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該怎樣學習?

最近經常被問到這兩個問題,以後都是AI時代了,現在年青人學習還有用麼?以及學什麼能夠適應新的AI時代?

今天閑著也閑著,我來公開答覆一下這倆問題。

一、關於學習的目的

年青人為什麼要學習,絕大部分人就是找個好工作,以後有份好收入。

我不能說這個想法不對,因為我年輕的時候也是這麼想的,但AI時代來了,我希望能重新回溯學習這件事的基本目標,成為更好的自己。

怎樣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好地瞭解世界,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就好比,AI下圍棋已經碾壓人類了,我們還要下圍棋麼?我們下棋不是為了戰勝AI,而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AI已經是人類圍棋的老師,我們會通過它繼續追尋圍棋之道。

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而學習,為了滿足自己對世界的好奇而學習,AI反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更多地提升。

二、要做AI的主人,而不是和它競爭

我先說一個思維誤區,其實很多年來,一直有人講技術平權,政客們更喜歡講這個,新的科技讓人類更平等,但這個想法一直都是異想天開,新的科技只會拉開人和人的差距,能力上的差距,財富上的差距。

聰明的人,可以通過新的科技百倍,千倍提升自己的能力邊界,而普通人,只是聰明人通過科技進行飼養和收割的目標。

互聯網早年一句話很流行,互聯網打破了信息差,信息平權,我就寫過(詳見《所謂打破信息不對稱,其實是一種幻覺》

為什麼信息不對稱是抹不平的?因為認知不對稱。

什麼是認知,人們獲取信息,以及對信息加工和吸納的過程。

認知不對稱,就會導致說,同樣的信息,不同的人,所產生的感知,判斷,截然不同。

就好比長輩一直給我們轉發的各種騙老人的偽科學,有辦法麼,沒辦法的。

AI時代,也是如此。

大語言模型是有幻覺的,我希望你們理解這一點,而且很長時間這個問題是難以解決的,這裏「抽水」一句,有時候一些政府監管部門希望AI能更加正確一些,所以一邊說大力發展AI,一邊要製定規則對AI幻覺0容忍,這個想法是不科學的。消除幻覺是AI技術努力的方向,但可能這個時間會非常漫長,至少當下的技術路線,是無法阻止的。TK教主在微博也提到了一些類似的建議,比如說,不要試圖用AI替代搜索,依然是希望讀者保持分辨信息的能力。

所以,我們會看到一個現象,有時候我們普通人會嘲笑AI連小學生的數學題都會做錯,但同時,這個世界上最頂尖的數學家陶哲軒卻稱讚AI可以做很好的研究工作,為什麼會這樣?

這就是你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理解力,要從AI給予你的建議、方案中做出合理的判斷,擯棄那些荒謬的、錯誤的(內容),選擇那些對你有幫助的、有借鑒意義的(內容)。而這,就需要你的知識能力、學術水平。

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架構,你恐怕根本無法利用AI做一些高難度的技術工作。你只能用它解決一些你認知範圍內的簡單問題。

陶哲軒使用的AI,就算和你一模一樣,人家做出來的題目和成果,你看都看不明白。

AI讓強者更強,但你要先成為強者,對於強者,AI讓你事半功倍,戰力激增。但如果你自甘平庸,AI不過是另一個讓你沉迷和荒廢的享樂工具而已,正如某些巨頭的推薦算法。

三、學習的方向要有所調整

這個舊文也提過(詳見《做題家的末日,出題家的春天》

6. 如何培養所謂的出題家?

從培養做題家,到培養出題家,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其一,開拓視野,讓年青人更多地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

其二,維繫好奇心,不要打擊年青人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其三,遵循興趣,只有感興趣才會帶來好奇心。這個興趣是年青人自己的興趣,不是家長的興趣,不要強製年青人遵循家長指定的路線圖。

擯棄做題家思維,增加知識寬度,多好奇,多提問。去發現問題,善於問問題的能力依然是最重要的。

以前有個毒雞湯,說發現問題誰都會,解決問題才有意義。為什麼說是毒雞湯,發現問題真的不是誰都會,以前做數據分析的時候,日常數據,日誌里,能敏銳察覺有異常的,是需要天賦的,大部分人渾渾噩噩。

AI時代,更加需要這樣的敏銳度,不但要發現,還要用正確的方式提出來。說真的,日常溝通中,能正確、清晰地提問都是一個很稀缺的能力,你想想這樣的表達能力怎麼能用好AI?

所以以前我講過很多次溝通表達能力很重要,人和人之間(溝通)很重要,人和搜索引擎,人和大語言模型之間,(溝通)也很重要,記住很久之前我轉述過的那句名言,你想要怎樣的答案,取決於你問出怎樣的問題。

最後呢,「抽水」一個事,清華傳媒學院發了一個什麼Deepseek的學習手冊,據說有104頁,有人發到我的知識星球,發一次我刪一次。

我就舉個例子,你買蘋果手機的時候會看手機的使用手冊麼,用就完了對麼,還100多頁,各種不知道哪裡拚湊的AI學習文檔加個Deepseek關鍵詞,說真的,對於傳媒學院,倒是個很好的案例,對吧,這傳播效果杠杠的。

但是對於受眾人群,如果你在使用AI之前需要看一個100多頁的文檔,我覺得你腦子不正常,那些轉發的人看過沒?我估計基本上都沒看過,草草看一眼目錄,然後只是假裝自己很專業,或者純粹的引流,文檔里夾帶私貨。

AI你用就完了,有人說哎呀我不會提問啊,這不是你怎麼學AI的問題,是你自己的好奇心,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有問題。

就正常表達,就足夠了。問錯了也沒關係,AI又不會嘲笑你,又不會鄙視你。

當然,如果你希望用在具體的一些業務領域,加強一下你在相關業務上的知識儲備,是有意義的。

在一些特定領域,比如AI編程、AI寫作、AI繪圖,找一些可靠的人給你拓展一下思維,或者指導你用一些更細分的產品,也無不妥,但說真的,首先沒必要報高價課,更沒必要說非要找到合適的導師才能用起來,主要還是自己的行動力和思維認知能力。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