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炒作官」Altman 「碰瓷」摩亞定律引社區不滿,1400萬美元廣告被批「都能訓練3個DeepSeek V3了!」
距離上次發文過去了一個月多,OpenAI CEO Sam Altman 再次發表了一篇 2000 多字的「小作文」,其核心觀點總結起來就是:
- AI 模型的智能大致相當於其訓練及運行資源的對數。
- 特定水平 AI 的使用成本每 12 個月下降至約十分之一,價格越低,應用越廣泛。
- 線性增長的智能水平,在本質上將為社會經濟價值帶來超指數的增量。
- 智能體理解成新手級別的虛擬同事,而且隨時就能獲得上千甚至上百萬個。
下面是 Altman 的原文,大家可以看看。
Altman 的三個觀察
我們的使命在於確保通用人工智能(AGI)能夠真正造福全人類。
如今的 AI 系統距離實現 AGI 正越來越近,我們正身處決定性的歷史轉折點。雖然我也承認 AGI 的具體定義還不明確,但一般來講,這指的是能夠以與人類相當的效果解決各領域高複雜度問題的智能系統。
但人類永遠是工具的製造者,具有內在的理解力與創造驅力,這也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前提。每一代人都會在前幾代人探索與發現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強大的工具——包括當初的電力、晶體管、計算機、互聯網,以及即將出現的 AGI。
隨著時間推移,人類創新的穩步發展與相關成果已經滲透進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了過往我們難以想像的體驗改善與社會繁榮。
從某種意義上講,AGI 只是我們共同打造的人類階梯中的另外一級。而換個角度看,這也是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漫長歷史以來束縛著我們全部枷鎖都有可能在這裏被打破。未來的經濟增長也許將令人驚歎,在 AGI 的新世界中一切疾病皆可治癒、每個人都有閑暇來悠閑陪伴家人,並有廣闊的空間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
十年之後,也許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能取得比當今最具影響力的領袖還要偉大的成就。
我們繼續見證著 AI 科技的快速發展,以上是我個人關於 AI 經濟形態的三點觀察:
- AI 模型的智能大致相當於其訓練及運行資源的對數。這裏的資源主要是指訓練算力、數據與推理算力。 也就是說我們按資金投入就能計算出所取得的持續穩定收益,相應的 Scaling Law 擴展定律在數量級上基本準確。
- 特定水平 AI 的使用成本每 12 個月下降至約十分之一,而價格越低,應用就越是廣泛。 大家可以從 2023 年初 GPT-4 與 2024 年中期 GPT-4o 的 token 成本中感受到這一點。在此期間,每 token 價格下降至約 1/150。這甚至超越了摩亞定律每 18 個月實現倍增的速度,著實令人難以置信。
- 線性增長的智能水平,在本質上將為社會經濟價值帶來超指數的增量。 其結果就是,我們認為目前針對 AI 領域的投資還將繼續維持指數級的增長。
如果我的這三點觀察仍然成立,將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們已經開始發佈 AI 智能體,它們最終會像虛擬同事般常伴我們左右。
以軟件工程智能體為例,這是一類前景光明、影響巨大的智能體。也許這樣的智能體能夠讓擁有幾年開發經驗的軟件工程師獨力支撐起一家頂級企業的大多數需求,而且業務搭建過程只需短短幾天。當然,AI 智能體自己想不出偉大的創業思路和商業模式,還須輔以大量人工監督和指導——跟現在一樣,它們在某些方面表現出色,但在其他方面卻往往出色地糟糕。
編者註:OpenAI 研究人員前兩天稱,Operator 等智能體在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任務的速度會追趕上人類,然後很快進入人類無法跟上的狀態。
可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將智能體理解成新手級別的虛擬同事,而且隨時就能獲得上千甚至上百萬個。 如果每一個知識創作領域都能有這樣水平和規模的智能體,社會將演變至何等程度?
