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和林:京東入局,外賣“三國殺”開啟,爭奪外賣行業最後一張門票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易弋力
京東進軍外賣,2月12日早上,美團港股暴跌接近7%。
京東要在外賣上干翻美團嗎?知名數字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向封面新聞記者表示,“非也,這隻是開啟了新一局“即時配送行業的三國殺”。這是外賣行業最後一張門票。”

盤和林分析稱,首先,京東為什麼要進軍外賣。很簡單,電商生意做到頭了,卷的厲害,京東既要面臨老對手,如淘寶,也要面臨新對手,如拚多多,更要面臨潛在對手,如抖音、快手、小紅書都在往電商賽道上集結,電商一下子走出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氣勢。所以,東哥要為京東找一條新路,這條新路就是本地化服務。因為現在的外賣平台不只是外賣,他還送生鮮,還看病送藥,還商超送貨,還家電維修和家政服務,甚至還有上門理髮,美甲,按摩,美容。這麼多新業務,東哥是垂涎三尺。既然電商內卷空間不大,那麼另闢蹊徑,來外賣市場走兩步。
其次,為什麼說京東幹不翻美團?很簡單,贏者依然通吃,美團的外賣配送市場份額是7成,這也意味著10個中國人裡面有7個習慣用美團,實際上客戶習慣是很難改變的,這一方面是客戶不願意改變,我手機里少裝1個APP不好嗎?看著手機桌面簡潔一些不好嗎?而另一方面是平台刻意的讓客戶選擇,比如會員購買,一個客戶總不可能買兩個外賣平台的會員,因為挺費錢的。
最後,京東進來了,那麼最後結局是什麼?其實很簡單,新一輪“三國殺”將開啟。對於京東,其要殺入一個已經熟透了的行業,那麼做法只有一個:堆錢燒錢。外賣平台的錢是向誰收,當然是向商家收,京東少收商家的錢,商家少收消費者的錢,最後總有用戶擋不住誘惑,從美團或者餓了麼跳到京東。當然,此時京東是進攻方,美團和餓了麼是防守方,進攻方打價格戰是無可奈何,防守方要防守,似乎也就是價格戰這一條路。當市場重現三國時代,10年前曾有過的價格戰勢必回歸。這,當然是消費者得實惠。當然,希望為幾兩碎銀奔波的打工人,點外賣的時候真正能少出幾塊錢。
不過,話又說回來。價格戰之後呢?會不會又來一輪優勝劣汰。
盤和林認為不會,“外賣三國殺將長期處於相持階段,原因很簡單,因為外賣平台的市場生態在擴容。以前的外賣平台就是外賣,如今的外賣平台是本地生活服務平台+外賣平台+電商平台,而在京東進入本地生態的時候,美團大概率反向進入電商生態。實際上如今的美團也是個電商,無非產品是本地,就近配送,而不是十萬八千里的郵寄過來。本地服務生態擴容,蛋糕變大了,完全能夠容得下三家分。所以,最終的結果是三家相持。”
但,第三家一定是京東嗎?盤和林稱,“這又不一定,京東進來了,那麼字節,騰訊,拚多多會不會也要進來?我們確定的是,外賣市場還剩下一張門票,且這張門票先到先得。那麼為什麼不會超過三張?因為消費者不想在手機上留那麼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