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返崗的打工人,已經辭職了

年後開工立馬提離職,合適嗎?
這個問題困擾了許多職場人,但剛拿到全組最高年終獎、領完新年紅包的00後芝芝,炒起老闆魷魚來不帶一絲愧疚。
離職流程一發,她徹底不裝了,開工宴上放開了吃,部門團建也照去不誤,主打一個「吃乾抹淨」,搾取公司最後的賸餘價值。
「都心疼公司,誰來可憐可憐我?」在她眼裡,連吃帶拿這點東西,根本不足以賠償自己工作期間的精神損失費。
像芝芝一樣配得感超高的職場人不在少數,越來越多普通打工族們開始放下道德包袱,捍衛自己的「離職自由」,哪怕在大環境冷淡、崗位愈發珍貴的當下。
本文的幾位主人公都將「開工日」過成了「辭職日」,她們深知圍牆外的世界不一定更好,但當工作從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演變成對身體和精神的壓榨,那麼該斷舍離的時候千萬不能猶豫。
而且一定要過完年,拿了錢再走。
菜菜:年終獎都落袋了,不走更待何時
「你是去年大家評出來的優秀員工,公司正準備下個月給你漲薪,這時候辭職多虧呀。」看著為了挽留我,聲情並茂地畫新餅的老闆,我在心裡翻了個白眼。
去年年中,他就是這樣套路我,讓我當了「大冤種」。
那時,五金配件線的同事突然離職,老闆就臨時讓我負責他跟單的客戶和產品,當時說好的只是暫時過渡,招到人就不用我管了。畢竟主跟窗簾產品的我,有自己的客戶要管,對五金也並不擅長。
可誰曾想,這個「暫時」有半年之久。囿於薪金預算,這個崗位招了近兩個月才招到人。而「折扣價」新人進來後,上手又非常慢,一個多月過去都沒有太大起色,大量工作還是我做。
我向老闆反映情況,得到的回答是:我的付出公司都看在眼裡,讓我繼續以大局為重,給新人一些成長時間。
但要知道,10~12月是我們行業年底交付的忙碌高峰期,往往一個客戶就有四五個品要跟進,而我光窗簾客戶就有5個,再加上同樣數量的五金配件客戶,簡直讓人焦頭爛額。
那段時間,九十點下班是我的常態,每天在夢裡都還在想工作的事。然而,隔壁的新員工卻到點準時下班。慘烈的對比下,我真想立刻撂挑子不幹了。
之所以沒有付諸行動,全靠年終獎在前面吊著。我們公司是按13薪算年終獎,年終獎僅晚薪金半個月發,我想著我辛苦了一年,這個錢必須拿到。
而且年前是招聘淡季,「金三銀四」才好找下家,再苟一個春節,就當給自己放帶薪年假了。
釐清思路後,我不再找公司要說法,只把精力放在工作上,甚至老闆關心起來,我還會表示現在工作量已經不是事了,自己應付得過來。轉頭每上一天班,就在日曆上默默畫上一筆,倒計離職的日子。
沒曾想,因為牛馬人設立得穩,年會時我還被表彰為了優秀員工,額外收穫2000元的獎金。
但金錢的收買絲毫沒讓我動搖,畢竟就算以後我不用管五金配件了,這份工作也並不輕鬆——上要對接供應商、下要對接客戶,平時薪金掙得還少。不敢想像,我級別升了一級時,公司就給我漲了一百塊薪金。
對這樣的公司沒必要手下留情,熬到了年終獎落袋,假期放飛回來的第一天,我馬不停蹄提交了離職申請。
存子:說辭掉好工作是不知足的,來幫我上班
年後開工第一天,我的嘴角就沒壓下去過。
不是因為這份500強公司的工作,平台高、待遇好,還朝九晚六、週末雙休,別人打著燈籠也找不著;也不是作為「年度新人」,拿了獎金大禮包,同事們都對我刮目相看。
而是因為,這是我正式提離職的日子。
作為泡在網上長大的00後,我似乎天生就是吃互聯網這碗飯的,去年底開了一個新號「抽水」工作,第一篇「上班睏了怎麼去廁所睡覺」的筆記就爆了。
所以當初進入這家公司做內容運營時,我別提多高興了,想著這還不輕鬆拿捏,但誰曾想,現實卻給了我重重一擊。
分給我對接的達人,基本都是中腰部以下的,本就魚龍混雜、素質參差不齊,而我每個月要對接50~70個。這樣一來,遇見奇葩的概率可想而知。
我始終記得第一次被達人在提交的稿件里寫滿粗口,還要低姿態安撫對方的窘迫,當了這麼多年e人,第一次體會到「社交地獄」的滋味。
且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公司的內容審核非常嚴格,對達人的鋪稿腳本、影片可以說是層層審批、錙銖必較,每次合作基本上都需要人家瘋狂改,對方難免有怨氣,夾在中間的我不可避免成了「出氣筒」。
這對敏感又脆皮的我已經夠折磨了,更絕望的是,公司里的麻煩往往不是單獨出現的,碰見了一個,就要做好接二連三被淩遲的準備。
忙亂中開錯發票,發現補救流程比我的命還長時,我還能咬牙堅持下來;但當我按領導要求肝了150萬、50萬、5萬總計三版項目投放規劃,領導卻最終拍板分幣不花的時候,我繃不住了。
那段時間,我天天在朋友群裡開噴,10條信息里有9條都是我對工作的問候。可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在他們眼裡,我幹著一份「神仙工作」還不知足,多少有些矯情了。