在某些方面,AI 的經濟意義可能就如同晶體管——這項重大科學發現能夠良好擴展,並滲透到經濟體系的幾乎每一個角落。只是這次其形態不會僅限於晶體管或者半導體廠商的形式,而是形成極其廣泛的收益分佈。總之,也許我們的電腦、電視、汽車、玩具等都能在 AI 的加持下創造新的奇蹟。
這個世界不會瞬間改變,也從來不曾瞬間改變。短期之內,熟悉的生活仍將相伴各位左右,2025 年大家的生活方式跟 2024 年相比也無甚變化。我們仍會享受愛情、組建家庭、在網上吵架、去戶外遠足等等。
但未來正以一種無法忽視的方式向我們狂奔而來,並將對我們的社會和經濟造成長期且巨大的衝擊。我們必須為新的目標、新的互助方式、新的競爭形態做好準備,而且這些可能都將與如今我們熟知的一切截然不同。
主動性、意志力和決心可能將具有決定性價值。 正確決策、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找準方向的能力將至關重要,韌性與適應力成為必須培養的核心技能。AGI 將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強的智能放大器,使個體產生以往難以想像的影響力。
當然,我們預計 AGI 的影響並非均衡分佈。有些行業的變化很小,而科學進步的速度可能會比現在快得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AGI 的影響將超越歷史上的一切技術成果。
許多商品的價格最終將大幅下降(目前,智能成本和能源成本仍在製約著產能),而奢侈品和某些天然有限的資源(例如土地)則可能價格暴漲。
從技術上講,我們面前的道路已經非常清晰。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通過公共政策和集體意見認真討論如何將 AGI 融入人類社會。OpenAI 之所以選擇早期發佈、頻繁更新,就是希望讓全社會能夠與技術同步演進。
AI 將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的各個領域,未來的一切都將具備智能屬性。屆時人們將對技術掌握更多控制權,包括更全面地擁抱開源,並努力在安全與個人賦能之間尋求理想的平衡點。
雖然我們並不想要莽撞行事,而且與 AGI 安全相關的某些重大決策和限制可能也會激起反對之聲,但從大方向來看,隨著 AGI 越來越接近現實,我們認為現階段個人賦能的重要性更高。 但我們也承認,某些獨裁組織可能會利用 AI 實施大規模監控,以剝奪其自主權的形式達成控制效果。
總之,確保將 AGI 的助益交付到每個人手中將至關重要。從歷史上的技術革新來看,我們關心的大多數指標(健康結果、經濟繁榮度等)在中長期之內都會變得更好,但果實能否平等分配卻往往不是由技術本身決定,這要求咱們全人類都再多動動腦筋。
更具體地講,資本和勞動力之間的權力平衡似乎很容易被打亂,最好能夠儘早干預。 我們願意接受哪些一些看似古怪的想法,比如劃撥一筆「算力預算」,確保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能充分運用 AI 資源。此外還有其他方法,只要堅持不懈降低智能成本,相信就能達成全人類共有、共享的終極目標。
相信到 2035 年,每個人都能隨時調動當下相當於全人類的智能總和,每個人都能借此研究和探索、追逐自己所能想像的一切。目前,很多人才因為資源匱乏而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如果我們得以扭轉這種局面,那麼來自世界範圍的創造性成果終將反哺全人類、為每個個體帶來巨大利益。
<原文完>
網民:「首席炒作官又回來了」
Altman 在文中描繪出了一個未來社會可能運行的形態,不免引發了一些人的擔憂。
對於人工智能模型 / 系統 / 代理幫助員工提高工作效率,就有網民表示,「但我無法想像未來這可能導致大規模裁員或凍結招聘,因為這些系統可以取代數十或數百名員工,最終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人失業。當然,工業革命已經發生,人們通常的論點是:一些人將失去工作,但許多其他工作崗位將出現。考慮到變革的規模,我不確定這次這個論點是否站得住腳。」
