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接入DeepSeek後,誰是最大輸家? DeepSeek回答:百度!

文 | 新浪科技 劉麗麗
微信接入DeepSeek-R1模型,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目前還處於灰度測試階段,但狂歡已經開場。
有自媒體連夜計算,目前微信可支持5000萬-1億用戶同時在線用戶。這個數字,基本滿足了微信首批Deepseek用戶的用量,也超過了ChatGPT的同時在線用戶。
新浪科技在微信端實測了多個問題發現,DeepSeek提供的答案後面附註的參考資料中,絕大部分都來源於微信公眾號。
有意思的是,當在微信中問及“微信接入DeepSeek,誰是最大輸家?”,DeepSeek給出的答案是:百度。
百度成為最大輸家?
市場普遍認為,微信接入DeepSeek標誌著超級流量入口與頂尖開源模型的結合,短期將提升搜索智能化水平並加速行業洗牌,長期可能重塑“搜索即服務”的生態格局。
在這場狂歡中,DeepSeek直言不諱地說:百度是最大輸家。


百度的搜索市場份額持續下滑,已經從2021年的86.82%降至2024年的60%,而小紅書、微信等平台通過AI搜索逐漸搶佔用戶習慣。
DeepSeek認為,微信整合DeepSeek後,用戶可直接在生態內獲取精準答案,進一步削弱百度傳統搜索的依賴。而且,微信擁有公眾號、視頻號等海量內容,結合DeepSeek的語義理解和個性化推薦能力,能激活長尾內容並實現“搜索即服務”(如直接調用小程序)。百度缺乏類似的內容生態閉環,難以匹敵。
“微信這一波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站邊。”有分析人士直言,“如果說春節的梁文峰掀了閉源大模型桌子,全球十多億用戶的微信的路徑選擇,就是蓋上板子,摁好釘子,就等吃席。”
上述人士認為,百度的文心大模型,雖然已經宣佈從4月1日零時起全面免費,但或許已經於事無補。微信等平台通過低成本接入DeepSeek實現技術躍遷,而百度在數據整合和用戶體驗上勢必逐漸落後。
DeepSeek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百度面臨技術、生態和用戶習慣的多重衝擊,若無法快速轉型,可能在AI驅動的搜索新時代中逐漸失去競爭力。”
微信版Deepseek,比Deepseek自身更好用?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微信公眾號和小紅書內容基本上是自成閉環的,微信生態一些很優秀的內容不被外部其他搜索引擎、大模型檢索到,而且微信公眾號內容又是小紅書內容的數倍體量,天然就比公開搜索的質量高很多。
據悉,微信接入DeepSeek-R1模型後,答案內容優先整合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微信生態內信息源,強化平台內內容閉環。

在多次測試中發現,DeepSeek提供的答案後面附註的參考資料中,絕大部分都來源於微信公眾號。

微信接入DeepSeek後,對微信內容創作者來說,有什麼好處?
DeepSeek對相關問題的回覆是,微信接入DeepSeek後,創作者的核心競爭力將轉向“數據驅動的快速迭代能力”,而非單純追求爆款。其長期價值包括:創作週期從7天壓縮至12小時,全環節轉化效率提升200%+;AI推薦機制讓曆史內容被重新發現,公眾號文章、視頻號內容獲得二次曝光;AI輔助生成文案、腳本,降低創作成本,新手也能快速產出優質內容。
對於創作者來說,最吸引人的還有,通過AI進行的“需求洞察”,對用戶需求預判與內容精準化。DeepSeek稱,可以通過NLP分析評論、私域聊天記錄,識別用戶隱藏需求,效率比傳統數據分析快3倍;結合微信指數和DeepSeek趨勢預測,提前48小時鎖定爆發話題。
這對於流量饑渴的創作者來說,無疑是直擊痛點。
此外,微信接入DeepSeek-R1模型,同時支持直接分享至朋友圈或群聊,大大增強了社交屬性。而微信平台的優質內容,也相當於給R1外掛了一個海量知識庫,答案的質量也會有提升。
因此,有人認為,微信版本的Deepseek可能會比Deepseek自身好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