意識到世界上沒有真正感同身受,我不再和朋友們來往,默默跑去網上發瘋,反而收到了素不相識的網民共鳴。
下定決心離職,是一次跟網民的閑聊里,談到對我的印象,她說「你是一個失意、憤懣的人,但和你對話的很多個瞬間告訴我,你以前是個可愛的人。」
這句話擊中了我,不能再捂著鼻子忽視自己靈魂腐爛的味道了,反正也拿到了該拿的錢,就提桶跑路咯。
CoCo:月入5萬又何如,工作該換就得換
初入職場月薪5000時,我從不喊苦叫累,現在薪金翻了10倍,成了美護知名大牌的全國總監,我反而「苟」不下去了。
離職的念頭,起源於春節期間收到的一條拜年圖片——海外朋友站在熱鬧的街頭,笑得春風滿面。再點開她的朋友圈,上週在工作室「忙且幸福」,這周與家人「歡度新春」,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活人氣息。
幹的是同一個行業,別人有錢有閑,我卻累死累活,說不羨慕是假的。
遙想我剛入行時,國內消費者還排著長隊在歐美大牌專櫃前搶購,日韓品牌線下店也人滿為患。但這兩年,哪怕我身邊的時尚精朋友,都陸續拋棄國際品牌,用起了國貨美妝。
然而市場變了,公司們卻不肯認清現實,員工身兼多職、一個部門掰成兩個用的情況屢見不鮮,我每天回家跟回酒店一樣,倒頭就睡,兩眼一睜就是出門工作。
只是幹活多,還不足以打擊我,從小職工幹到管理層,「卷工時」是我最不值得一提的成績。真正令人心寒的,是沉重的KPI下,同事間無止境的勾心鬥角、互相推諉。
你明明是培訓部門,卻莫名其妙要幫銷售部門製定業績標準;你讓同事多幹點活,他就會拿出一副和你拚命的架勢,鬧個天翻地覆……
最離譜的一次,門店員工削眉筆傷到手,不怪自己不小心,卻賴到了我們部門採購的眉筆上,硬是要我們也為當月的業績指標背了一口「鍋」。
漸漸地,我也明白了,哪怕自己做好了98%的工作,只要有2%的地方存在爭議,就一定會成為眾矢之的。
我也想過繼續跳槽,可現在就職的大公司在業內赫赫有名,其他品牌的情況恐怕也難以樂觀,繼續待下去也不安穩,畢竟寒冬之下,年過35、薪資又高的我,指不定馬上就會被列入優化名單里。
打工生涯已經到「天花板」了,與其引頸待戮,不如趁早止損,去尋找新方向。過年期間,跟朋友瞭解到國內價格腰斬的美容項目,在海外仍然利潤不菲的時候,我決定將心動變成行動。
更何況,我沒有房貸、車貸壓身,也沒有走進婚姻的墳墓,存款7位數,不打工不知道有多爽。開年第一天,我就果斷遞交了辭呈。
糖糖:去它的安穩工作,什麼都沒命重要
2025年元旦,新年伊始的第一天,我在醫院病床上,收到了組長的工作消息。換作以往,我已經條件反射地回覆了,但那天我突然就不想伺候了。
近半年以來,我差不多一兩個月就要生病一次,且動不動發燒到40度,那次更是嚴重到胸悶心悸,到醫院一查,有發展成肺炎的苗頭,當場被留下來住院。
然而明明已經向公司解釋過了,卻還是沒被放過,我頓覺本就不舒服的胸口,更加喘不過氣來,也就此下定了走的決心。
其實,作為教培機構的老師,辭職這件事,在「雙減」政策落地後,就一直在我心裡盤桓。畢竟,行業的境遇流變肉眼可見。
就我們公司來說,過去的下午茶,現做蛋糕、鮮切水果應有盡有,雙減後可樂薯片成了標配。錢途就更別提了,帶班量翻了一番,薪金卻紋絲不動。
原本當年,我就準備另謀出路的,但年終考核時,我的績效排進了公司各區前30%,年終獎不菲,再加上很多家長繼續續費,後續績效也有保障,我就沒骨氣地「苟」了。
但事實證明「覆巢之下無完卵」,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的情況越來越不樂觀,「降本增效」進一步收緊。
比如,客戶端,AI課程費上漲的同時,取消免費附贈的配套教具;老師端,KPI與日俱增且考核嚴格。
這樣一來,無端增加了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衝突:漲價、額外花錢買教具,家長已然怨氣很大,老師們抓續課率、忙於打電話,課後輔導、答疑時間還大大縮水,更讓家長覺得不值。
結果就是電話越打越多,續課率卻原地踏步,甚至有時候還會下滑。看著自己過山車似的薪金,我又動了辭職的心思。
可投了一圈簡曆,發現基本上都石沉大海了,因為害怕失去現有的安穩,我再一次屈服了。
然後,就是徹底從輔導老師淪為銷售——課後答疑全部取消,每天的工作就是給每個沒續費的家長打電話,這周拒絕,下週接著打。
打得多了,挨罵成了家常便飯,後面我都有點PTSD了,每次撥號在心裡祈禱「千萬別接」。更棘手的是,因為高頻率說話,本就身體弱的我開始頻繁生病、發燒。
而公司根本不管這些,只一味催進度,很多時候我都是頂著高燒給家長打電話。但這次被追到醫院,我一點也不想忍了,畢竟什麼都沒有我的命重要。
(特別鳴謝博主「櫻桃」「機智存子」對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