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也在接入DeepSeek!7萬級標配高階智駕,端到端全面鋪開

機器之心報導

編輯:李澤南

上半場電動化,下半場智能化。智駕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稀罕之物。

昨晚,比亞迪在深圳總部重磅發佈了全民智駕戰略。

在整車智能戰略下,比亞迪構建的「天神之眼」技術矩陣讓高階智駕技術覆蓋了全系車型。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總裁王傳福表示:「僅在 2025 年,比亞迪的目標是實現產銷總量 60% 以上的車型搭載高速 NOA 及以上的智駕技術。」按照 500 萬輛的產銷目標推算,這意味著僅比亞迪今年就會賣出超過 300 萬輛搭載智駕能力的新能源車。

這樣大規模鋪開的智能駕駛落地要如何實現?比亞迪表示,其全自研的智能駕駛系統已經可以實現性能更強,成本更低。

此前,比亞迪面向 20 萬元級以上車型已經部署了天神之眼 A、天神之眼 B 兩級智能駕駛系統,均支持城市領航及高速、快速路領航功能。

其中,天神之眼 A 高階智駕三激光版(DiPilot 600)應用在仰望品牌中,天神之眼 B 高階智駕激光版(DiPilot 300)主要應用在騰勢及比亞迪的王朝、海洋網品牌。

在本次活動中發佈並重點介紹的天神之眼 C 高階智駕三目版(DiPilot 100)支持高快領航功能,將智能駕駛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範圍。

其中,配備前視三目 5R12V 感知硬件及端到端控制算法的天神之眼 C 實現了架構、傳感器、算法、數據四大領先,覆蓋用戶最在意、最需要的場景。

它採用全閉環端到端架構,從傳感器的設計,到感知、規控,再到執行器的精準控制實現全閉環。以車輛控製為例,端到端架構將製動、轉向、驅動的控制算法上移,並借助 AI 能力由中央大腦直接輸出指令做出最優決策。

相較過去的分佈式算法,端到端方法集成度更高,控制響應時延縮短至 10 毫秒。搭載天神之眼的車輛 100km/h 的 AEB 刹停距離較競品可縮短 20m;泊車場景下,換擋起步時間提升 0.8 秒,常見車位停車總時長減少 5 秒以上。

在傳感器方面,比亞迪獨創的「前視三目」5R12V12U 採用 3 個前視三目,5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雷達。覆蓋了智能駕駛感知所需要的高度、寬度、深度,測距精度達 1 釐米。

其中,「二郎神」前視三目包含兩顆 120° 的廣角 + 一顆 30° 的長焦攝像頭,均為 800 萬像素,可以生成 10 倍於激光雷達高稠密點雲,實現堪比激光雷達的感知效果。據介紹,通過三目攝像頭方案實現的高階智駕,輔以毫米波雷達補償天氣及光線對視覺的干擾,效果遠優於純視覺方案。

數據方面,比亞迪已經積累了海量智能駕駛數據,2024 年新增訓練里程 7200 萬公里 / 天,模型迭代速度達到 7 天 / 次,2025 年底預計訓練里程可以達到 1.5 億公里 / 天。

比亞迪介紹了基於 VLM 多模態大模型自動獲取感知難例、老司機的駕駛行為,從而迅速積累高價值訓練數據的方法,其智能駕駛系統的訓練也利用了世界模型。

基於該系統,針對高速和城市快速道路,比亞迪的高快領航 HNOA 可按照導航規劃的路徑完成上 / 下匝道、車道保持、巡航駕駛、自主換道、避開 / 繞行部分障礙物等駕駛任務。

此外,代客泊車 AVP 可結合實際泊車習慣和場景實現下車即走、鎖車泊入、隨時取物、即時享用等功能,將用戶從停車、鎖車等繁瑣流程中徹底「解脫」。記憶領航 MNOA 適用於上下班通勤等高頻出行路線場景,完成紅綠燈啟停、複雜路口通行、自動超車、全場景繞行禮讓、博弈變道等功能。

比亞迪認為,普及智能駕駛的首要目的在於提升駕駛安全性,並減少駕駛疲勞。其從用戶最關注的用車場景出發,致力於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安全、舒適、便捷。

王傳福表示,我國每年因疲勞駕駛引發的交通事故佔比達 21%。智能駕駛技術在安全性上擁有一系列天生的優勢:可實時監測路況、觀察範圍更全面、能快速作出反應,並精準規避潛在危險。

基於天神之眼 C 實現的高快領航功能可實現智駕 1000 公里以上零接管、AEB 功能在 100km/h 下穩定刹停,未來還會逐步釋放 120 公里和 140 公里時速的 AEB 能力,代客泊車成功率高達 99%,能夠保證在突發情況下瞬間做出判斷以避免事故發生。

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智駕負責人楊冬生在發佈會上還宣佈,比亞迪的整車智能「璿璣架構」將接入 Deepseek R1 大模型的能力,以快速提升車端和雲端的 AI 能力。

具體來說,借助 R1 大模型的強推理能力,比亞迪將能在座艙端更好地理解用戶的模糊意圖和隱性需求,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服務,開啟智能座艙新時代。

而在智能駕駛系統中,雲端 VLM 大模型利用 DeepSeek 強勁的知識和推理能力,則可以大幅提升自動化數據生成的效率和質量,解決更多長尾場景的瓶頸問題。在車端模型上,比亞迪正在利用 DeepSeek 進一步強化知識蒸餾,讓視覺語言模型更好地在車端部署運行,可做到車端、雲端同級智能。

在整車智能戰略之下,比亞迪實現了端到端智能駕駛的全覆蓋,其背後的智駕技術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早在 2018 年,比亞迪率先做出了「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的判斷。憑藉刀片電池、DM 等技術創新,比亞迪在電動化上半場實現大幅領先。在智能化下半場,比亞迪的全民智駕戰略再次引領了行業。比亞迪表示,其主要具備三個方面的優勢:

  • 首先,比亞迪擁有巨大的數據優勢,目前已累計銷售超過 440 萬台搭載 L2 及以上駕駛輔助的車輛,構建了中國最大的車雲數據庫;

  • 比亞迪擁有全球最大的研發工程師團隊,研發人員超 11 萬名,其中智駕工程師共 5000 多名,曆時七年,經歷三個關鍵階段,實現了智能駕駛系統的軟硬件全棧自研;

  • 此外,依託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製造體系,比亞迪可以帶動整個上下遊產業鏈協同發展,加速智駕普及。

比亞迪將 2025 年定義為全民智駕的元年。相信不久之後,高階智駕將成為買車時必不可少的配置。為此,比亞迪希望用高階智駕推動行業發展,並用智能化的全面普及鞏固中國汽車在全球的領先優勢。

最後是全面升級智駕的車型與價格。天神之眼 C 首批上市 21 款車型,覆蓋 7 萬級到 20 萬級,包括在售價格最親民的海鷗:

全部都是加智能駕駛配置但不加價,可謂是給所有車企在 2025 年的智能化競爭開了個頭。

比亞迪在天神之眼 C 上還預埋了一個彩蛋 —— 支持高快領航的天神之眼 C 車型還被預告將擁有「城市領航」能力,可以實現 A 點到 B 點的記憶,學習車主上下班的路線規劃,只需一鍵導航,就能自己開到公司或開回家。該功能計劃將在年底前通過 OTA 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