基礎功能就已經能解決90%的問題了。
從長期主義視角,將AI學習視為馬拉松,新時代的鍾聲才剛剛敲響,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其糾結今天是學了多久,不如想想怎麼把學習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刷牙一樣,把學習變成一種習慣,用「每天進步1%」替代短期功利心態。
有時候慢慢來,才比較快。
2. 就近原則,找到「抓手」
現階段各個領域的AI都在蓬勃發展,比如對話、圖片、影片、語音、編程等,方向非常多。
很多人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往往會被搞得一頭霧水,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學習,學了一段時間後,又想著每個都去涉獵學習。
一次性學得越多,就越難找到突破口獲得正反饋。我們要學會做減法,力出一孔,在這個AI百花齊放的時代,找到並打磨好自己的「一把刀」,可能比淺嚐輒止一籮筐的工具更有價值。
我們可以從工作中最需要的技能,或者最感興趣的領域開始學起。
如果我們是設計師,可以從AI繪圖工具入手。如果是文案,可以試試用AI生成文章。如果是普通上班族,可以用AI優化Excel表格。
比如我的抓手就是文案,嘗試用AI生成高質量的文案,只要做好這一點,就已經超越大多數人了!
就近原則,量力而行。更容易見效,也更容易獲得正反饋。
3. 成立學習小組
去年9月,當我在AI學習的迷霧中舉步維艱時,一位朋友的提問像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讓我突然看清了自己的位置 —— 原來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走了那麼遠。
在學習的路上,我們常常低估了自己的進步。就像爬山時專注於腳下的路,卻忘了回頭看看已經征服的高度。而有時候,只需要一個同行者的視角,就能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
從那以後,我們建立了一個特別的默契:每一個小進步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每一次困惑都變成了共同探討的話題。這種分享不僅僅是在交流知識,更像是在寒冷的冬夜裡,大家圍坐在一起,互相取暖,讓原本孤獨的學習之旅變得溫暖而熱鬧。
現在回想起來,正是這種相互扶持的力量,讓我能夠一路堅持到今天。就像登山隊一樣,當一個隊員腳步變得沉重時,身旁隊友的一句「你可以的」,就能注入新的力量,這份鼓勵,簡單卻彌足珍貴。
找幾個身邊的朋友組隊學習,讓我們在面對AI這座陡峭的知識高峰時,彼此鼓勵,始終保持向上攀登的勇氣。
4. 好好休息,心力來自好狀態
心力也是受當下的身體狀態影響的。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鍛鍊,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才能有足夠的精力去面對學習AI的挑戰。
這段時間再忙我也會去健身,我知道保持一個好狀態、好身體,才能打贏「AI」這場比賽。
5. 建立「挫折修復機制」
最後一個就是「挫折修復」。要知道「經常失敗,難得成功」才是人生的常態。
不要再因為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而放棄,挫敗真的很正常。就像我,剛開始學習AI的時候也崩潰過,不然就不會有九月份這個朋友圈,對吧。
學習之餘,做一些自我寬恕的練習,允許自己暫時偏離軌道,用「暫停-反思-重啟」代替自責。過度學習反而不好,給自己留出做其他事情的時間,比如多陪陪家人,多出去走走。
春節之後,國內正在興起AI學習浪潮,也許現在的你,正經歷著學習路上的起起落落。
可能是深夜裡對著難懂的概念發愁,也可能是看著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感到力不從心,又或者是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努力擠出時間學習卻總覺得進展緩慢。這些我都懂,因為我也走過這樣的路,並且現在還在這條路上。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感覺自己的學習之燈忽明忽暗,彷彿快要熄滅的時候,希望你能想起這篇文章。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夜裡,突然想起了一個溫暖的老朋友的鼓勵。
記住,你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們都在經歷著相似的困惑和成長。
最後,也用三句話結尾,AI之路,一起共勉。
-
「AI永遠只是工具,關鍵還是看誰用。」
-
「學不完是常態,用起來才實在。」
-
「今天沒學新東西?說明舊技能還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