對於「使用人工智能的成本大約每 12 個月下降 10 倍」的說法,有網民表示,「摩亞定律以每 18 個月 2 倍的速度改變了世界;這比它強得令人難以置信。摩亞定律的提出至少等了五年。最重要的是,我認為將商業定價方案與技術進步進行比較意義不大。」對此,有網民表示,「是的,這是我的第一個想法,不要玷汙哥頓·摩亞(Gordon Moore)的名字。這聽起來更像是對 Open AI 運作方式的洞察。我不確定 DeepSeek 和其他公司是否會遵循他的規則。」
也有人懷疑 Altman 對未來 AI 發展的展望過於樂觀。「如果 AI 模型的智能與訓練資源的對數成正比,那麼這意味著艱難且可預測的收益遞減,不是嗎?過去三年來,我們一直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們目前處於進步曲線的哪個位置。」
還有網民表示,「從字裡行間我感覺到的是,如果 OpenAI 覺得有必要這樣炒作,那他們可能開始感到絕望了。」對此,有網民回帖,「首席炒作官又回來了。當所有跡象都表明企業將以漸進方的式進步並出現收益遞減的跡象時,Altman 卻在為指數級進步辯護。Altman 認為,當所有跡象都表明企業將用人工智能取代員工來提高利潤率時,收益自然會減少。」
1400 萬美元的超級碗廣告, 被批浪費
不知道是不是要配合宣傳,OpenAI 剛剛也亮出了自己價值 1400 萬美元的超級碗廣告影片:
這段廣告以獨特的點畫法風格動畫,追溯了人類的技術進化史,將抽像的點轉化成標誌性的進步圖像——從早期的工具,如火和輪子,到現代的突破,如 DNA 測序和太空探索。它最終以現代人工智能的應用達到高潮,展示了 ChatGPT 處理日常任務,如起草商業計劃和語言輔導。
這段由 OpenAI 新任首席營銷官 Kate Rouch 領導開發的廣告,刻意避免提及 AGI(通用人工智能)或超級智能,而這些正是 OpenAI 使命的核心。相反,它專注於實際應用。「我們希望傳遞的信息是與觀看超級碗的觀眾相關性的,其中包括數千萬對人工智能一無所知的人,」Rouch 表示,他指出應該有大約 1.3 億人觀看。
據悉,雖然 OpenAI 的文生影片模型 Sora 在構思階段被用來快速構建原型和探索不同的鏡頭處理方式,但最終的動畫完全是由人類藝術家創作的。「這是對人類創造力的讚頌,也是人類創造力的延伸,」Rouch 在談到最終產品未使用 AI 生成內容的原因時說道。
此次宣傳活動正值 OpenAI 認為的關鍵時刻。「我們正處於智能時代的黎明,你可以立即參與其中,」Rouch 說道,他引用了 Altman 之前的博客。「這可能是我們創造過的最強大的工具,而它現在就在你的口袋里。」
雖然有網民對這個影片表示還可以,但更多網民在感歎資源浪費。有網民稱:這個廣告「足夠訓練差不多 3 個 DeepSeek V3 了」。對此,有網民回帖稱,「他們只是喜歡浪費錢。」
網民 Kennyatta 則直接 @奧特曼稱,「我問這個問題並不是想搞笑,但說實話,為什麼要投資數百萬美元製作一個廣告,而這個廣告卻沒有任何產品功能展示,也沒有講述產品如何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是什麼願景或意圖促成了這個廣告概念?」
連 Jimmy Apples 都在「抽水」:在家觀看的人們會知道 ChatGPT 能為他們做什麼嗎?

開發者 jeffdo 也表示,「那可是 1400 萬美元的廣告位,浪費了其太多的潛在影響力!本應該在廣告里展示全部用 AI 生成的 400 個不同名人並做成一場惡搞,就展示最爛的 AI 垃圾,然後說只花了 3 美元。那樣絕對火爆。」
也有網民對配樂不滿,「還行吧,但配這種不嚴肅的音樂有什麼意義呢……這些公司的影片總是這樣:不停的運動,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以此掩蓋所有內容都毫無價值的事實,配的音樂也都是從那些毫無特色的免版稅音樂居里隨便挑出來的。一直以來,所有人都這麼做。但這次是 OpenAI 在講述技術的故事啊,它應該配上貝多芬第七交響曲,或者《萊茵的黃金》序曲,而不是這種廣告類的音樂。」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I前線」,整理:褚杏娟 核子可樂 ,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