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BOT扭秧歌的科技「秘籍」 | 文末贈書
一起來看,春晚機器人扭秧歌的科技「秘籍」!
蛇年春晚,一場由張藝謀導演,由杭州宇樹科技和新疆藝術學院共同表演的創意融合舞蹈《秧 BOT》令人眼前一亮。

這群 BOT 什麼來頭?
舞台大幕拉開,16 個人形機器人身著花襖、手持花絹,踏著節奏明快的舞步,與真人舞蹈演員一同上演了「AI 機器秧歌」。網民直呼「這批機器人一定來自東北」,其實這群 BOT 的名字叫宇樹 H1「福兮」,來自杭州。
杭州宇樹科技創辦於 2016 年,是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領域的佼佼者。自 2023 年推出第一款雙足人形機器人以來,宇樹科技已經突破機器人在複雜地形下的通過性與穩定性等技術難題。

這些機器人用到了哪些「黑科技」?
零幀起手轉手絹、手絹拋出再收回、步伐堪比真人,那是什麼黑科技讓這些機器人扭出東北範兒?
據悉,依靠高精度 3D 激光 SLAM 自主定位和導航、多智能體協同規劃、先進組網方案等技術,宇樹 H1 不僅能夠在舞台上確保精準定位和穩定連接,讓動作和隊形實現「複製、黏貼」的效果,同時強大的集群協同控制系統讓它們能及時隨舞台變化做出相應調整。
除了腳下隊列的整齊劃一,「手上功夫」的靈巧多變更是這次機器人演出的一大亮點。扭胯、挑簾、甩手、擺臂、轉手絹,形式豐富而活潑靈動的扭秧歌動作被機器人演繹得活靈活現,而這一切少不了一項「秘密武器」——AI 驅動全身運動控制技術的幫助。
此次蛇年春晚登台表演的人形機器人擁有 19 個關節,為了完成轉手絹的動作,給每條手臂又額外增加了 3 個,讓機器人擁有極高的靈活度和精準度,作為能完成原地空翻的全尺寸電驅人形機器人,宇樹 H1 的最大關節扭矩能達到 360 N·m,這幫助它完成許多真人表演者都難以實現的高難度動作。同時,宇樹 H1 還配備了 360°全景深度感知技術,就像長了許多雙眼睛,能將周圍環境看得一清二楚,這為其完成如「轉手絹」「丟手絹」等「技術活」提供了強大的適應性和穩定性。此外,技術團隊還開發了一套編舞軟件控制台,用來教機器人學跳舞、發佈控制指令等。
這場科技與藝術的跨界盛宴,不僅點燃了大眾對機器人技術的熱情,也為行業從業者、學生和愛好者提供了深度學習的契機。未來,機器人與 AI 的發展還能帶給人們什麼樣的驚喜,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機器人智造的邏輯》
如果你也想進入機器人行業,把握未來的先機,那麼可以看看這本洞察機器人世界的科普工具書《機器人智造的邏輯》!
本書深入淺出地梳理了機器人的起源、核心技術與製造流程,剖析了機器人產業的邏輯、商業模式和投資前景,為讀者提供了投身機器人行業的職業規劃建議,對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交融的趨勢及潛在社會影響與挑戰進行了展望。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
春晚機器人「福兮」的 360°全景深度感知技術、高精度 3D 激光 SLAM 導航,以及複雜舞台環境下的動態避障,正是「具身智能」的典型應用。《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聚焦機器人與物理環境的交互,深入解析多模態傳感器融合、自主定位與導航(如 SLAM 技術)、動態場景適應等前沿課題。
作者多年的科研和工作經驗,通過大量的實際樣例,試圖向讀者展示一個完整的機器人計算系統的全部組件。同時,順應當前的思想潮流,將多模態大模型引入機器人計算棧,並從實時性、安全性、可靠性、數據採集等多個方面,向讀者展示具身智能賦能之下,機器人計算新的、可能的發展方向。
《ROS 2 智能機器人開發實踐》
春晚機器人集群表演的穩定組網與精準同步,離不開 ROS(機器人操作系統)的底層支持。《ROS 2 智能機器人開發實踐》彙聚了作者「古月居」過去十幾年的機器人開發經驗,手把手教讀者從零構建一個完整的機器人系統。
本書採用最新穩定版本 ROS 2 系統和全新一代的 Gazebo 機器人仿真平台,絕大部分功能和源碼可以在單獨的計算機和 Gazebo 仿真平台上運行。同時,本書介紹實物機器人的搭建方法,並且在實物機器人上實現相應的功能。配套源碼都加入了中文註釋,同時針對核心內容提供 C++ 和 Python 兩個版本,方便讀者理解。
《中國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報告 2025》
《中國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報告 2025》探討了中國人形機器人的創新發展歷程與未來前景本書的特色在於通過多角度案例分析,展現了中國在這一前沿領域的關鍵技術、產品培育、場景應用、生態營造、支撐能力及保障措施等多方面進展,深入剖析了各行業主體如何在政府引導下實現協同創新和突破,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書中結合豐富的實際案例,展示了中國在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實力與潛力。
🔥 互動有禮 | 科技熱潮等你接招!
2025 年春晚的機器人表演,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中國機器人產業「軟硬協同」能力的集中展現——硬件上依託完備的製造鏈與快速迭代能力,軟件上突破多機協同與 AI 感知的瓶頸。看完春晚機器人的「秧歌秀」,你是想立刻翻書學技術,還是想親手開發同款 BOT?
這四本書分別從智造邏輯、具身交互、開發實踐、行業報告四大維度,為讀者構建了從理論到落地的知識閉環。無論是想深入理解春晚「AI 秧歌」的科技內核,還是投身於人形機器人、無人機集群、智能製造的浪潮,這份書單都將成為您技術進階的「導航儀」。踏上從「觀眾」到「創造者」的蛻變之旅!
讀者福利