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 AI 兒科醫生「上崗」 與 13 位兒科專家共同完成疑難病例會診
2025 年 2 月 13 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開展了國內首次「AI 兒科醫生+多學科專家」的雙醫並行多學科會診。
在此次特殊的多學科會診中,不僅有包括倪鑫院長在內的,來自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腫瘤外科,腫瘤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精神科,感染內科,免疫科,骨科,醫學影像中心,超聲科,放療科和口腔科等科室的 13 位知名專家。還有一位引人矚目的特殊專家——由北京兒童醫院與百川智能、小兒方健康科技聯合研發,以 Baichuan M1 大模型為底座打造的「AI 兒科醫生」!
專家們一起對一位顱底腫物伴隨抽動症狀的患兒進行了一次創新性的多學科會診:患兒是一位 8 歲男孩,出現抽動症狀已經持續了三週,並且在兩週前發現了顱底腫物,病因複雜,先後就診於天津、北京的多家醫院,收到的診療結果並不一致,因此家長帶孩子來到北京兒童醫院希望進一步診治。
會診過程中,專家們詳細查閱了外院的就診記錄,詢問了病史,經過認真討論後,認為患兒的顱底腫物可能為皮樣囊腫或腫瘤,需要進一步進行局部磁共振評估,但該腫物本身與抽動症狀無直接關聯,建議盡快完善增強磁共振檢查。與此同時,AI 兒科醫生也在緊張地「工作」中,工程師將患者的主訴和病曆資料輸入模型後,AI 兒科醫生也給出了與專家組會診結果高度吻合的建議。

「AI 兒科醫生」依託兒童醫學大模型與健康醫療創新應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兒童創新醫療器械概念驗證平台,由北京兒童醫院與北京百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小兒方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聯合研發,於 1 月 18 日上線,在經過北京兒童醫院近一個月的內測並得到專家的認可後,昨日正式「上崗」。

基於百川智能研發的 Baichuan M1 大模型,「AI 兒科醫生」整合了超過 300 位北京兒童醫院知名兒科專家的臨床經驗和數十年的專家高質量病曆數據,通過結構化臨床推理範式訓練,構建了覆蓋兒童常見病與疑難病症的立體化知識體系。針對臨床推理,它首先會基於一訴五史生成診療假設,繼而通過檢驗檢查數據進行假設證偽與排除,最終經由自反思機制對賸餘假設進行概率排序,輸出符合臨床思維路徑的診療建議。
在臨床場景中「AI 兒科醫生」不僅能夠快速幫助醫生獲取跨學科、跨病種等複雜臨床問題的最新科研成果或權威指南,還能夠輔助醫生進行疑難病症的診斷和治療,有效提升臨床決策效率。
作為兒童健康大模型研發項目技術合作單位百川智能創始人、CEO 王小川表示,AI 醫療是通用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應用領域,AI 醫生的上崗將會極大地促進優質醫療服務的普及和普惠。百川智能作為一家專注醫療的通用大模型公司,將造 AI 醫生和促進生命科學發展作為最重要的使命。經過近兩年研發,突破醫學深度思考,於 2025 年開年發佈了 Baichuan-M1 大模型。基於該模型打造的 AI 兒科醫生此次在北京兒童醫院正式上崗,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作為兒童健康大模型研發項目牽頭負責人,倪鑫表示,「新時代的兒童健康從大模型開始!」北京兒童醫院將持續深化兒童健康大模型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全方位覆蓋基層醫療機構和家庭健康管理等多元化場景,充分發揮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的行業引領作用,促進醫療資源均衡佈局和高質量發展,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的「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年」要求,通過技術賦能,讓有需要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北京醫生」的優質醫療服務,為全國 3 億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