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美方力推英特爾台積電合資,台積電能救英特爾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芯東西 (ID:aichip001),作者:ZeR0,編輯:漠影,題圖來自:AI生成

今日,一則供應鏈傳言引起熱議——美國政府可能會大舉介入,說服英特爾與台積電達成合資協議。這一製造戰略轉變可能會重塑半導體行業的競爭格局。

拜亞特分析師Tristan Gerra在週三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援引了「來自亞洲供應鏈的討論」,稱美國政府介入以下事宜:台積電將派遣工程師前往英特爾3nm/2nm晶圓廠,運用台積電的專業知識,確保英特爾的晶圓廠和後續製造項目可行

英特爾的晶圓廠可能會分拆為由台積電和英特爾共同擁有的新實體,由台積電運營。新實體可能會獲得美國《芯片法案》的資助。

Gerra認為,該項目尚未確認,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但此舉是合理的。英特爾將受益於大幅的現金流緩解,並將專注於未來的設計和平台解決方案,而可行的晶圓廠最終可以吸引關鍵的無晶圓廠公司實現多元化,轉向地域可靠的製造模式。

受此消息提振,英特爾股價連續兩天大漲。前一天大漲是受美國副總統萬斯在巴黎AI行動峰會上發言的影響,萬斯稱「特朗普政府將確保最強大的AI系統在美國建立,並使用美國設計和製造的芯片。」

目前全球大多數AI芯片由台積電在中國台灣生產,就連英特爾也將其AI芯片外包給台積電代工。

據《電子時報》援引業界消息,台積電剛於2月12日在美國舉行首次董事會會議。台積電或將收到美國為實現「美國製造」宏偉目標提出的提案,並以英特爾為籌碼,助力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工廠順利運營和擴張。

消息人士透露說,這些提案給台積電提供了三種選擇:

其一,台積電可能在美國建造一座先進封裝工廠,在美國本土提供從晶圓製造到後端處理的全面服務。

其二,美國政府可能提議成立一家合資企業,由台積電和幾家知名公司投資英特爾的獨立代工業務。

其三,英特爾可能利用其先進的封裝專業知識,承擔台積電即將為美國客戶提供的封裝合約。

對於第一種選擇,台積電先前已表態不願在美國建封裝廠,原因是勞動力短缺、利潤率低。也有人擔心建這樣的工廠可能會損害其後端合作夥伴。此舉還可能影響在先進封裝方面投入不少精力的英特爾。

第二種方案是合資計劃,預計台積電將與其他主要參與者合作,共同投資英特爾的代工業務,其中包括台積電的技術轉讓。

第三種方案將使英特爾能夠管理台積電為美國客戶增加的封裝訂單。例如,蘋果已確認將在台積電的美國工廠生產晶圓,並有與英特爾合作的經驗。

《電子時報》援引業界人士消息稱,美國政府加強本土「美國製造」舉措的決心,加上對英特爾的保命措施,讓台積電幾乎成了唯一的救命希望。

台積電公佈了亞利桑那州三座晶圓廠的量產及建設進度。第一座晶圓廠已從5nm工藝轉向4nm工藝,已開始量產,預計2026年第一季月產量將達3萬片左右。第二座晶圓廠則預計最早於2026年下半年開始設備搬入,將提前6個月投產。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預計將於2028年開始生產2nm芯片,第三座晶圓廠預計將在2030年採用2nm或更先進工藝技術,還計劃新建3座晶圓廠。

據業內人士透露,包括在美國新建第四座工廠在內的擴大投資計劃已基本敲定,宣佈時間尚為時過早。

兩週前,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參加Acquired播客訪談時透露說,蘋果聯合創始人曲克曾在一場私人會議上告訴他:「英特爾只是不知道如何成為一家代工廠。」近年重啟的英特爾代工業務已經努力解決問題和服務客戶,如果有台積電的助力,可能會令美國本土製造大有起色。

關於英特爾分拆代工廠並由台積電運營的消息,在一些論壇上引起激烈討論。有人評價這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能幫英特爾緩解財務困境,又能幫台積電解決關稅問題。有人則認為這項合資提議會造成全球壟斷,導致產品價格上漲。也有人難以理解台積電為什麼要接燙手山芋。

據分析,英特爾晶圓廠可能要經過重大改造和員工培訓,才能達到台積電的標準,供台積電運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芯東西 (ID:aichip001),作者:ZeR0,編輯: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