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煩透的數字人直播,正在悄悄攻陷你的生活
如果不是最近DeepSeek的爆火,大多數人對AI的感觀還停留在知道這個東西,但不太懂也不需要用的狀態。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評論,說現在關於AI的新聞非常多,每一個命題都很宏大,但就是看不出來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AI發展至今,要說真的能讓普通群眾在日常消費中去感知得到的例子並不多,大多數時候,大廠們的模型能力也主要集中在工具型產品上,很難成為消費者的剛需。
但在不知不覺中,當我打開微信、美團、抖音這些「剛需」軟件時,發現在如何讓AI與應用相結合這個問題上,已經有一個標準答案,叫數字人。
它們不夠完美,卻在市場追逐著動輒千億參數的宏大敘事時,悄悄接管了深夜時段的直播間、短影片資訊的新聞解讀……侵蝕我們的日常生活。
商家也知道數字人有多煩

看上面這些圖片,能第一時間發現是AI嗎?
眼神會瞥向手機,加上手部動作,甚至還會回答直播間評論的問題……當我花了至少2分鐘,從語速和話術才能基本判斷出這些是數字人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隨著技術拐點的到來,無感狀態下,AI侵蝕我們日常生活的速度正在不斷加快。
而如今這些充斥著數字人的直播間,僅是美團,就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的應用,或許這些數字人直播間的轉化仍不夠理想,但顯然,AI數字人已經從「技術探索」階段走向「規模商用」了。
AI數字人直播並不新鮮,早期爆發時甚至多伴隨著負面輿論。
在AI被大規模提及的第一年,AI數字人曾以迅猛之姿席捲短影片和圖文領域,賽博美女在小紅書批量誕生,喂一段新聞文案就能生成數字人播報的資訊影片,這些幾秒就能生成的帥哥美女頂著一張建模臉分享穿搭、賣起廣告,甚至直播帶貨。
但當時,AI數字人的技術並不成熟,包括早期六根手指、頭髮等細節都是AI數字人遭受抨擊的原因之一。
後來,隨著抖音、微信紛紛開始加強對數字人直播的規範和限制,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已鮮少聽到關於數字人的聲音。
這與市場對於數字人的接受程度息息相關。
今年春晚舞台上,導演組本來想利用AI技術秀一波操作,讓某男明星在演唱時請出自己小時候的數字人分身,但卻讓觀眾看得一臉莫名其妙。
數字人不斷重覆著搖身子的動作,讓現場直接變成一個詭異畫面,飽受觀眾和粉絲的「抽水」。
一個事實是,大多數消費者其實並不喜歡看到數字人。
除了動作和表情不夠自然流暢,直播間不斷重覆的話術、一成不變的表情,靠著數據喂出來的數字人,無法真正做到真人主播能提供的情感互動和個性化服務,這樣會造成品牌與消費者之間難以建立情感聯繫。
為什麼消費者會對小楊哥、辛巴、廣東夫婦的直播間趨之若鶩,是因為他們能給到的情緒價值是數字人無法提供的。
消費者反感數字人直播,本質上是對「技術濫用」和「體驗缺失」的抗議。但這並不意味著數字人的商業化之路就真的難如登天。
對商家或企業來說,僅需幾百上千塊,5分鐘就能搭建出來的直播間,不用真人出鏡、不需要實景直播場地,就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直播,這無疑是實現「降本增效」最快的路徑之一。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42.86%的企業表示使用AI數字人後經營成本降低了20%-30%,42.55%的企業表示經營成本降低了10%-20%。

