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快評 | 京東擊破外賣“雙寡頭”格局 鯰魚效應即顯 | 封面天天見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2月11日,京東外賣正式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商家打開京東App搜索“外賣入駐”,即可快速辦理入駐。更為重要的是,京東將對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實施全年免佣金。這將直接減少外賣商家在外賣平台的佣金支出。此前,美團被傳出實行6%至8%的佣金率,相比之下,京東外賣的“零佣金”策略在外賣行業競爭格局相對固化的當下,或將對行業內的商家、消費者和騎手群體均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美團外賣和餓了麼佔據了中國外賣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其中美團外賣市場份額為68.2%,餓了麼為25.4%,二者合計佔據外賣市場超90%的份額。來自中國飯店協會的最新數據則顯示,2023年我國餐飲外賣市場規模約1.2萬億元,占餐飲收入的比重升至22.6%。京東此時進入外賣市場的舉動被市場不僅僅認為是其“即時零售”戰略的延伸,同時也將國內整個外賣市場的“雙寡頭”格局轉為名符其實的“三國殺”。
眾所周知,在既有市場格局下,“高佣金、黑外賣、騎手難”是長期存在的“三座大山”,是避不開的行業痛點。京東入局的意義在於,給外賣市場帶來一條“鯰魚”。由於其強勢切入,不僅打破了當下市場的“平衡”,在為外賣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競爭的同時迫使美團、餓了麼、京東在爭奪商家的過程推動外賣市場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從消費者層面來說,京東外賣以“品質堂食餐廳”為切入點,這一標準可以幫助消費者過濾低質商家,避免“幽靈廚房”和“黑心外賣”的出現;從配送環節而言,京東達達快送承接即時配送。隨著京東加入,外賣平台對騎手的爭奪可能升級。若京東率先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可能倒逼美團、餓了麼跟進,改善騎手的工作條件與收入水平。
那麼對於京東,要殺入一個已經熟透了的行業,真的有那麼簡單嗎?對此,知名學者盤和林認為:“外賣平台的錢是向誰收,當然是向商家收,京東少收商家的錢,商家少收消費者的錢,最後總有用戶擋不住誘惑,從美團或者餓了麼跳到京東。當然,此時京東是進攻方,美團和餓了麼是防守方,進攻方打價格戰是無可奈何,防守方要防守,似乎也就是價格戰這一條路。當市場重現三國時代,10年前曾有過的價格戰勢必回歸。這,當然是消費者得實惠。當然,希望為幾兩碎銀奔波的打工人,點外賣的時候真正能少出幾塊錢。”
那麼,此番價格戰之後,會不會又來一輪優勝劣汰?答案很簡單,大概率會。儘管看上去京東外賣出擊市場的目標是——美團+餓了麼,但美團佔據了牢牢的70%強的市場份額,那麼京東外賣的首要對手就是美團。京東希望通過高頻的餐飲外賣推動即時零售業務的發展,抵禦來自美團即時零售業務的競爭。
俗語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最弱的一方(老三)受到傷害甚至死亡。在現代商業環境中,當兩個大公司或勢力進行激烈競爭時,通常會導致資源消耗和兩敗俱傷,而較小的公司或勢力則可能在這場競爭中消失或受到嚴重打擊。
顯而易見,到了真正打起來(價格戰)的時候,有可能受傷最重的是餓了麼。
以前的外賣平台就是外賣,如今的外賣平台是本地生活服務平台+外賣平台+電商平台,而在京東進入本地生態靠的就是其穩固的“電商護城河”,而餓了麼的背後則是阿里,三分天下之戰,到了最後還是京東、美團、阿里三大巨頭之戰。
記者預測,本地服務生態的擴容以及消費分層,讓整個蛋糕變大了,完全能夠容得下三家分。所以,最終的結果是三家相持。當然, 入局外賣行業後,京東必然需要一個成長和追趕的過程,京東原有的品牌影響力和龐大用戶群體,為外賣業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只要京東能夠合理引導用戶,將電商用戶轉化為外賣用戶,未來的流量潛力不可小覷。對於市場而言,不論對商家來說,還是對消費者而言,都抱持一份期待,畢竟誰不願意看到,在原有的雙寡頭格局外,多了一個新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