在數字人應用的下半場,如何在減少非必要的勞動力損耗的同時,利用數字人技術提效,成為企業們的共同命題。
數字人直播間的冰與火之歌
儘管數字人技術已不陌生,但其應用已不止在智能平台上生成數字人並輸入話術那麼簡單。
如何規避社媒平台的限制、讓AI在用戶體驗中「隱形」,對大多數企業或機構來說,數字人技術應用,才剛剛開始。
PConline蒐集公開資料時發現,數字人技術在金融業上的應用早在2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包括一些銀行的數字人服務體系,但某國有銀行的下屬支行負責人告訴PConline,直到今天,他們支行也沒有普及數字人服務,「我個人認為上級應該有計劃採購,在大城市部分網點試布後再向基層網點鋪開,但目前確實上級單位沒有同步相關信息。」
shynn是某大廠數字人業務的負責人。他們的數字人主要應用在電商直播場景。
雖然業務是從去年下半年才開始的,但他直言,現在晚間數字人直播已經完全可以屬於一個新的流量入口了。
當市場還在擔心數字人直播帶貨效果不理想,質疑數字人直播時,大多數企業對數字人直播板塊其實寬容度很高,shynn稱其團隊只有3個人,公司對這塊業務更多是嘗試,目前做的工作還是集中在技術可行性和實現可行性上,希望去賦能運營進行提效,並沒有相關的KPI。
shynn表示,最早做數字人直播方案本質想的就是利用空閑時間,因為真人主播很難做到長期在線,「一個已經被驗證的事實是:只要你播的時間足夠長,那流量就會自然的流入你的直播間。」
數字人直播的核心價值還是在於低成本獲取流量。
而事實表明,路徑可行。
「很多汽車展廳現在採用的就是晚上開無人直播,它們在淩晨到早上6點這段時間的流量和線索量其實也是不低的。一個晚上有幾十條線索對經銷商來說已經很誇張了。」shynn說道。
雖然數字人直播的轉化效果肯定不如真人,但正如李開複曾表示,「如果用數字人直播,可能做1000個小時,哪怕每一個小時只能賺(真人直播)一半的錢,1000個小時還是可以賺500倍的錢。」
「只要輸入公司內部的信息,選一個形象、聲音,按一個鈕,就開始百錄甚至千錄的直播,等於賣給了企業一個‘印鈔機’。」

但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是抖音還是影片號,社交平台的核心功能是信息分享和社交互動。數字人直播的同質化內容也會影響到平台生態,特別是數字人直播的效果良莠不齊,除了可能導致用戶流失,影響平台的長期發展,更重要的是,AI技術使用責任界定困難,平台難以確保直播內容的合法性和合規性。
早在去年,影片號便將使用插件、AI等工具生成虛擬形象進行直播的行為定義為「低質量內容」,並明確禁止,同時還禁止提供、售賣、教學或展示虛擬人代播軟件。
抖音也要求虛擬數字人直播必須顯著標識,方便用戶區分虛擬和現實,並且虛擬人背後的真人使用者需要實名註冊和認證,禁止完全無人的AI直播。
shynn表示,在抖音使用數字人直播,十幾分鐘到半小時,直播間就會被強行下播,甚至封禁。
即使是快手這種曾為商家提供數字人解決方案的,也早在去年便規定不再給予使用官方數字人能力的電商直播間額外的電商流量。
當談及如何應對這些限制時,shynn的答案是「作弊」。
他告訴PConline,如今很多直播間採用的方式就是,把手機放在支架上,只露出一隻「數字手」在手機上點擊,通過這種畫面進行直播,嚴格意義上來說雖然不算數字人,但包括話術,甚至怎麼讀取評論區問題並進行回答,這些都需要應用AI技術。

對於平台流量的權衡,「這個就是‘作弊與反作弊’的衡量了,得知道平台對數字人的監聽和抓取規則,從而去作弊,規則也是分為了策略和機器審核的,這是一個比較難處理的問題,系統都會持續迭代,你作弊手法升級了,他們的反作弊手法肯定也升級。」shynn說道。
但對於數字人應用的投資回報率問題,他也坦言,目前還不到這個階段,從現階段數據來看,可行性還存在大問題。
前兩天,杭州新聞聯播因為AI主播形象逼真,播報0失誤率引起關注,甚至引發了「播音專業學生碎了,有學生計劃讀研換轉業」等相關話題。這讓PConline想起2008年汶川地震時,某衛視主播在播報遇難人數時多次哽咽的畫面。

技術再先進,也替代不了真實的人性溫度。數字人直播從來不應該盲目追求「取代人類」。畢竟,鏡頭裡最動人的,永遠是那些充滿瑕疵卻真實的人間煙火。
本文來自「太平洋科技」,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